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一百句诗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玲珑骰影埠於梗?牍窍嗨贾?恢?浚?峦ン蕖堆盍?Α?
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8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8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8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中国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一)诗歌是人类抒情表意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诗大序》评价古诗,“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国人早就认识到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
(二)诗歌开拓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个体自我最为幽微的探索,不是哲学,而是诗歌。
生命、爱情、寂寞、苦恼、感动、彻悟,在这些即时的、神秘的、独特的精神体验中,诗在风吹云动、花开叶落的境界里,揭示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种有限性,开拓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赋予短暂的生命以意义。
(三) 诗歌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
诗和音乐相伴而生,所以,音乐节律就成了诗歌最重要的结构方式。
从早期诗歌蕴含的古老民间歌谣的情态,到楚辞音韵婉约缠绵,再到与古体诗相对的是近体诗或格律诗,这些精美雅致的诗歌形态,以及蕴藏其中的丰富细腻而新颖别致的意境,是智慧和敏感心灵的结晶,是中国形式美学的高峰。
所以,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
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如李白的什么诗
《 赠汪伦》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 李白的《赠汪伦》写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的《赠别贺兰铦》写到 :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写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如题 谢谢了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一批无名诗人所创作的抒情短诗,《古诗镜》中评价其是:谓之 风余,谓之诗母。
其内容主要是反映汉末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它继承了《诗经》以 来现实主义的传统,在表现手法上,吸取了汉乐府民歌的营养。
古诗十九首侧重抒情,以情融事; 其次在结构上,乐府民歌一般以事情自身的发展顺序为线索,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多按感情 的起伏节奏为主线;语言方面,后世评论乐府民歌是:质而不鄙,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论 古诗十九首是:随语成韵,随韵成趣。
誉之为“秀才说家常话”。
在意境方面,乐府民歌可 以说是其境深厚,古诗十九首则可说是其境旷远。
《古诗十九首》兼有风余和诗母这两个特点,说明它在古典诗歌从前古到中古的重大转换中,处于枢纽地位(以汉末建安年间为分界)。
前古时期的诗歌,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论 是《诗经》、《楚辞》或是汉乐府,都是作者心声的自然表达,从文学作品来讲,可以说作 不自觉的文学作品。
唐诗僧皎然在其《诗式》中称之为:天予真性,发言自高。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读起来让人感觉很真实、舒畅。
不像后来的有些诗是那么的做作,诚如baogong2004所说的它们作者心声的自然表达,从文学作品来讲,可以说作不自觉的文学作品。
唐诗僧皎然在其《诗式》中称之为:天予真性,发言自高。
诗经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
诗经在我看来,不仅是我们课本上说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巨作,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更是古代劳动人们和当时的民风民俗的一种真实写照。
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些句子可能在有些朝代会被当成低俗的文人作品,但是却可以很好的将年轻男女的情事表现出来。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诗经的魅力所在。
语言没有唐诗宋词的那般华丽,但是朴实无华中窥见真情,是一种语言的功底,更是对普通生活的一种文字的驾驭能力。
所以诗经的地位,不仅是中国诗歌文学的鼻祖,也是一部不朽的巨作。
他可以影响的不是一个时代,而是中国文化的整个历史!
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俗称诗的国度,诗歌的种类繁多。
古代早期那些短小精悍,而又脍炙人口的歌谣便是诗歌形成的雏形。
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是我国诗歌历史的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又创造出一种诗歌体裁一一骚体,这是一种抒情韵文。
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
到了汉代,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大约400年间,文人诗和民歌都有很大发展。
文人诗方面,先后涌现出“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左思、陶渊明、“二谢”等一大批卓有建树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大大丰富了诗歌表现自我情怀的美学功能。
同时,许多诗人在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面作了创新性探索,五言诗走向兴盛,七言诗渐成主流,格律诗已具雏形,从诗歌本体上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朝诗歌可谓是达到鼎盛时期。
其诗歌的发达,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朝代。
而先前的一些诗歌体裁,在唐朝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
因而我国古代的诗也常用唐诗来概称。
再至宋,元,明清,随着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即使这些风格体裁取得如何的辉煌成就,都没有取代诗歌的地位。
到近现代,新体诗脱颖而出。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等等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现当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纵观历史,诗歌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抹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供参考。
...
古诗十九首在哪一方面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对古诗的看法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那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大量的古典诗词依然被人们所喜爱,这也就是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从《诗经》算起的话,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国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
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千姿百态,谁也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我们都会从语言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作为鉴赏古典诗词的切入点。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9yS42FbfaRSqh0koif-TFX6UaoXLgfiLfarBEonvk2C553R3SFSnKqOEqJX3ieaY8TvCL3SIQA_VKMcGN5xRPjrCFctsJLEN4DunLNb3t5C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要搞这样一个排行榜确实很难,搞出来也只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我的这个排行榜主要根据三个标准:一是这首诗词本身的艺术成就;二是该诗词对后世,乃至现在人们的文化、思想上的影响力,以及它的知名度;三是该诗词在中国该类作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题记-----(第1——第10)01.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
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有不同凡响的影响。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此诗排名第一应当之无愧。
02.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
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03. 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是被柳亚子先生盛赞为千古绝唱。
毛泽东这首词是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
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景像。
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
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时空交织而又浑然一体。
《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
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
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04. 白居易《长恨歌》 (节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
中国古诗都有什么“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分别都有什...
