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写景古诗有哪些三年、四年级的。·

situbolei 坐标: 161474 目录:/xie/

1、《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内容(共6首)

1课 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

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 洞 庭1.课文简说。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2.词句解析。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

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忆 江 南1.课文简说。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词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其一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词句解析。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风景旧曾谙。

”“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

“曾”:曾经。

“谙”:熟悉。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23课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

写景古诗有哪些?三年、四年级的。·

小学四年级写景的好词好句

1. 冰雪刚刚融化,小草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那么细弱,那么娇小,但它们不畏严寒,迎着春风跳起欢乐的舞。

2. 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它们破土而出,舒展着它那幼嫩的绿叶。

3. 含羞草发芽了,长出了幼苗。

那幼苗又娇又嫩,被风一吹,摇摇摆摆,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姑娘。

4. 一到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长没了我的头顶了,黄狗进去,连个影也看不见了。

5. 凛冽的寒风把可怕的冬天请来了,小草的身躯被寒风吹萎缩了,但是,它的根部却像一条条蚯蚓似的,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6. 风吼着卷来,雨剑一样射来,小草绝不向狂风暴雨低头、弯腰,迎着暴风雨,不屈不挠地俯伏着。

7. 秋天,野草被风吹得渐渐变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

8. 小草给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机,增添了新的光彩。

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还是在高山上、石缝中,都能见到它翠绿的身影。

9. 沙岗上长满了茂密的茅草,已是初秋时节,草势少了锋芒,开始枯衰冷黄,在风中更显得柔软无力。

10. 春天,小草从那枯黄、死去的母体旁站了出来,嫩绿嫩绿的,又短又细,像是几根很短的绿丝线簇成,仿佛那么弱不禁风,一口气都会吹倒一样。

1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扎根在大地上,给大地增色。

12.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绒毯。

13. 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

14. 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清请地唱歌起舞。

1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16. 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

17. 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着春天的衣裳。

18. 小草在绚丽的鲜花面前显得很单调,在参天的大树脚下又显得很弱小。

然而,飓风虽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将鲜花刮得粉碎,却奈何不了扎根大地的小草。

19. 那一簇簇的小草顶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脑袋,神气地立在地面上。

20. 一些可怜的小草,在那卵石的缝隙里廖若晨星地吐着淡淡的绿。

21. 暴风雨来到的时候,许多庄稼、花儿、小树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而小草牢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22. 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小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

23. 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宝石,泛着五颜六色的光华。

24. 草滩里的枯草像小孩儿的黄头发,软不啦叽地伏着。

25. 秋天,小草脱落一身衣服,毫不吝惜地献给大地,使大地更有力地养育万物。

26. 窗口爬满了爬山虎的藤蔓,它们用肥厚的碧叶挡住那些箭簇般的阳光。

27. 墙壁上满爬着爬山虎,叶子也慢慢地一天天地大,直到将整个的一座房屋完全涂成绿色。

28. 爬山虎那一片片红透的叶子被秋风像一朵朵火苗似的吹离那片灰白色墙壁,一朵朵在半空中抖动,飘落在地仍不熄灭。

29. 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轻轻的唱歌起舞。

30. 新生的绿草,笑眯眯地软瘫在地上,像是正和低着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在绵绵情话。

31.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绒毯。

32. 露珠一个个在草丛中闪现,是忽明忽暗的一点点银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跳动。

33. 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34. 在那金风送爽的秋天,龙须草的颜色变成了金黄,它那洁白的种子像柳絮,似芦花,漫天飞舞。

35. 我的手指一触那绿叶小草,草就羞愧地并拢了叶,羞愧地垂下了柄。

36. 含羞草真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37. 长长的水草随着流水波动,像风吹麦浪,荡漾起伏。

