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形容水晶的诗词
描写水晶的诗句-请问一些关于水晶的厉史
中国古代称水晶为“水精”、“水玉”、“菩萨石”、“千年冰”、“玉晶”和“放光石”等;神话中的水晶宫,传说为四海龙王所居,只是古人以为水晶看起来剔透玲珑、晶莹如冰,猜想是在水中开采,并以为水晶是千年之冰所变。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海龙王,水晶也不可能是万能的魔球;但地球上确实有水晶洞,水晶也的确是一种神秘的宝石。 那么水晶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几千万年以前,由于火山爆发,地球内部的岩浆从地心向地表面活动,大部分岩浆流出地面后成为黑色的火山石。
一部分含有二氧化硅(Sio2)的岩浆在地下向四方伸展,大部分在泥士和岩石的压迫下冷却凝固,变成了今天所见的石英石,个别的熔岩迅速冷却凝固,变志了今天所见的石英石,个别的熔岩迅速冷却(未能来得及结晶)形成墨曜石(一种宝石即天然玻璃)。 一部分含有二氧化硅凝胶和碳酸氢钙混合物的岩浆冷却凝固后由于被地下水溶解并由岩洞中滴滴渗出,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石笋、钟乳石或其变种蛋白石(一种宝石)。
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浆的胶体沿着泥土空洞一层一层地沉淀固结,凝聚成了玛瑙。 还有极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浆在泥土和岩石的空穴中与空气接触,慢慢地在空穴壁上凝结成一支支的晶体,就形成了今天的水晶,而空穴就变成了所谓“水晶洞”。 这些“水晶洞”在外面看就如同普通石头,但切割开后就会发现里面洞穴的壁上凝结着一支支像人的手指大小、六角柱的水晶(当然,有的水晶可以长达几尺。中国地质博物馆就收藏着一块重达3500公斤的水晶王)。
水晶从成分上讲实际上是一种石英石的结晶体,是一种宝石。 水晶是从山上开采的,水晶宫也不在海底。
形容水晶的诗句有哪些
1、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2、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咏水精》
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4、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5、三鼓出门乌夜飞,五更还家星宿希。
6、水晶楼角几时暖?独坐待君归不归?——陈维崧《惆怅词》
7、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8、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9、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1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1、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
12、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赪。解释: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赬。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唱一曲新词酒喝一杯美酒, 一样是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才能回来? 无可奈何着花儿在暮春中凋落, 似曾相识的燕子翩翩归来, 我独自徘徊在园中铺满落花的小路上五年兄。翰林子墨主人卿。
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赏析李白的这首宫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寻求赞美水晶石的诗句
韦应物【咏水精】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王建【水精】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 曹松【水精念珠】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 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 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形容水晶的诗词
几度夜深寻不着,琉璃为殿月为灯。 严维【奉试水精环】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精。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韦应物: 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持来向明月,的烁愁成水。 诗中说以水晶为镜,内外清澈,可映出万物色彩,镜子却似乎不复存在了;那水晶来映照月亮,又恐怕它会化水遁形而去。比喻贴切,想象奇特。 王建: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 倾在荷叶中,有时看似露。 诗中虽无“晶莹”,“透明”之类的字眼,却把的营润,纯洁,坚细,灵透的特质生动的表达出来。
你不看题目。也会猜到这是水晶千古不变的本色。堪称绝妙。 罗维曾有咏《水晶环》诗: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晶。 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 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诗中“胜美玉”,“过冰清”,写出水晶的质地美,而“亦欲应时明”则描绘出水晶充满灵性 的动态美,耐人寻味。
罗维是有独特眼光,懂得水晶真谛,第一个称赞水晶超过美玉的伟大诗人。他的认识已被千年之后的科学理论所证实。 以水晶为直接吟咏对象的诗篇还有: 曹松《水晶念珠》: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 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 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璃为殿月为灯。 欧阳詹《智达上人水晶念珠歌》: 已清,清中不易当其精。 精极华,何宜更复加磨拭。
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察看如无。 星辉月耀莫之逾,骇鸡照乘徒称殊…… 皎晶晶,彰煌煌,陆离电烻纷不常, 凌眸晕目生光芒。 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晶珠》: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 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 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 崔珏《水晶枕》: 千年积雪万年冰,掌上初擎力不胜。南国旧知何处得?北方寒气此中凝…… 这几首诗都非常形象的描述了水晶的晶莹,澄澈,洁净的特征和特性,诗境也营造的非常清新秀丽。