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唯心主义 翻开任何一本关于中国古诗的评论就可以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古诗有两大流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其实,不光是古诗,其他文学也是有同样的两派。
具体划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人,或者确切点说的话是外国人而不是诗人本人,因为他们本人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之所以没有这种意识是因为他们所过的生活和他们所受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流派,有儒、道、释三派,具体体现到中国的古诗中也是这样的。
中国的古诗也可分为儒、道、释三派,用现在的叫法就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
如果按这样划分的话,屈原、陶渊明、李白等应该属于道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说一下中国的道派,道派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
与其说道法自然,到不如说是我行我素。
其实,他们是看不惯现实,但是他们又不愿意自己去积极的参与改变现实。
在这里,把屈原也归在里面是有点委屈他了,他有点被迫的意味,但是,人家并没有要他寻死的意思。
不是现实容不下他们,而是他们从不下现实。
所以,我们看看的他们不是关心社会,充满基情,安分守己,而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空闲空想。
例如: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名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欢,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而韩愈、杜甫、陆游等是儒派的。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儒派和道派就像美国的民主和共和一样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思想。
和道派不同的是,儒派更关注的是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现实。
假如人人都像道派那样的话,社会就很难进步的。
因为自然界一直遵守的都是自然的法则,但是也正如预期的那样自然一直都是自然。
野兽遵守的是自然,所以野兽还是野兽。
现在西方人的达儿文主义,其实也就是自然法则,之所以到现在才提出来,说明他们的落后。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来了,而且提的不他还完善。
唐朝的诗人刘禹锡: 天之道在自然,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在这里我们看到,自然法则只使用于自然,遵守的是弱肉强食,而人类使用的是法制,遵守的是是非曲直。
那么如果说道派关注的是自然的话,儒派关注的是社会。
下面是一个例子: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乙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
还有一派释派,就是佛教的。
这一派似乎是不被重视的,因为很少人能够去注意他们,而他们也是不愿意让别人过多的去注意他们的,但是他们在历史上,特别在中国的古诗中是有很大的分量的,这在古诗中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比如李白的诗中就有好多描写这些人的,他的好多朋友都和尚。
苏轼就经常同和尚交往,他的诗中也有好多。
但是有趣的是释派的诗人在中国古诗中似乎是没有地位的,当我们翻开唐诗的时候,里面没有一首是和尚做的。
在我们旅游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另外一种情况,好多的名山大川,古庙名刹都是因为有禅诗而让人留恋和无尽的回味。
下面就举一个例子: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这是一个叫神秀的和尚写的,而另一个叫慧能的和尚写到: 菩提本无树,明镜并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读诗的第六境界 我们在读古诗是的时候,由于水平的不同,每个人所达到的境界也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王国维把读古诗划分为三个境界,而冯友兰则把人的思想划分为四个境界,而我在这里则要把它划分为六个境界。
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人类的第六感觉,我觉得人们在读诗的时候同样也会有第六感觉的。
所谓第一境界就是认识知道而已,对于它是什么意思就不得而知了,就好像认识一个人但不知道他的性格一样。
第二境界就是已经熟悉了它的意思,但是却不知道它的背景,不知道为什么诗人会在这个时候作这首诗。
第三境界就是熟悉了诗也熟悉了诗人,并且还熟悉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这个时候,我们读诗的时候就会理解诗人的处境。
那么第四境界就是我们理解了诗人就好像是诗人也理解了我们一样,我们和诗人能够进行心的交流,这个时候,我们读诗就不仅仅是读了,我们是在和古人交流思想。
其实在这个境界中诗人的思想是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第五境界已经不能叫做境界了,应该叫做第五感觉,或者第无感觉,快就是快没有感觉了。
处在这个境界,我们的眼睛就不会再关注某一诗人了,而是一个思想流派的诗人,比如浪漫主义,而不是李白。
我们对好诗不仅是欣赏,还应该有享受;不仅是评论,还应该有感觉。
那么第六境界是什么呢?就好象是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而要蒙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靠第六感觉,第六感觉良好的话,就会一蒙一个准。
