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最大的恒星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精选的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宇宙十大世界纪录

1、最亮的恒星
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A。天狼星A也叫大犬座主星,是人们用肉眼能看见的5776颗恒星中最亮的一颗,亮度为-
1.46等,距地球有
8.64光年,亮度为太阳(sun)的26倍。伴星是一颗白矮星,1862年被发现。天狼星A直径2512560千米,和太阳(SUN)差不多大。伴星叫天狼星B,直径96
55.8千米。虽然和地球差不多大,但有350000个地球那么多重。也许,在公元61000年,天狼星视星等将会为-
1.67等。
2、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
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比邻星(毗邻星,Proxima Centauri)是南门二(半人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颗星,依拜耳命名法也称为半人马座α星C。它是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
4.22光年)。它是由天文学家罗伯特·因尼斯(Robert Innes)于1915年在南非发现的,当时他是担任约翰尼斯堡(Johannesburg)联合天文台(Union Observatory)的主管。

3、自转速度最快的星体
自转速度最快的星体是脉冲星。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脉冲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发现的。当时,还是一名女研究生的贝尔,发现狐狸星座有一颗星会发出一种周期性的电波。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天体。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就把它命名为脉冲星。脉冲星(Pulsar),又称波霎,是中子星的一种,为会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的星体,直径大多为10千米左右,自转极快。
4、自转速度最慢的行星
自转速度最慢的行星是金星。金星的自转周期是243天,是主要行星中自转最慢的。金星的恒星日比金星的一年还要长(243金星日相对于2
24.7地球日),但是金星的太阳日比恒星日为短,在金星表面的观测者每隔1
16.75天就会看见太阳出没一次,这意味着金星的一天比水星的一天(176地球日)短。

5、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
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
2.5倍。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称巨行星)。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组成,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占所有太阳系行星的70%岩核则含有其他较重的元素。
6、太阳系公转最快的行星
太阳系公转最快的行星是水星。水星(英语:Mercury,拉丁语:Mercuri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内侧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中国称为辰星,有着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轨道偏心率。它每
87.968个地球日绕行太阳一周,而每公转
2.01周同时也自转3圈。水星有着太阳系行星中最小的轨道倾角。水星轨道的近日点每世纪比牛顿力学的预测多出43弧秒(角秒)的进动,这种现象直到20世纪才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解释。水星是一颗类地行星,由于其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晨成为辰星,或是黄昏出现作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则在阳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见水星的。

7、世界上最早的人造卫星
世界上最早的人造卫星是卫星一号。卫星一号是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史泼尼克一号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
8、宇宙中最冷的地方
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人马座回飞棒星云。智利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最冷之地,这个宇宙最冷之地就叫做“回力棒星云”,这里的温度只比绝对零度高1开尔文,约零下272摄氏度,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冷天体”。科学家称,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几乎冻结,“回力棒星云”是已知的最接近绝对零度(2
73.15℃ 458℉)的地方。

9、太阳系最亮的行星
太阳系最亮的行星是金星。金星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傍晚处于天空的西侧,被称为“长庚”。金星(Venus)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距离太阳
0.725天文单位。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时候会更近)。古罗马人称作维纳斯,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特。公转周期是2
24.71地球日。
10、引力最强的星体
引力最强的星体是黑洞。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为“黑洞”。
最大的恒星: 十大恒星之最 红超巨星体积是太阳十倍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最大的恒星: 十大恒星之最 红超巨星体积是太阳十倍 最古老恒星最古老的恒星形成于 138 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光评估恒星年龄。迄今观测发现最古老的恒星是 SMSS J031300.36-670839.3,是今年 2 月发现的,预计它已有 136 亿年历史。科学家分析称,或许还存在更多古老恒星,毕竟红矮星寿命可达到 10 万亿年。
最易变化的恒星从地球角度进行观测,许多恒星存在着亮度变化,它们被称为 " 变星 "。天体物理学教授科尔 - 赫利尔称,最易变化的恒星是激变变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亮度可增加至 100 倍,然后逐渐减弱。移动速度最快的恒星
0.

最大的恒星__十大恒星之最_红超巨星体积是太阳十倍
2005 年,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沃伦 - 布朗宣称,发现一颗超速运行的恒星,它正在离开银河系,将不再返回银河系。它被命名为 SDSS J090745.0+024507,布朗称它为 " 流浪恒星 "。最疯狂的恒星形式黑洞不是恒星,却是恒星残骸形式,它是恒星引力非常强大足以克服所有作用力,最终导致它崩溃形成一个点质量。黑洞是非零质量,但是零体积,理论上具有无限密度,一些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相当于数百亿倍太阳。此外,环绕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物质变得非常明亮,有时比星系恒星更亮。最强烈发光爆炸的恒星最高能量光子叫做伽马射线,产生于核爆炸,通常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仅为几毫秒至几秒。天文学家称,这种现象源自大质量恒星爆炸 ( 超新星或者极超新星 ) ,许多伽马射线源自磁星,这是一种拥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 ; 其它伽马射线源自两颗中子星合并过程,或者中子星变为黑洞过程。体积最大的恒星
45.

