南冠草集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精卫
夏完淳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毘陵遇辕文
夏完淳
宋生裘马客,慷慨故人心。有憾留天地,为君问古今。
风尘非昔友,湖海变知音。洒尽穷途泪,关河雨雪深。
对月忆南行者
夏完淳
自拜南州使,清光几度看。沧洲天际晚,芳草月中寒。
属国思归汉,嫖姚拟筑坛。不知江上雁,何日到长安。
鱼服
夏完淳
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
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
励志鸡鸣思击楫,惊心鱼服愧同舟。
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仇。
哭吴都督
夏完淳
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
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
忆侯几道云俱兄弟
夏完淳
春城烟雾晓阴阴,俯仰斜阳吊古今。
万里河山犹故国,九京风雨自同心。
欲知其主观司隶,未见孤儿属羽林。
鹤唳华亭人没后,河桥一阕泪沾襟。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夏完淳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吴江野哭
夏完淳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
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
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
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
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
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
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读《三子合稿》
夏完淳
十五成童解章句,每从先世托高轩。
瘐徐别恨同千古,苏李交情在五言。
雁行南北夸新贵,□首西东忆故园。(□字为益+鸟字)
独有墙头怜宋玉,不闻九辩吊湘沅。
绝句(四首选一)
夏完淳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寄迹武塘赋之
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卜算子
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有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金明池
夏完淳
似雨江梅,如烟飞絮,细细香风欲送。江上梦回青琐闼,佩声却是谁家凤?几番空对紫薇花,而今悔、虚害也黄粱梦。正宿雨初醒,春眠未起,一派画楼钟动。叹谪仙先朝供奉。看春色流光,雨梢花重。西楼倚,锦筝低按,东郭卧、玉樽休空。莽游仙、白了人头,但芝草连天,丹霞封洞。待饮马榆关,拂衣黄阁,古月梅花三弄。
一剪梅
夏完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日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饷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千秋岁
夏完淳
几番薄幸。无限伤心景。眉前事,心头病。残灯余一点,却把罗衣整。窗棂外,一枝带雨梨花影。
独步东风静。访当时花径。寒悄悄,花光净。人去多时也,往事犹堪省。飘红泪,银缸露满秋千冷。
鱼游春水(春暮)
夏完淳
离愁心上住。卷尽重帘推不去。帘前青草,又送一番愁句。凤楼人远箫如梦,鸳枕诗成机不语。两地相思,半林烟树。
犹忆那回去路。暗浴双鸥催晚渡。天涯几度书回,又逢春暮。流莺已为啼鹃妒,蝴蝶更禁丝雨误。十二时中,情怀无数。
烛影摇红
夏完淳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欵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万载。
两同心
夏完淳
梦到扬州,依然南浦。绮罗如梦锦如尘,香车宝马知何处。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
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
寻芳草
夏完淳
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深处。小禽儿,唤得人归去,唤不得愁归去。
离别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飞絮。恨柳丝,系得离愁住,系不得离人住。
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 金陵杂咏
夏完淳
望青烟一点,寂寞旧山河。晓角秋笳马上歌,黄花白草英雄路,闪得我对酒销魂可奈何!荧荧灯火,新愁转多。暮暮朝朝泪,恰便是长江日夜波。
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夏完淳
〈傍妆台〉客愁新,一帘秋影月黄昏。几回梦断三江月,愁杀五湖春。霜前白雁樽前泪,醉里青山梦里人。(合)英雄恨,泪满巾,响丁东玉漏声频。
〈前腔〉两眉颦,满腔心事向谁论?可怜天地无家客,湖海未归魂。三千宝剑埋何处?万里楼船更几人!(合)英雄恨,泪满巾,何处三户可亡秦!
〈不是路〉极目秋云,老去秋风剩此身。添愁闷,闷杀我楼台如水镜如尘。为伊人,几番抛死心头愤,勉强偷生旧日恩。水鳞鳞,雁飞欲寄衡阳信,素书无准,素书无准。
〈掉角儿序〉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合)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
〈前腔〉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合)黄花无分,丹萸几人。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
〈余音〉可怜寂寞穷途恨,憔悴江湖九逝魂,一饭千金敢报恩。
南仙吕.甘州歌 感怀
夏完淳
〈甘州歌〉兴亡成败,叹英雄黄土,侠骨荒邱。千秋万岁,无限为龙为狗。君不见六朝烟草余芳乐,几片降旗上石头。青天外,白鹭洲,暮鸦残照水悠悠。斜阳里,结绮楼,湘帘半挂月如钩。
〈前腔〉新寒入敝裘,想霜鞯骏马,飘零难偶。江花江草,秋来剪出离愁。想着我弓开杨叶胡云冷,剑拂莲花汉月秋。愁三月,梦九州,归期数尽大刀头。人千里,泪两眸,西风雁字倩谁收。
〈前腔〉吞声哭未休,怅荒烟古渡,衰蒲残柳。清霄无寐,漫将往事追求。珊鞭风软金条脱,宝剑霜生锦臂鞲(此字有误,“革”应为“韦”字,指射箭时护臂的革套)。飙威驶,露影流,隔墙人唱小伊州。杯中物,鬓上秋,梦回酒醒月空楼。
〈前腔〉南冠客楚囚,望云山万里,那禁回首!丁丁晓箭,难为心坎眉头。几番的空帘剪雨三更梦,我待要望海乘风万里游。雨空逝,水自流,寒江积雾放孤舟。空中影,浪上沤,玉关何处觅封侯!