38. 小溪里的水草,被水推着、摇着,悠闲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

39. 河水浅而澄澈,看得见河底水草的摆动,水草之间,不时有灰黑或微绿的小鱼出没,透出蓬勃的生机。

40. 湖面上满铺着一层水浮莲,翡翠色的小圆叶中间开着金光闪闪的小黄花。

放眼望去,金光闪烁,仿佛天公特意为装点湖面,往上边撒着一层金星似的。

41. 每天清晨,仙女般睡在自己圆圆叶面上的睡莲花,从梦中醒来,它修长的花柄如《天鹅湖》中那只白天鹅秀美的脖颈,缓缓地抬起,缓缓地舒开花瓣。

42. 山麓的地势低洼之处,上面长满密密丛丛的草绿的苔藓,很像一层松软的海面垫。

43. 在这个天地里,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苔藓,似乎也都散发出清香。

四年级写景的好词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夏日可畏燕雁代飞 暑气逼人 赤日炎炎 烈日当空 夏日炎炎 酷热难忍 三伏暑天 热不可耐 挥汗如雨 夏阳酷暑 闷热难当 热浪滚滚 郁热沉闷 烈日灼灼 大汗涔涔 大地回春 春回大地 万象回春 春回地暖 大地苏醒 万物复苏 万木萌发 万象更新春风骀荡 春风荡荡 春风煦煦 春风送暖 春风曛暖 春风温煦 春风料峭 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春色弥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气 春日阳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万紫千红 百紫千红 千红万紫 万红千紫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柳绿桃红 桃红李白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桃柳争妍 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飞花点翠 草长莺飞 莺飞草长 柳亸莺娇 莺歌燕舞 燕舞莺啼 花香鸟语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红杏峰峦起伏 峰壑争秀 山外青山 山如斧削 高峰入云 奇峰怪石孤峰突起 拔地而起 拔地参天 连绵起伏 高不可攀 满山遍野高山峻岭 崇山峻岭 荒山野岭 巍然屹立 巍然矗立 直插云霄高耸入云 高入云际 插入云端 巍巍雄姿 雄伟险峻 山势险峻山势雄伟 山势奇绝 山高峰险 奇峰耸立 奇峰突兀 巨峰柱天奇峰叠起 奇峰异洞 奇峰怪石 青峰独秀 逶迤绵延 连绵不断蜿蜒起伏 千山万岭 千山万壑 山峦起伏 两山对峙 群山环抱群山吐翠 悬崖峭壁 绝壁断崖 绝壁如削 怪石嶙峋 嶙峋起伏山石壮观 深山幽谷 深山老林 山径盘桓 山路崎岖 山明水秀山青水秀 青山绿水 青山滴翠 满山苍翠 山高树茂 山花烂漫群山连绵 气势磅礴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沃土千里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景色宜人

四年级古诗词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五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苏州沧浪亭》欧阳修和苏舜钦语文园地七有志者事竟成 南宋范晔《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 韩愈的《进学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的《杂诗》【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四到五年级写景的诗句

春日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咏柳 / 柳枝词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梅花 / 梅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句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四年级语文书上册的古诗词有哪些

第5课、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陆游(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里还有一首:《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年级400字作文写景

提供几篇,希望有您需要的~~~ 金色的秋天(写景作文) 秋风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一夜功夫,就把碧波荡漾的林带染成金灿灿的了。

登上山头,向下眺望,眼前是一片金色,若是仔细观察,便看到金黄中夹带着一片片红、一片片绿的。

红的得像玛瑙,绿得像翡翠。

还有山下那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眼前的美景,格外的好看。

下山后,原来在路边卖西瓜的小摊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又香又脆的大苹果和那裂了嘴、破壳欲出的、红红的大石榴,多么惹人喜爱呀! 俗话说的好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瑟瑟的秋风中透着丝丝凉意。

看,路上的行人在不经意间已换上了厚厚的毛衣,穿上了夹袄,有的还穿上了羽绒服呢。

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样齐一片连着一片,高粱那红色的穗子,像害羞小姑娘一样,红着脸低下了羞涩的头,在微风中摇曳,大豆摇摇摆摆,在风中沙沙作响,田野里像演奏着一首大自然的合唱曲。