最大的恒星__十大恒星之最_红超巨星体积是太阳十倍
红超巨星多数时间内体积较小,直至它们耗尽氢气发生聚变,会变得更加炽热,体积膨胀。太阳将最终耗尽氢气逐渐膨胀,但仅成为红巨星。对于演变为红超巨星的恒星而言,它们质量至少是太阳 10 倍。红超巨星状态非常短暂,通常是几千年至 10 亿年。迄今发现最大恒星是心大星 A 和参宿四。最明亮的恒星最明亮的恒星倾向于较大质量,目前沃尔夫 - 拉叶星最明亮,意味着它们炽热,强烈的恒星风席卷了大量表面物质,同时,它们生命非常短暂。当前最明亮恒星的头衔是 R136a1,发现于 2010 年。其亮点是太阳的 870 万倍,质量是太阳的 265 倍。最暗淡的恒星最暗淡的恒星是什么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 " 最暗淡恒星 " 的定义,距离地球越远,则看上去就更加暗淡,因此我们需要排除距离因素,只是简单地测量其光度,或者说观察恒星释放光子的强度。迄今观测最寒冷、亮度最低的恒星是红矮星 2MASS J0523-1403。
最与众不同的恒星

最大的恒星__十大恒星之最_红超巨星体积是太阳十倍
一些类型恒星非常独特,却不一定拥有极值属性,例如:Thorne-Zytkow 天体。科学家认为,这是中子星旋转进入红巨星或者超大星内核区域形成的。近期发现的一颗 Thorne-Zytkow 天体是两个大型黄色恒星彼此近轨道运行,表面物质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巨大花生的结构。最长寿的恒星恒星可以存在多久呢 ?
定义恒星寿命通常是以多久进行核聚变反应,因为核聚变反应结束之后恒星残骸物质将分散开来,因此较少质量的恒星,寿命越长。当前模型评估数据表明,最小的红矮星的寿命可达到 10 万亿年,相比之下太阳的寿命大约 100 亿年,这样的红矮星通常质量仅是太阳的 7.5-50%。关注天天探索官方微信(微信号:ittufo), 浓缩宇宙探索、历史谜底、军事真相等不为人知的新闻故事 , 打开你的眼界 , 放纵你的思维 !
7.

最大的恒星__十大恒星之最_红超巨星体积是太阳十倍

银河系有多少恒星
精选的银河系有多少恒星 银河系是一个直径达16万光年的庞大星系,其中包含有数千亿颗恒星,那么具体有多少颗呢?其实没有人能够精确地说出具体的数值,目前最强的天文望远镜也无法看到所有的恒星,更何况银河系中的恒星分布很不均匀,而且恒星也时刻在诞生和消亡之中,所以一般认为银河系中包含了1000亿~4000亿颗恒星,这其中大约有近一半的恒星都是集中在银心位置的。

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从其上下两端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圆盘,目前一般认为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有16万光年(包括外围的银晕),有4条主要旋臂,这些旋臂基本都是从中间的银心位置延伸出来的。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位于其中的猎户座旋臂上。

晴朗的夜晚,在光污染不严重的地方,我们抬头便可以看到满天星斗,他们大都是距离太阳系相对比较近的恒星,距离最近的是比邻星(光度较差的红矮星,无法目视),大约
4.22光年,南门二双星(与比邻星为三合星系统)约
4.37光年,巴纳德星距离我们约6光年,天狼星距离我们约
8.7光年,这样的恒星密度也不算稀了,然而如果和银心位置相比的话,那就又差远了。

如果以每立方光年的星体数量来算,我们太阳附近每立方光年的空间中平均只有大约0.004颗恒星,通常认为球状星团中的恒星密度比较高,那里的恒星密度约为每立方光年2颗恒星,相当于太阳附近空间恒星密度的500倍。
0.

但是在银心周围比这个密度还要高,天文学家观测发现在银河系最中心的长宽高各一秒差距(3.26光年)空间内分布着高达4200万颗恒星,或者说那里的恒星密度高达每立方光年有28.9万颗恒星,比我们太阳系附近的恒星密度高了7200万倍。
3.

其实恒星在银河系中的分布有着这样的趋势,就是越靠近银心的地方恒星密度越高,而越靠近边缘的地方恒星密度越低,不过某些球状星团除外。

正是由于银河系中心聚集着大量的恒星,所以那里的亮度也比较高,但由于星际尘埃的原因,我们无法目睹银河系中心的光亮,然而如果地球处于银心附近位置的话,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上百万颗比天狼星还要亮的恒星,夜晚的亮度和有阳光照耀白天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