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仰望高山的诗词

duchanglao 坐标: 167186 目录:/yang/

仰望星空诗词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形容“站在高山上俯瞰山下”的句子有哪些?

展开全部 1、站在峰峦雄伟的高山上,俯瞰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令人赏心悦目。

2、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3、昏黄的日光照进车厢,照亮了整个车厢。

每个人的影子都被拉得很长,在车厢之中,独往车道在高空,俯瞰下去,整个城市笼罩在一层橙色披风,每个屋顶都镀了一层金。

4、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

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5、偶然的一日,我来到你永眠的地方,在这里,我仰望青天,俯瞰大地,欲歌无词,欲哭无泪,心中流淌着思念的折磨。

6、很多海外游客,千里迢迢慕名到来观赏姻缘石,他们在参拜之余,又可俯瞰山下景色。

7、站在山顶,享受蓝天白云青青树木和潺潺溪谷带来的悠然自在,又或俯瞰山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和享誉全球的维多利亚港景色,甚至远眺繁盛的九龙。

8、登上华山顶峰,向下俯瞰,山河大地雄伟壮丽,美不胜收。

9、嵩山顶的星星眨着眼睛,俯瞰着神州大地。

10、大同山青龙岭从飞来石头上登高远望俯瞰大台北盆地,登高望远,视野极佳。

11、和她在长长久久岁月里,于高处,风中,俯瞰千里,笑指天下。

天下归元。

12、导游脸上带着微笑,站在山顶上俯瞰着我们在泛光灯照耀的缓坡上滑雪。

13、在万寿山顶上,俯瞰昆明湖,是听鹂馆。

14、坎塔比亚山上俯瞰洛格罗尼奥,往山后望去是狮子山。

15、毓璜顶又因其风姿绝俗,可俯瞰大海,置身其间有如进入蓬莱仙境,故又有“小蓬莱”之称。

...

仿写“我站在峡谷仰望高山”

展开全部 我要歌颂祖国,歌颂她的美丽。

因为她珍存有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因为她是苏杭、桂林的母亲;因为她拥有西双版纳、西沙群岛。

我要歌颂祖国,歌颂她的实力。

因为我们圆了航天梦;因为我们申办奥运成功了;因为我们加入了wto。

我要歌颂祖国,歌颂她的精魂。

因为她哺乳了雷锋、赖宁;因为她培育了周恩来、邓小平;因为她造就了司马迁、徐悲鸿。

啊,祖国妈妈!千万条河川是您飘散的头发,绵延的山脉是您绿色的血脉,洞庭湖的水是您那明亮的眼睛,青藏高原是您硬朗的脊梁,北京是您跳动的心脏,桂林山水是您头上的翡翠,梅树、牡丹点缀的大地是您身上的衣裳。

我愿化作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永远地歌颂着你:我的母亲?d?d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龙,腾飞吧,21世纪是你主演的舞台为祖国的腾飞喝彩又是金秋的十月,祖国——我们的母亲我有千言万语要对你倾诉我们有如海的深请要对你表白赞美祖国的诗篇太多颂扬你的歌声太多当然,把你比作母亲我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祖国 我们是你苦难中诞生的儿女我们在磨难中成长 在风雨中茁壮是你赋予我们信心和力量在你灼灼期待的目光中我们用顽强撑起蔚蓝的天空我们用信念挖掘黑色的宝藏当嘲讽和藐视淹没在滚滚的石油里祖国我们是你最骄傲的儿女五十年的风雨沧桑见证我们五十年的荣辱与辉煌五十年的峥嵘坎坷纪录我们五十年奋进的乐章五十年的艰苦创业砥砺是所有热血男儿必胜的信念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一起走过的艰苦岁月仰望高山我们是展翅飞翔的雄鹰俯首平原我们是激越奔腾的黄河当滚滚的车轮在大地上奔跑祖国 我们就是你起跑的动力我们让祖国与世界相连看历史地车轮滚滚向前 世界在发展祖国在前进,祖国请允许您的儿女为您自傲吧一、 沁园春祖国颂 九州翔游,北国冰城,南海碧滔。

