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咏白海棠古诗词网

boerhu 坐标: 164937 目录:/yong/

咏白海棠--古诗词网

咏白海棠菊的诗句

寄兴寓情 各言志趣 ——《红楼梦》咏白海棠诗赏析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写红楼儿女第一次结诗社,先是海棠社咏海棠诗,然后第三十八回再结菊花社吟菊花诗,最后以讽刺诗《螃蟹咏》结束。

这是一段完整的故事情节。

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

恰好贾菩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

海棠社参加的人有探春,宝钗,黛玉,宝玉,湘云,李纨,迎春和惜春一共八个人物。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场。

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

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

”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作者一共安排了六首七律《咏海棠诗》,其中探春、宝钗、宝玉、黛玉各作一首,史湘云后来补作两首。

并且还规定了作诗的规则:第一限题,即六首诗都以白海棠为题目;第二限韵,即依次用“门、盆、魂、痕、昏”五个字为韵脚,而且六首七律的韵脚要求词序相同,不许混不许乱。

平心而论,这样的要求标准很高,不妨看做作者对自己能力的挑战。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些诗多半都“寄兴寓情”,各言志趣。

作者甚至把人物的未来归宿也借他们的诗隐约地透露给读者了。

凡此种种,要使每一首诗都多方关合、左右逢源,必须经作者惨澹经营、匠心独运,才能臻于完美的境界。

咏海棠诸诗以及后面的咏菊诸诗,每一首都“诗如其人”,把大观园群芳每个人的思想、情趣、品格都表现出来,同时也通过其中词句隐示了他们的命运。

下面对这六首诗作简要赏析。

咏白海棠 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这首诗的首联写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在斜阳寒草、苔翠盈映衬下,显得十分清幽。

颔联以玉和冰雪喻白海棠花。

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又韵》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同时,这又是以花拟人,把它比作仙女,因为《庄子.逍遥游》曾说美丽的神人“肌肤若冰雪”。

此联赞美白海棠花的精神比玉还高洁,花瓣似仙女使人迷恋陶醉。

颈联说:白海棠花蕊芬芳娇弱无力,深夜的月亮照出了她美丽的身影。

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说白海棠像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探春这首诗以美女喻花,写出了白海棠的美丽姿态和高洁精神,这也是她本人的写照。

“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

“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

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

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首诗的首联写主人公珍重白海棠的美丽姿容,白天也关上门,并亲自拿着手提水罐浇灌花盆。

不仅描述了对白海棠的珍爱,闭门护理,亲手灌水莳弄,十分精心,还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

颔联意谓秋阶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边招来冰雪的精魂。

写出白海棠的质朴本色。

颈联意思是淡雅之极才知道花儿更加艳丽,花儿愁多怎能没有痕迹。

赞美白海棠花的淡雅艳丽、怯弱姿态。

尾联说花儿要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也应使自身保持清洁;美好的姿容默默不语一天又到黄昏。

赞美白海棠的素洁矜持。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

“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

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胭脂洗出”的注脚。

“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似乎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

“淡极始知花更艳”,指薛宝钗之“罕言寡语”、“安分随时”,能笼络人心,得到上下的夸赞。

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

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

”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这身份就...

关于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红楼梦】诗摘(林黛玉 咏白海棠)这诗是咏白海棠的,但诗人在诗里表达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

诗是曹雪芹写的,但曹雪在写这诗时,已完全进入了林黛玉的角色。

你看,石上画面不正是林黛玉在朦胧夜色里,面对西风倚树而立的镜头么!这里的夜色,西风,正是她在贾府所面临的失意处境,而一个“倦”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心境描述得入骨三分。

林黛玉的爱情诗少而珍贵,她的咏花隐事,借花喻人的诗歌倒有不少,在全部27首诗词中多达11首。

白海棠、菊花、桃花、柳絮等植物在黛玉的笔下,完全赋予了人的生命,亦幻亦真,如泣如诉,有的诗竟直接咏叹美女的红颜薄命,表明了黛玉的感同身受和超凡的诗才。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

这首七律诗是在第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海棠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

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

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表明了黛玉鄙弃污浊世俗的孤傲品性,孤独寂寞的感伤情绪以及才华横溢的才情。

首联上来不是直接写花,而是先写赏花的人。

“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湘帘”是湘妃竹做的帘子,这里切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身份。

历来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纯洁,黛玉则从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当非同一般,因而喻为“冰”“玉”,显得别具风采,又写出黛玉“洁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格。

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资质的皎洁,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

这里用“偷来”“三分白”、“借得”“一缕魂”,构思巧妙别致。

这是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颈联上句喻白海棠花象月中仙人缝制的白衣,月窟,月中仙境,月宫;仙人是指嫦娥;缟袂,是指白绢做的衣服,也可象征丧服,诗词中常以此比喻白花。