果园里,鲜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的挂在枝头,树枝看起来快要被折断的样子,还有那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水晶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五彩斑斓的光。

我被这金色的秋天感染了,陶醉了,啊!我爱这丰收的、金黄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天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悲鸣。

啊!那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

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美丽,然而,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枝叶茂密的夏天虽然迷人,可是,金叶满树的秋色却更爽气宜人;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勃勃的景象,白雪皑皑的冬天固然可爱,但是,瓜果飘香的金秋却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秋天来到了树林里,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对的金色的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

把我的思绪从绿色的夏日带到了金色的秋季。

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地一片秋叶呀!它还没来得急完全退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柿子弯下腰鞠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荔枝妹妹太胖了,撑破了衣裳,露出了鼓鼓、白白的肚皮。

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或豪放。

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土豆的兴奋也许太高了,把它那绿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舌头。

秋天来到了花园里,这儿成了菊花的乐园。

它们也许是喜欢这沉甸甸的金色,才选择在秋天里绽放自己的美丽。

菊花的颜色真不少:黄色、粉红色、白色......那大大的花朵,卷曲的花瓣,像一个卷发的小姑娘。

流连菊园或独自欣赏一盆艳菊,慢慢地陶醉在那股股清香里。

秋天,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给蓝天送去棉花似的云朵。

秋风,清凉如水,带着一丝寒意染黄了世界。

我喜欢这秋高气爽的季节! 我喜欢有花叶扶疏、朴实无华的菊花的秋天。

我喜欢这独一无二,灿烂辉煌的金秋景色。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割草机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大人们的谈笑声这些声音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首《金色的秋天》的交响曲 雪花 忽然发现雪花是多么美好,它纯净了整个世界,纯净了我们的心灵中的每一个角落。

雪花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轻轻的,柔柔的。

我独自漫步在屋外,静静的享受着难得的雪景带给我们的快乐。

真是大雪纷飞啊!雪神好像在为即将离去的冬天送行,泪珠不断的从它的眼中流出来。

天空中无数的雪花,随风飘扬着,呈现出各种颜色,五彩缤纷,像宝石,又像钻石。

近看它时,会看到它的白,纯洁的白,美妙的白。

它像丝绸,在空中尽情的飞舞,尽情的扭动着她美丽的六角形身姿…… 雪白的雪花轻轻降落在草地上,好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雪白的盛装。

雪下的小草使劲儿地出他们幼小的脑袋,雪上的孩子们尽情的玩耍,嬉戏着……雪白的颜色在我的眼前呈现,雪白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荡,雪白的味道在我的鼻边萦绕……仿佛一切都被雪染了色,仿佛整个世界欧在雪白的静默之中! 忽然发现雪花是多么美好,它纯净了整个世界,纯净了我们的心灵中的每一个角落。

他无声无息,轻轻的落在地上,瞬间化为水珠,滋润着干燥的土地,滋润了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灵之门满满地打开了,瞬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纷纷落下的雪花时而在空中碰撞,融会成一种美妙、奇特的音韵,流入我么敞开的心门内……纷纷落下的雪虽然那么飘忽不定,令人难以琢磨,但他却真真切切的存在。

雪还在继续下着,但此刻,我却感觉他在向大地飘洒美丽的雪花。

或许是我的快乐感动了雪神。

渐渐的,她已停止哭泣。

雪神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美丽的自然 自然就是美不是吗?又小巧又美轮美奂,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都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春季的美丽清纯,一年之季在于春的歌赞,那绿油油,花儿竟放的生机勃勃的一个美好季节。

夏季的妖艳那似火一样...

语文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

【小学四年级】 上册: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宋】陆游茣笶农家腊酒浑,半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诗意

【内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释义】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注释:①谙:熟悉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忆江南①

状元大课堂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忆江南的诗意

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赏析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

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

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

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

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

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

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

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

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

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

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

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

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

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

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