看昆仑出世,峰高岭峭;黄河澄清,林欢木笑。

舰旗猎猎,铁骨铮铮,享太平盛世乐逍遥。

是宏图,赖中华儿女,齐力打造。

巨龙腾飞有日,立世界民族领风骚。

铸华夏魂魄,自主创造;强国经济,稳固可靠。

和谐社会,青春笑傲,正义公平行大道。

纲领举,真社会主义,风景独好! 二、念奴娇红旗颂 红日燃血,浸透那、杆杆战旗猎猎。

旗下铮铮铁骨聚,中华优秀儿女。

斧头镰刀,大刀长矛,推翻三座山。

中国人立,一片崭新天地。

工农民主政权,人民当家了,意气风发。

战天斗地、共建成,社会主义经济。

前辈先人,殷切期盼, 民族屹天地。

红色江山,共和指引前进。

三、水调歌头英雄颂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中华振兴大任,铭刻在心底。

不怕艰难险阻,除弊兴邦功立,社会转型期。

握好方向盘,服务为人民。

强国资,兴民主,行法治。

万众一心凝聚,共产员先。

高举马列大旗,发展本国主义,浩浩红旗举。

先辈应无恙,喜惊世界殊。

四、菩萨蛮人民颂 工农兵学商士官,俱是神州主人翁。

民族兴大业,万众齐踊跃。

国有经济强,人民齐保障,江山共永固,尧舜满街巷。

五、采桑子路 独辟蹊径阳关道,错嗟惆怅,错嗟惆怅,转弯未见有坦途。

沉舟侧畔千帆过,又见春光,又见春光,鼓声阵阵旗引航。

六、破阵子归航 日行千里说慢,扯下大旗赶路。

一弯浅水向前冲,船体划损伤无数。

最伤是深处。

巨轮深喜大海,浅弯安可容身?碧波万顷踏浪来,汽笛一声冲霄汉。

万众齐声赞!

高山流水 古诗词

展开全部 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诗句写意 牟融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寄张元夫 薛涛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 王涯《春游曲》.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关于树的诗句

写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描写秋天红叶的诗词

展开全部 1、《山行》[ 唐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夜泊牛渚怀古》[ 唐 ]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译文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

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

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

3、《江陵愁望有寄》[ 唐 ] 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译文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浮于江水之上。

这时一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

极目远眺,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

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乘船归来。

不见情郎归,小女子我焦灼了。

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绵不绝,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4、《天净沙·秋》[ 元 ]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5、《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 ]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文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

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

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

关于秋天的诗句

展开全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

仰望高山初中作文600

仰望星空夜,是宁静的。

夜空,是典雅的。

繁星点点的夜空,是奇幻的,是充满光明的,是无瑕的。

躺在一望无际的绿地上,仰望着灿烂星空,感觉是那么美妙。

恍恍惚惚的,仿佛自己就是唐代诗人吕岩笔下所描写的那位牧童。

那种境界,那种情操,那种神情,如一段段悠扬的笛声,越飘越远,越飘越远……熏陶了每一个人。

灿烂的星空,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人引发无限的遐想。

望着它,渐渐的,思想就如断了线的风筝,乘风破浪,飞到千里之外。

看似眼睛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星空,其实心却早已飞到了非洲的大草原,骑在了挣脱缰绳的野马之上,驰骋到远方;或是飞到高山之顶,抓住翱翔的雄鹰,和它一起冲破云层,体验风“嗖嗖”飞过身后的感觉……突然间,发现星空就如我们的人生,一颗颗星星就如人生中的一个个梦想。

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了不同的梦想,星星的大小,星星的形状,星星的亮度,都密切相关。

有梦想,就有星星。

当你的梦想快要破灭时,这颗星星也许就会变得暗淡无光,但是如果你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时,这颗星星就会发出灿烂的光芒。

每当你完成一个梦想,你的人生星空就又多了一颗永久发亮的星星。

不知不觉,头顶上的星空渐渐暗下来,人生的起伏是如此的巨大啊!希望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星空上,都有许多颗永远发光的星星陪伴着你,让我们头上的星空更为灿烂!

形容榜样的古诗词

展开全部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李白赞美孟浩然的诗句 1、解释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原文: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创作背景:孟浩然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黄宝华认为,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折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