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有没有关于理解和体谅的名言
1、《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观祈雨》唐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桑条”句:写旱情严重,桑叶枯落,只剩光秃秃的枝条;土地久旱,尘土飞扬,仿佛燃烧冒烟。
箫管:乐器名,此处指吹奏各种乐器。
水庙:龙王庙。
朱门:富豪权贵之家。
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后用“朱门”代称富贵之家。
杜甫有“朱门酒肉臭”之句。
几处:多少处,犹言处处。
春阴:阴雨的春天。
咽(yè):凝塞,使乐器发声不响。
3、《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4、《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寻常:平常。
三五:一十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通常称为“望日”,此日当太阳西下时,月亮正从东面升起,呈现出日月东西相望的情景。
婵娟:本意指女子容貌姿态的美好,此处借指月光柔曼秀美。
有时即以“婵娟”代指月亮,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
中秋:本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此处扩展其意指八月十八日。
皓魄:皎洁的月亮。
魄通霸,是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此处代指月亮或月光。
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古人为何爱写对生活理解的诗句?古人对诗歌生活的理解,是把诗歌写作作为一种生命活动的人生意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认。
从历时性的角度看,这些不同的体认不仅构成中国传统诗歌价值观的多个层面,同时也形成中国古代对诗歌认识理解的阶段性。
具体说,就是由"不巧之盛事"、"其文在即其人在"、"以诗为性命"到"文字流传胜子孙",人们对诗歌生活理解愈益向人生本身回归,并最终影响到文学批评的观念和基本立场。
理解古诗词要知人论世
阅读古诗词莫忘知人论世 上午《相见欢》一课,自觉上得很不成功,老师尽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东拉西扯,用心良苦,奈何学生就是呆呆得不受你的的驱使,原因何在。
从事后授课老师的介绍,她是想通过大量的课外诗句,让学生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同时让学生懂得了积累的重要性。
但为什么效果不好了,我想是因为老师忘记了欣赏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
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
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
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
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例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通过诗歌题目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诗歌内容决不像字面所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但是只有和当时的时代联系起来才能正确深入的了解这首诗。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非密封卷。
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
因此,唐时的士人应试前,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
《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
这首诗歌的外在含义和真实意图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但诗人却巧妙用笔,通过新颖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把二者统一在一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语)”,使人读后叹为观止,为诗人的笔力所折服。
举子们的命运操纵在主考官的手中,能否金榜题名,取决于自己的应试文章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朱庆馀虚心地向张籍询问,其临深履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忧虑紧张,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急切关注。
了解到唐朝这一特点之后,进而也就可以理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下面就“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简单的谈几个方面: (一)“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
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曹丕志得意满,《燕歌行》志深笔长;曹植少年才俊,《白马篇》英逸豪迈。
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追求隐逸,诗中有画;孟浩然追求入世,语淡而意长。
我们循着这一印迹,就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诗人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感情。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和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两首绝句,如了解背景材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
……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
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
”,我们就能了解杜甫创作此诗的时代和原由,以及李龟年唱“红豆”的深意。
从而也就能准确解读“落花时节”的寓意:诗人是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交代了具体的时令,并且古人对于晚春往往具有惜春、伤春情怀的感情,所以晚春的落花正是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而当时正值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现状由盛而衰,“落花时节”便又包含了国家衰变之意。
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
(二)“知人论世”有助于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
诗人通过意象世界寄寓情感,让读者在想象中去感知,去玩味。
或者咏物,或者写景,或者描摹人物情态,或者刻画生活场景,不一而足。
诗歌中的意境是运用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超现实的境界。
作者的感情和人生经历往往渗透在作品的意境中。
正所谓“诗言志”。
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
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问题是: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王维是学...
