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有没有关于柳兰花的传说?

Jazmin 坐标: 162602 目录:/you/

柳兰花,枝叶象柳,花似兰,故名柳兰花。生长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深处,因其从前,世世代代的牧民在这儿放牧,每年看到她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却并不知道她的名贵,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据说这种花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两处,一处在英国,有一亩多,另一处就是在锡林郭勒盟的灰腾锡勒草原上,面积也不足五亩。

这些兰花紧簇地生长在一个小山丘的背阴面,在靠近山丘转向平地的地方,她们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相互依偎,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簇拥在一起。花茎的高度有1米左右,花瓣为淡紫色,彩蝶在花瓣上飞来飞去,小蜜蜂在花蕾的中间采蜜。一阵轻风吹过,仿佛是在一个大舞台上站了一群娇艳欲滴的美少女,在婉转吟唱,在翩翩起舞,让人陶醉。整个花丛的长度大约有100多米,宽约10多米。从远处望过去,在茫茫无际、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上,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盛开着一片紫色的鲜花,如同是天女洒下来的一般,显得格外的耀眼、格外的奇特。

柳兰花的美,美得耀眼,美得娇贵,美得奇特。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一片花的中间,没有一棵杂草,而在她们的外围,与别的植物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分界,好象是人工种植的一样。在她的周围几百里范围之内,全是郁郁葱葱的小草、小花,但却没有一株这样的兰花。就在她们对面的阳坡山地上,阳光充足,与阴面山坡的高度、倾斜度也几乎一样,长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草,却没有一株这样的兰花。

这种花很娇贵,只能在当地生长,有一位北京的植物学家,想把她移植到北京去,但却不能成活。柳兰花的籽就象是蒲公英的籽一样,特别的小,风一吹就四散飞去,轻柔而飘渺,落在地上,很难生根发芽,所以就繁殖不起来,这也可能是其数量极少的原因吧。还有就是这个花你不能去采摘,如果今年采摘了她的花朵或枝叶,来年就不开花;如果你把她踩倒了,她就死了,他所在的地方,就会是光秃秃的,什么也不长。因为近年来有游客进到花丛中坐卧、拍照,有一片花已经死去,地上光光的,什么也没有,就是旁边的杂草也没有在那儿生长,真是有点奇怪。可能是植物的相互排斥作用吧,也可能是土壤中有什么特殊的物质,只对兰花有利,而不利于别的植物的生长。

据当地人讲,柳兰花只能在这个地方生长,在别的地方是绝对不能生存的。传说,在柳兰花的下面,有一个远古的古墓,兰花是吸纳了古墓里的灵气,才得以存活。如果没有了古墓的灵气,再好的条件也不行。传说毕竟是传说,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她只有在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等条件下才能生长,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其少,又在其它地方不能生长,所以就显示出了她的神奇。

描写内蒙古的诗词

水调歌头·车行呼伦贝尔大草原 空碧蓝如海, 云白似征帆。

天高地阔, 溪水婉转绕群山。

千里草原春色, 千古自然生态, 大美谁比肩。

悠哉牛羊牧, 和谐在人间。

英雄地, 忆大汗, 跨雕鞍。

长驱欧亚, 风骚独领上千年。

大漠雄鹰飞去, 大野雄风依在, 后代续新篇。

民族复兴计, 南北竞相攀。

有没有关于柳兰花的传说?

歌颂内蒙古诗词

1、《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丰乐亭游春·其三》宋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

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

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3、《旅夜书怀》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敕勒歌》南北朝 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5、《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译文: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

描写内蒙古草原的诗歌有哪些

描写草原的诗句篇一: 《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寄刘驾》【唐】曹邺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

书写奈曼旗的诗词

找到一本当代名家写的诗集《诗裔山河录》,其中关于“奈曼旗”的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言名句如下:奈曼旗磨月镰文/李者也明月多爱朗辉悬,亦怜亏而瘦似弦。

一袭银河贯长天,数片白云追欲含。

我拟借得天界石,且将弯月磨银镰。

挥而收割星斗下,采至人间以点凡。

【注】舍力虎水库,位于内蒙古奈曼旗。

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茫茫沙海中,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最大库容面积45平方公里,全国大型沙漠水库之一,1965年建库。

两岸沙峰对峙,一路绿树碧草,大漠粗犷而朴实,湖水清柔而优雅,被誉为“沙海乐园”,避暑胜地。

群山环抱,林石互映,鬼斧神工,景色宜人。

尤其是夏夜及初秋之夜,月下水库更是幽远神秘,月色与水色互映,令人浮想联翩。

【关键词】“城中有沙漠,沙漠建新城”,养生神石中华麦饭石原产地,科尔沁版画故乡,长河落日,古榆怪柳,大漠驼铃,鱼米之乡【周边景点】包古图沙漠景区,青龙山,孟家段沙漠水库,舍力虎沙漠水库,兴隆沼,哈日干图响水泉,龙尾沟,新镇柏盛园度假村,老道山,青龙山洼,固日班花那达慕,沙雕园,奈曼怪柳,古契丹龙庭龙化州(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清代蒙古王府,燕长城遗址,汉古城遗址【古代人文】辽代陈国公主墓葬(迄今发现最为完整珍贵的辽代墓葬之一,出土30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辽代萧氏家族墓群

我能查找资料,了解内蒙古的位置、风光和民俗,还会搜集描写草原的...

《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译文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盼归的诗词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红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宋 晏几道 《思远人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唐 李白《春思》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唐 王昌龄《闺怨》李清照的诗词:“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 采葛》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宋 李之仪

有没有关于蒙古的诗句?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

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

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译文:平原上的野草一片葱茏茂盛,年年一枯一生,野火也烧不尽它,等来年春风一吹,又纷纷萌生出来。

野草远远地一直延伸到古道,青翠的山峦将荒城连接在一起。

又要送朋友远行了,满目的青草也充满了离别之情。

下面的是网友原创诗句:卜算子·青海湖草原半绿草秋黄,遥望铺天际。

风送牛羊时几声,蝶度幽丛里。

千秋岁·塞外草原塞烟边外。

驱马跑无际。

天极处,山峦叠,闲云行几朵。

毡幄联鳞次。

青翠遍、道弯指帐蹄痕碎。

广阔胸怀事。

悠久英雄地。

峰火熄。

胡笳起。

茹毛逐水草。

衣皮寒流徙。

过去也、眨眸复看容颜改。

给我一些塞外诗人的塞外诗词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卢纶 (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从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上,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