唐代从武则天时起,东海制品开始进入宫廷贵宅的日常生活。如水晶帘,水晶如意,水晶屏风,水晶数珠,水晶首饰,水晶器皿,水晶枕等等,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因此,吟诵水晶工艺品的诗潮也随之涌起。 ·李白苍梧 大诗人李白东游曾来过东海苍梧山,登山留下《东海望日楼》,《东海有勇妇》,《哭卿衡》和《访东海戴天山不遇诗》。
“诗仙“来过东海,应知道同时代的马待封故事,再写点咏水晶的诗,当是情理中的事。其一是《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写秋天晚上妇女独自望月,寂寞幽怨感人至深。他毕竟是大诗人,一带了头,就有著名诗人40多个跟着写水晶帘。其中沈全(人全)期《七歌》: 落中流风向玉台,夜寒秋色洞房开。
水晶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 崔颢《卢姬篇》: 卢姬少小魏王家,红鬓红唇桃李花。 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 温庭筠《菩萨蛮》: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高骈《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元稹《离思》: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杜甫丽人行 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提到的诗有《丽人行》: ……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描写水晶的诗句
韦应物【咏水精】

形容水晶的诗词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王建【水精】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 曹松【水精念珠】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 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 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几度夜深寻不着,琉璃为殿月为灯.严维【奉试水精环】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精.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韦应物:
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持来向明月,的烁愁成水. 诗中说以水晶为镜,内外清澈,可映出万物色彩,镜子却似乎不复存在了;那水晶来映照月亮,又恐怕它会化水遁形而去.比喻贴切,想象奇特. 王建: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 倾在荷叶中,有时看似露. 诗中虽无“晶莹”,“透明”之类的字眼,却把的营润,纯洁,坚细,灵透的特质生动的表达出来.你不看题目.也会猜到这是水晶千古不变的本色.堪称绝妙.
形容水晶的诗句
形容水晶的成语:晶莹剔透 璀璨夺目 流光溢彩 绚丽通透 绚丽夺目 色泽通透 水中之玉 浑然天成 珠圆玉润 满屋生辉 价值连城 水晶灯笼 爱不释手关于水晶的诗句: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咏水精》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三鼓出门乌夜飞,五更还家星宿希。
水晶楼角几时暖?独坐待君归不归?——陈维崧《惆怅词》其它还有,比如: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赪。
赞美水晶的诗句
韦应物【咏水精】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王建【水精】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 曹松【水精念珠】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 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 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几度夜深寻不着,琉璃为殿月为灯. 严维【奉试水精环】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精.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韦应物: 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持来向明月,的烁愁成水. 诗中说以水晶为镜,内外清澈,可映出万物色彩,镜子却似乎不复存在了;那水晶来映照月亮,又恐怕它会化水遁形而去.比喻贴切,想象奇特. 王建: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 倾在荷叶中,有时看似露. 诗中虽无“晶莹”,“透明”之类的字眼,却把的营润,纯洁,坚细,灵透的特质生动的表达出来.你不看题目.也会猜到这是水晶千古不变的本色.堪称绝妙. 罗维曾有咏《水晶环》诗: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晶. 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 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诗中“胜美玉”,“过冰清”,写出水晶的质地美,而“亦欲应时明”则描绘出水晶充满灵性 的动态美,耐人寻味.罗维是有独特眼光,懂得水晶真谛,第一个称赞水晶超过美玉的伟大诗人.他的认识已被千年之后的科学理论所证实. 以水晶为直接吟咏对象的诗篇还有: 曹松《水晶念珠》: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 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 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璃为殿月为灯. 欧阳詹《智达上人水晶念珠歌》: 已清,清中不易当其精. 精极华,何宜更复加磨拭. 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察看如无. 星辉月耀莫之逾,骇鸡照乘徒称殊…… 皎晶晶,彰煌煌,陆离电烻纷不常, 凌眸晕目生光芒. 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晶珠》: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 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 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 崔珏《水晶枕》: 千年积雪万年冰,掌上初擎力不胜.南国旧知何处得?北方寒气此中凝…… 这几首诗都非常形象的描述了水晶的晶莹,澄澈,洁净的特征和特性,诗境也营造的非常清新秀丽. 唐代从武则天时起,东海制品开始进入宫廷贵宅的日常生活.如水晶帘,水晶如意,水晶屏风,水晶数珠,水晶首饰,水晶器皿,水晶枕等等,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因此,吟诵水晶工艺品的诗潮也随之涌起. ·李白苍梧 大诗人李白东游曾来过东海苍梧山,登山留下《东海望日楼》,《东海有勇妇》,《哭卿衡》和《访东海戴天山不遇诗》. “诗仙“来过东海,应知道同时代的马待封故事,再写点咏水晶的诗,当是情理中的事.