遇见身边最美的古诗词
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我小学时,朗朗上口的诗句.每当我情不自禁的朗诵出来时,那一望无际、白茫茫的雪好想就出现在我眼前,所有的山上,鸟儿们都飞走了,一只都看不到了.所有的路上,没有行人的踪迹.唯有老翁披蓑戴笠在船上,独自钓鱼,不怕冰雪的袭击.我隐隐约约的感觉我的眼镜好像蒙上了一层雾,望向远方,老翁拿着鱼竿在默默的垂钓……这时,我恍然间走进了古诗之中,那雪!那山!那水!还有那位不畏寒冷的老翁!这是一幅多美的江乡雪景图啊!但是我最欣赏的还是那老翁身上的某种精神.诗中,我站在岸边,望向远方的老翁,小船破破的在江上安安静静的……老翁一动也不懂,蓑衣上面早已染上白茫茫的雪花,斗笠上也是一片雪白.我慢慢的走进他,他离我不远,我清楚的看到他岁月留下皱纹,一条一条的,胡子短而花白,不知是雪染还是……只见他动也不动,而这就是我所欣赏的!那种坚持不懈、独来独往、不拘一格的精神.我猜想老翁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慢慢的从幻想中走了出来,我才发现我原来一直在梦中,梦醒了,雪停了,风也安静了,老翁也该回家了.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二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再次梦回大唐,展现出一段永恒而辉煌的诗歌盛世,也再现出泱泱大唐盛衰的无限感慨的历程。
“心大天大地大,任我金戈铁马。
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
”从马蹄扬起的风沙中打下天下,开启了空前的盛世。
只记得“瑞气祥云初盛,诗情画意正浓。
喜看百花齐放,笑闻百家争鸣。
”的一派兴盛。
是不是时间埋没了你伟大的抱负,只剩下“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的无限感慨。
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你却“一骑红尘妃子笑”,日夜逍遥于后宫三千佳丽。
看,美人如兰花般的青葱玉指,似元宝的三寸金莲,在苍凉寂寥的月光下曼舞!“云袖轻摆招喋舞,纤腰拧飘丝绦。
”美人趾高气扬,身披罗绮,颈上系着金铃,腰间挂着玉环,那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精致容貌,缕缕青丝垂肩,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羽角,赏一赏霓红羽衣的绝伦。
哦,这是一个即将消亡的国家的最后的惋惜吗?这,正是这曾经是盛世王朝的最后挣扎,败得意如此狼狈,一塌糊涂!再也没有充实的兵力,但疯狂地抓捉男子去赴役,仿佛又看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惨象。
老妇整夜的啼哭声,似乎标志着曾是壮丽山河的沉沦。
安史之乱结束了一代盛世,杜甫看见了,大家都看见了:帝国飘摇,锦秀河山遭蹂躏,国家将灭亡。
又是一年春天到,但昔日的繁华不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那无边际的烽火,连绵三月不断,山河欲哭而无泪!也许在这前,早就预示着今日的结局。
只可惜,“菊花台倒影明月 谁知吾爱心中寒 醉在君王怀 ”只是历史的一瞬间。
但是,又仿佛看见商女隔着江,吟唱着《后庭花》,云鬓花颜,分外妖娆,亡国之恨早已不足轻重的了。
流光溢彩的历史,嵌着无数帝国的兴衰,折尽柳条留不住伊人,正如无情的光阴,将你埋在河流中,又开始寻找它新的方向。
但是,你留给世界的是精魂万卷的诗书,妙笔生花的诗句,无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还是泪水潋滟的忧愁,都让人陶醉,让人留恋。
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三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错,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神奇。
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表,更多的是要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
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良师益友,是在一年级时学校启动诵读经典的读书活动时,我们诵读的正好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刚认识的时候,吸引我的是那古色古香的文字,那有着独特韵味的句子,那别具匠心的诗篇,饱含着丰富细腻的情感,令我感觉到里面蕴涵了不少的哲理。
书拿到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在明亮的灯光之下,我轻呤着书中的古诗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朴精炼的语句琅琅上口,它就像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使我沉醉其中……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慢慢地,在反复的诵读中,我学到了不少的人生哲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诗词是作者李绅对世人提出告诫:粮食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以前,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经常浪费粮食,饭菜还没吃完就把它倒掉。
当我看过《悯农》这首诗后,我才真正醒悟过来,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我们碗里盛的饭,一粒粒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至此以后,我改掉了浪费这个坏习惯。
我除了从古诗词中悟到生活上不能浪费外,我还从中得到了教育,譬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说那那短短的小草,能够报答春天阳光送给的恩情呢?表达了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儿女们的心意,又怎么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从中教导我们要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别人、报答社会。
常言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这虽是一句...