〈余音〉我那人呵影何方?书在金陵,客梦西楼。一样西风两地愁。
婆罗门引·春尽夜
夏完淳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http://www.yuwen.net.ru/
参考资料:http://www.yuwen.net.ru/
夏完淳的古诗《别云间》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创作背景:《别云间》一诗,是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当年写的。
当年夏季,作者在家乡被捕,此诗写于解往南京、告别家乡之际。
本诗除对故乡表示依恋之外,着重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屈的顽强斗志。
2.诗句分析 前二句点题,说明三年抗敌,今朝被捕,并将告别故乡。
三、四句言志,面对山河破碎,而自身已无用武之地,五、六两句表示在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末尾两句预示前景,抗清的烽火一定会绵延下去,死后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到祖国人民奋勇抗清的旗帜。
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至死不屈,希望复仇再起,反映的是一种激昂慷慨的壮美风格。
3.译文: 三年当中做了奔走他乡之客, 今天又做了俘虏。
大好山河使人流下无限之泪 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 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 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 将在空中注视着后继的抗敌的旗帜。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英雄。
明清之交,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甲申年(1644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接着清兵入关,李自成战败,清兵大举南下,江南人民奋起抵抗,许多知识分子奋起投入。
江南抗清斗争之激烈,为史所罕见。
夏完淳之父夏允彝是民末有名学者兼诗人,曾和陈子龙一道组织入社,一起组织、参加抗清斗争。
完淳生而早慧,天赋很高。
据说他七岁即能赋诗,十一、二岁就留心国事,“低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明之后,“揭竿报国,束发从军”,十四岁随父参加抗清斗争,十七岁被捕壮烈殉国。
这首诗题为“别云间”,是作者被捕即将押赴金陵时所作。
壮志未酬身先去,他已包必死决心,所以“别”乃决绝的“永别”,而不可作一般的“告别”看。
“云间”为上海松江的别称,是作者家乡,这是作者诀别故乡父老的壮烈诗篇。
全诗共八句,章法承转自如,说明诗人心境坦然,视死如归。
首联两句概述自己的战斗行踪,表现对家乡的眷眷之心。
作者从顺治二年(1645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周围地区,前后奋战三年,奔波不休,所以称“三年羁旅”。
而归乡不久,就被捕入狱,又告别家乡去南京受审,所以说今日又“南冠”。
“南冠”是诗中常典,后成为不忘家乡故国的“囚犯”的代称,暗含处境再险恶,也不忘家乡的隐衷。
“又”字束发无限感慨,进日一别,永远也无再踏故土的可能了。
第二联紧接首联,所抒之情扩展到对整个国家败亡后的极度痛苦。
眼看大好河山沦于异族之手,自己空有复国壮志,希望已十分渺茫,只有涕泪满襟。
“无限”之泪,为我河山而垂,情不可抑,情不可禁。
作者还化用前人诗句,寄寓了国恨家仇无处伸张的愤激之情。
“谁言天地宽”,既然天地容不得志士抗争,那么还算什么宽广辽阔!用反问句式,能激起所有抗清志士的共鸣。
第三联表情达意深沉悲壮。
“已知泉路近”,是说宁愿一死,决不屈膝求生,这是置生死于度外的大义凛然,有着意贯长虹的浩然正气。
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以下笔锋一转,“欲别故乡难”,又表达对故园父老乡亲命运的担心,对父母妻子难以割舍的柔情,这是儿女情长,却并非英雄气短,而是人性至情的切实体现,它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完美而丰满。
尾联卒章言志,显示诗人崇高的品质和不屈的斗志,情绪上造成全诗高潮。
“毅魄”出自屈原《国殇》,说明自己将为国捐躯,用典恰当而而含意无穷。
它紧承“欲别”句,言今日告别再当返乡,只能是魂魄归来和亲人重聚,又一次含蓄重申必死之决心和对故园的热恋。
“灵旗”,借典指抗清旗帜,诗人期望家乡的亲人们,要继承遗愿高举抗清的大旗,自己就是化为魂魄也还要为抗清事业鼓劲加油,这信念执着而顽强。
正像作者《狱中上母书》所说“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时,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这崇高的民族气节,令后人感动不已。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赋就了人间第一等真诗。
明代诗人夏完淳的“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
沈郎,即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少时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仕宋齐梁三朝。
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
齐梁之际,萧衍重之,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从20余岁时开始,历时20余年,撰成《晋书》120卷。
487年,奉诏修《宋书》,一年完成。
另著有《齐纪》、《梁武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四声谱》等。
皆佚。
因为多愁善感,是已古人诗词多用以典故,形容消瘦憔悴!
中国古代诗歌大全
:《魏晋诗选》、《南朝诗选》、《汉代诗选》、《全唐诗浏览》、《唐宋名家词选》、《唐五代词选》、《唐诗三百首》、《宋诗一百首》、《千家诗》、《元代小令五十首》、《金元明清诗选》及《明清词选》。
二、先秦部分:《先秦歌谣选》、《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经·颂》、《屈原全集》、《宋玉诗赋选》、《楚辞繁体精校本》、《诗经繁体精校本》及《乐府诗集》。
三、秦汉部分: 《枚乘赋选》、《贾谊诗赋选》、《淮南小山赋选》、《司马相如诗选》、《王逸诗选》、《东方朔诗选》、《苏武李陵诗》、《王褒赋选》、《刘彻全集》、《班婕妤诗选》、《赵壹赋选》、《秦嘉全集》、《班彪赋选》、《班昭赋选》、《班固全集》、《扬雄赋选》、《张衡全集》、》《古诗十九首》、《蔡邕全集》、《蔡琰全集》、《祢衡赋选》及《孔融全集》。
四、魏代部分: 《曹操全集》、《曹丕全集》、《曹植全集》、《曹叡全集》、《陈琳全集》、《刘桢全集》、《徐干全集》、《阮瑀全集》、《应璩全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