其一是《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写秋天晚上妇女独自望月,寂寞幽怨感人至深.他毕竟是大诗人,一带了头,就有著名诗人40多个跟着写水晶帘.其中沈全(人全)期《七歌》: 落中流风向玉台,夜寒秋色洞房开. 水晶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 崔颢《卢姬篇》: 卢姬少小魏王家,红鬓红唇桃李花. 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 温庭筠《菩萨蛮》: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高骈《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元稹《离思》: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杜甫丽人行 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提到的诗有《丽人行》: ……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形容水晶的诗句有哪些
1、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2、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咏水精》
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4、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5、三鼓出门乌夜飞,五更还家星宿希。

形容水晶的诗词
6、水晶楼角几时暖?独坐待君归不归?——陈维崧《惆怅词》
7、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8、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
9、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1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1、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
12、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赪。
解释: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赬。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唱一曲新词酒喝一杯美酒, 一样是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才能回来? 无可奈何着花儿在暮春中凋落, 似曾相识的燕子翩翩归来, 我独自徘徊在园中铺满落花的小路上五年兄。翰林子墨主人卿。 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赏析李白的这首宫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
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
“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
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
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赞美水晶的词语,描写水晶的
据东海圣时水晶博物馆专家介绍:古往今来,人们出于对水晶这种玉石的珍爱,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一个古称,一则典故,一种美誉,一段异趣。
1、水中之玉。中国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 “ 千年之冰所化 ” 。唐代诗人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写道:“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水玉一词最早频繁出于《山海经》:“ 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 …… 多水玉 ”;“ 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 ”;“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 “ 水玉磊河 ” 。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 “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 ” 的质地。
2、水碧。《山海经》中,水晶又被称作水碧: “ 又南三百里,日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 ,郭璞注: “ 亦水玉类 ”。这种称谓常被文人所引用,晋代郭景纯《璞江赋》道: “ 瑰,水碧潜 ” 。水晶又有人称它叫玉瑛。《符瑞图》载“ 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 ”
3、水精。水晶为何称为水精?《广雅》有巧解:“ 水之精灵也 ”;李时珍则说:“ 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 ”。细加考究,此称还蕴含浓厚的宗教意味呢!水精一名,最初见于佛书,后汉支曜翻译的《具光明定意经》说:“ 其所行道,色如水精 ” 。
4、佛家七宝。在安世高翻译的阿那邸化《七子经》中,水精被列为四大宝崐藏之一,支娄迦谶译成的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称,水精为七宝之一。佛家弟子确信,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可普度众生。于是水晶被尊崇为菩萨石。《谈苑》说:“ 嘉州峨眉山有菩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而明澈,若泰山狼牙上饶水晶之类 ” 。
5、石英。《广雅》称水晶叫石英,色白如莹者又叫白。为附的异形字。司马相如《子虚赋》就有 “ 雌黄白 ” 之句。苏林解释:“ 白 ,白石英也 ”。
6、其它描述。《庶物异名疏》中说: “ 水精出大秦国,一名黎难 ” 。结晶完整的水晶晶体,就如参差交错的马齿,所以人们又叫它马牙石。先民们最早用它研磨成眼镜片,因而送它一个眼镜石的绰号。水晶有通称,也有俗称。广州一带称水晶叫晶玉,又名鱼脑冻;江苏东海县山民发现水晶会 “ 窜火苗 ” ,于是给它起个放光石的俗名。世间一物多名,不足为奇,而像水晶拥有这么多的别称,实不多见。瞧,从水玉、水碧、白玉、玉瑛、水精石英、黎难、晶玉到菩萨石、马牙石、眼镜石、放光石、千年冰、高山冻、鱼脑冻等等,简直构成一部奇石鉴赏史。
资料来源: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838398/《东海圣时水晶博物馆·水晶文化漫谈》

形容水晶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