相互理解,懂得体谅的作文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从古至今,善待、宽恕他人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而我认为,致使社会和乐的秘诀就是宽容、理解。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就是弥勒佛的处世之道。
他的所作所为很好的诠释了宽容的意义。
人世间难以容忍、宽容的事,他都一并装进肚子;所有可笑的人,都被他一笑了之。
但是,他毕竟不是人,说到底,人是没有这样的气量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也是常见的,即使是再有气量,再有宽容心的人,遇到不可理喻的人、事,恐怕也很难咽下肚子。
所以,社会的和谐并非一部分人宽容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所有人一齐努力,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
这社会的未来便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了。
如果说宽容别人是简单的,那么,理解别人却是难的。
每个人因为认识问题的角度、标准不同,往往以为自己的行为才是正常的、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其实,每个人的行为总有合理成分,单从个人角度来看问题,难免出现种种的偏见,进而否认对方的合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由于缺少了一种理解的精神。
他人有不同的见地,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言语。
要细心聆听,要有包容他人观点的胸怀,那才是处世应有的素质。
有父母为了孩子能够理解自己,就把父母与孩子的角色互换了一段时间,父母当孩子,孩子就充当了父母的角色。
游戏结束后,孩子就显然明白了父母。
即使每个人的心理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只要说话前多转个弯,摸索一下对方的想法,好多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
宽容、理解。
多么简单的两个词,但又是多么难的两个词。
如果所有人都真正了解了这两个词的含义,那么,这个社会又怎可能不和睦呢?
关于理解、体谅宽容人的句子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欲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晋书》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宋·朱熹)宽而栗,严而温〈淮南子〉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宽容是文明的惟一考核(海尔普斯)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宽容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詹姆斯·格兰)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宽容(贝尔奈)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叔本华)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宽容要么对人有益,要么对人有害(伯克)爱之深,责之严(法国)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严是爱,松是害,不闻不问要变坏宠是害,严是爱训你是爱你,宠你是害你家不严招贼,人不严招险教不严,师之隋欲成方圆,规矩必严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责人要宽,责己要严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刻苦自己,厚待别人以春风待人,以寒风自待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己要厚,责人要薄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警句解读:宽则得众。
——语出〈论语·阳货〉。
意为: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语出〈荀子·非相〉。
意为: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你对经典古诗词理解认识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做人可以不讲究仪表,那还不如死了呢!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
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
如果去理解古诗文
只能说用 心 体会,一点一点积累,捷径没有。
但是既然是为高考,“用心”体会貌似来不及了,那么就多读(每天几遍,坚持下去),读多了就背下来了,没事的时候多想想,尽量静下心来,浮躁的人学不好古诗文的。
可以有意识得先把古诗分分类(怨妇诗?怀古诗?感伤诗?田园诗?......),每种类别都积累一点材料,看多了,到时一眼就认出来了,一般出不去那几类,太偏的也不太可能考。
注重诗的意境,抓住关键词,大致表现了怎么样的景象?通过这些描写(景物什么的),作者想展现怎样一幅画卷?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具体用了那些手法来表现?出现在卷子上的古诗词,多半都是精心挑选的,用词必定反复考量,那么这些字好在哪里,换了其他字为什么不行?古诗是这样,词的赏析大致也是这样。
古文的问题就有些麻烦了,先整理些常用字词的辨析(一词多义、关联词语的运用等等),即使有部分看不懂,大意掌握了就可以(考试也不给你时间一点点琢磨,古文多半比古诗长),题目也就那么几类,多做,分分类,再看看每一类大致怎么答,熟练就行。
古诗文,说到底还是要用心感悟的,现在时间那么少,唉,没办法。
只能帮到你这么多。
其实还是该鼓起勇气去问老师的。
就算自己的老师解决不了问题,也可以去问别的老师,每天见面的人,总比网络上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要可靠,对高考的动向、热点什么的把握也更准,对不对?
什么叫互相理解"体谅"包容~这6个字的真正含义
在爱情世界里,既然连个人恋爱了就要互相包容、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只要想明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能以幽默方式去解决的事,为何要以一点小事去争吵,既然我爱一个人我体谅、我包容、我理解、我信任对方,我不去计较一切,因为我爱他,爱他就要让他幸福让他快乐,恋爱要的就是浪漫,要的就是幸福,不是给对方加上无形的枷锁,加上束缚,即便你一直在对我说谎,我也宁愿一笑而过,也愿意相信你,一切的一切我做到了,只因为我爱对方,即使他离开我也不会怪他,只能说明命中注定的不是你我,更愿祝福他,下一站更幸福,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