如果诗人的精华都被吸收殆尽并且无行的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的话,这个境界的人一生即使只读一首诗也是一样的,那么这就是第六境界。
就好象古人作诗信守拈来。
如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
试析艾青诗作的意象特点和历史地位。
是吗? ..我语文笔记没带,大概说咯.. 呀,我找到咯 引言 诗歌的构思是以意象为基本单位,现实生活只有经过意象的桥梁,才能转化为诗的形象。
“艾青的诗歌在新诗史上是至今尚未被逾越的一座高峰”(现代文学博导黄曼君先生语)。
艾青之所以在新文学上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并跻身于世界优秀诗人行列的崇高地位,主要归功于在其诗歌中追逐独特而又美好意象,从而创作出一首首不朽的诗作。
下面,掘文希望从几个方面对艾青诗歌意象的营构艺术进行粗略的研究,以揭示艾青诗歌的精华所在。
一、艾青诗歌营造的意象种类 艾青在诗歌创作中构造了以下种类的意象,形成其丰富的意象群落。
描述性意象。
艾青诗歌描述性意象在诗中表现为诗人的心意情思渗透事象,物象,而事象,物象直射出诗人的心意情思,该类意象大多意在象表,比较外露。
在我国古代,许多抒情小诗是由纯描述性意象构成。
刘长卿的《逢雪宿英菩山主人》有“白暮苍山下,天寒白屋贫。
东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卢伦的《和张仆射塞下曲》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诗人之情全寄在具体的描绘意象之中,从行为和物象中以抒其对人物的褒贬之意。
艾青借鉴古人,古为今用,描述性意象是其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意象种类之一,不少诗作就是由纯描述性意象构成,《驴子》主要由描述性意象构成。
“你披满沙土的身体/干毛剥落的身体/拖着那/无终止地奔走在原野上的/人们可怜的什物;/你下垂的耳朵/无力的耳朵/听惯了/由轮轴传向空阔去的悲哀的嘶叫;/灰色的眼瞳/映照着/北方的广漠的土地上的/不平坦的荒凉的道路;/你倦怠,你辛苦,你孤独/在这永远被风砂罩着的土地上/驴子啊,/你是北国人民最亲切的朋友,”这首诗是写北方常见而又卑微的驴子,没有任何豪壮的语言,也没有象征的暗示,也没有使用比喻,夸张,变形,借代等技法,而是采用平易,质朴,流畅的语言和直接的叙述语言刻画了驴子的形象。
驴子的整体意象是由驴子身体各部分的单个意象构成,并由土地意象烘托,每个意象前面都采用表示形状,神态等描述性的形容词进行描绘。
“干毛剥落的身体”,“可怜的什物”,“下垂的耳朵”,“小小的脚蹄”等肢解了驴子这一形象,然后又由这些意象合成这一形象。
除了在抒情诗中,在艾青叙事诗中,直接描述的意象所占的比例就更大,在此不用多加例证。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描述性意象的采用达到非常成功的地步。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想了你:/你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扉,/你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大理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你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灶火之后,/在你拍去围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置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儿子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掐死之生,/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这两段在全诗的地位最为重要也是写得最为优美之处。
它们既是对身世凄凉的大堰河的具体化的悲感,也是诗人对大堰河"恋母情结"的具体化的抒发。
几个感兴的描述性意象,分别以坟墓,瓦扉,荒园,石椅,火灶,围裙,酱碗,虱子,鸡蛋等一系列物象的直观表现以烘托对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怀念和她对女子所给予的关怀的感激之情。
艾青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构成了他诗歌散文美的艺术风格。
许多诗歌大量使用描述性单个意象对中心意象或主要意象进行铺张描绘,构成了其酣畅排比的语势,同时也造成了其诗在语言排列上语句很长的特点。
同时,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使诗歌能对某事物加以较详细的解说,这同叙事文学有相似之得,也导致了他朴素,明朗,不刻意追求含蓄的诗风。
这些特征是艾青散文美的基本要求。
当然,描述性意象也给其诗歌创作带来消极因素。
描述性意象过多造成其诗歌不少失掉诗意,空灵不足而臃肿外露有余,诗歌的跳跃性,弹性差等弊端。
比喻性意象。
所谓比喻性意象是指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创造的意象。
它是以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为基础,是同某种事物,理念或情感具有相似之处。
在艾青诗歌中,比喻性意象可以用来个摹状人和事物,如“域外诗”《维也纳》“斯河谷的两岸/是连绵雄伟的大山/每架大山象城堡似的庄严/山上的云杉是千万支宝剑象披着甲宵的卫队/整齐威武,戒备森严//群山环抱的盆地/是一个绿色的摇篮/美丽的维也纳/是个传说中的公主/躺在温柔的怀抱里。
”诗意的滥出,归功于出色的比喻性意象的使用。
本体意象“大山”,“云杉”,“盆地”,“维也纳”,分别用“象”,“是”等系词连接着喻体意象“城堡”,“宝剑”,“卫队”,“摇篮”,“公主”,使维也纳的既威武雄壮又温柔美丽的性格跃然纸上。
除了摹状人和事物外,比喻性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抽象为具体,把不具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思绪,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