如宋代苏轼在《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中有:“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

”还如明代高启的《梅花》诗中有:“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下句喻白海棠又象秋天闺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泪痕。

对这两句诗,脂砚斋有评论:“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

”诗句隐中描写的当是黛玉的自我形象与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缝缟袂”暗示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的薄命早夭,借“拭啼痕”点出黛玉以泪还在债之意。

尾联写白海棠含羞带怯地独立深夜西风之中,寄寓了黛玉满腹忧伤却无处倾诉衷肠,只得听任西风摧残的凄凉心情。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

不语婷婷日又昏整一首诗大意...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

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

“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2.尾联“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为报答秋神使白海棠这样雅洁,因此默默无语站立在那里直到日落黄昏。

宝钗是按自己的性格来咏白海棠的,她十分自尊自重,“不爱花儿粉儿的”,“品格端方,容貌丰美”,所谓“珍重芳姿”玉洁冰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赏析:《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薛宝钗《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

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

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

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

“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

“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

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

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

“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

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

“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庚辰双行夹批: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

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

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

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

】,自携手瓮灌台盆。

(图)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淡极始知花更艳,【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

】愁多焉得玉无痕?【庚辰双行夹批: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

】欲偿白帝宜(一作“凭”)清洁,【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

】不语婷婷日又昏。

赏析: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宝钗所作的白海棠的七言律诗。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描述了对白海棠的珍爱,闭门护理,新手灌水莳弄,十分精心。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赞美白海棠的洁白素雅,洗净了胭脂的艳色,以冰雪为灵魂。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正因为淡雅所极,所以才更显骄艳,如果多愁善感,便难免留下斑痕了。

尾联“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为报答秋神使白海棠这样雅洁,因此默默无语站立在那里直到日落黄昏。

宝钗是按自己的性格来咏白海棠的,她十分自尊自重,“不爱花儿粉儿的”,“品格端方,容貌丰美”,所谓“珍重芳姿”玉洁冰清。

关于花的古诗(不是诗句)

沉鱼落雁鸟惊喧,闭月羞花花愁颤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红一处开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暗 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核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数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 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囡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二十则古诗词,关于花的、草的、鱼的、鸟的。

一 丽影缤纷迎暖日 红妆窈窕绽芳丛 劝君惜取三春色 莫负东风万点红 二 过眼斑斓花弄影 彤彤开似锦霞迎 子规啼却心头血 片片红云动客情 三 独立西风宁自黄 孤标能傲九秋霜 非凡志酝非凡品 自在花开自在香 四 国色天香,幻化虚澄,饰缀锦川。

看黄英紫蕊,飞扬神采; 青烟翠雾,点染斑斓。

丽影娉婷,英姿窈窕, 宛似琼瑶宛似仙。

销魂处, 令百芳失色,艳却人寰。

东风不负朱颜。

怎笑我,多情亦枉然。

惜三春万茎,齐来笔底; 一时百种,难上毫端。

漫雅寻花,超凡览胜, 豪气徒生吟啸间。

何须叹, 且香游宇外,艳盖云天。

五 不爱繁华傲雪中 花光但媚素襟红 孤芳可剪隆冬色 敢对寒风一挺胸 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 感时花溅类泪,恨别鸟惊心。

八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十一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十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十三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十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十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十六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港口夕阳斜。

十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十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十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十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磨痕。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 14.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 16.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19.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20.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21.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 26.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佚名) 28.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 31.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8分)咏白海棠 薛宝钗珍重芳...

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任对一句即可);“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答对三点8分)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11分)林黛玉咏白海棠 ① 半卷湘帘...

小题1:略小题1:① “碾冰为土玉为盆”表现白海棠的清雅,种花之人的高洁。

②“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写出白海棠洁白、坚贞、孤傲,也写出林黛玉的高洁、孤傲。

③“月窟仙人缝缟袂 ② ,秋闺怨女拭啼痕”写出白海棠的寂寞、幽怨,也写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寂寞、孤独、哀怨的思想性格。

④“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通过写白海棠无处诉说的深情,写出林黛玉的多情以及鲜有知音的孤寂、无奈、伤感。

总之,白海棠表现出的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诗人通过白海棠含蓄地表现了林黛玉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首先找出表现手法:如拟人、对偶、联想、想象(答出一种即可得2分。

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答此题时要对每一句诗进行分析,逐句对应总结答案。

首联上来不是直接写花,而是先写赏花的人。

“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湘帘”是湘妃竹做的帘子,这里切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身份。

历来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纯洁,黛玉则从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当非同一般,因而喻为“冰”“玉”,显得别具风采,又写出黛玉“洁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格。

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资质的皎洁,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

这里用“偷来”“三分白”、“借得”“一缕魂”,构思巧妙别致。

这是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颈联上句喻白海棠花象月中仙人缝制的白衣,月窟,月中仙境,月宫;仙人是指嫦娥;缟袂,是指白绢做的衣服,也可象征丧服,诗词中常以此比喻白花。

如宋代苏轼在《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中有:“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

”还如明代高启的《梅花》诗中有:“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下句喻白海棠又象秋天闺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泪痕。

对这两句诗,脂砚斋有评论:“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

”诗句隐中描写的当是黛玉的自我形象与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缝缟袂”暗示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的薄命早夭,借“拭啼痕”点出黛玉以泪还在债之意。

尾联写白海棠含羞带怯地独立深夜西风之中,寄寓了黛玉满腹忧伤却无处倾诉衷肠,只得听任西风摧残的凄凉心情。

在《咏白海棠》中,林黛玉的诗又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道出了自己的身世。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耶已昏。

” 如李纨所叹,“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如宝玉所赞,“从何处想来!”黛玉亦如一朵白海棠,具梨蕊之娇洁,借得了梅花芳香孤傲的品性。

在《红楼梦》中,大多数咏物诗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咏物,还寄托了作诗者的自我感情在里面,我把这类咏物诗看成抒情诗。

林黛玉的这首咏白海棠诗便可看作是抒发自我感情的抒情诗。

如何赏析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展开全部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林黛玉,是心细如发,内心极度敏感的一个少女。

从进贾府伊始,其行为举止莫不小心翼翼,深恐有失礼仪,从而被贾府的人小瞧。

基于这种心理,她平素以清高的外衣来掩饰自己那颗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心。

林黛玉的性格形成,我认为和她所处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在贾府之中,勾心斗角,关系复杂(曹先生原著是这么说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宝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的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场所),所以她必须保护自己,林黛玉不像薛宝钗,在贾府又有亲人照顾,且出身名门,所以与外界少接触也许是林黛玉唯一能够躲避纷争的做法,更何况以她的身份,又能如何与人争长论短(原著中有一段送花的情节,最后两支是宝玉送与了黛玉的,她因此说:“别人挑剩下的,反倒送与了我”反映了林的性格,明知无法争长论短,却气苦无依。

第七回)林黛玉的人际关系不如薛宝钗原由如此。

林黛玉的性格从她写的诗中也可反映出来。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遮遮掩掩恰似娇羞无限,半遮半掩又如其人,让人如觉雾里看花;冰土为盆,虽高雅脱俗,却让人读来有无人间烟火的味道,以白海棠一株小花,却让她抬得如此之高,有自抬身价之嫌,又有自命清高,不凡之意。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此句妙在两个字上:偷和借。

由此两字可以看出,林黛玉绝非薛宝钗那样的大家闺秀,实乃小家碧玉。

这两个字虽用得绝妙,却显得太寒酸了!实非大户人家子女的手笔,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在贾府的吃穿用度方面可能不宽裕。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试啼痕 把白海棠的形象喻作嫦娥,倒是一个不差的拟人修辞,但差在缝缟袂。

为什么这么说呢?文人笔底的文字一般反映的都是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林黛玉之所以写得出这样的诗句,势必自己亲身经历过。

同时嫦娥的似人修辞,却可以看出林黛玉可能常常孤单一个人以这样的方式解闷,打发时光。

下句写“秋闺怨女”则更悲苦。

人都形容少女闺房为“春闺”,而“秋闺”则说明此房中的女子则已经成为大龄青年矣,能不成为“怨女”吗?能不哭吗?此二句虽写出白海棠惹人怜爱的形象,实则写的是自己要人疼惜的心理。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是啊!自己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没人能理解我啊!累了,倦了的时候,伴着西风,等着黎明(夜已昏,用词相反,实则是写天已亮了) 曹先生乃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奇人,吾不敢妄加评论。

但他从人物角度出发的诗作实乃奇观,深感佩服!引篇解析乃是我个人片面之词,供自己闲暇品尝之!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意对即可)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的作者是谁

首句写看花半卷湘帘半掩门看花与花保持着段距离文写看花想象提供条件看花半卷湘帘半掩门房向望强烈受白海棠高洁白净栽培能碾冰土玉盆侧面烘染白海棠冰清玉洁想象别致三、四句直写白海棠写仗严谨工巧难苍白写白海棠白净用梨蕊突白净高贵品格用梅精表现其风韵、偷、借更增添诗句巧妙与灵气林黛玉笔白海棠绝没世俗污浊却梨花高洁、梅花傲骨五、六句紧承联形象白海棠白净比喻月宫仙飘渺白衣句秋闺怨拭啼痕虽仍写海棠高洁白净应更作者愁善性格流露景喻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