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场舞《胡琴说》歌词中有两句是“只因心中有爱 酸甜苦辣算什么”“只要心中有爱 喜怒哀乐都是歌”。现上传这首舞曲与大家分享。
歌曲:《胡琴说》
作词:张名河
作曲:孟庆云
演唱:汤非、王莉
歌词:
胡琴对你说
爱是一条河
花开花落岁月长
从你指尖流过
听水水有声
听山山有色
风来松涛鸣
雨去竹泪落
只因心中有爱 心中有爱
酸甜苦辣算什么 算什么
只要心中有爱 心中有爱
喜怒哀乐都是歌 都是歌
胡琴对你(我)说
爱是一条河
花开花落岁月长
从你(我)指尖流过
听水水有声
听山山有色
风来松涛鸣
雨去竹泪落
只因心中有爱 心中有爱
酸甜苦辣算什么 算什么
只要心中有爱 心中有爱
喜怒哀乐都是歌 都是歌
都是歌啊
2、广场舞《杜甫杜甫你别哭》中也有两句歌词是“酸甜苦辣您的诗词歌赋 喜怒哀乐我的爱恨情书”。
求古诗词中的,喜怒哀乐等心情的诗句
以上这些回答,都答非所问,但是这样的问题真不好回答,这只能你多看多背,多去体会,多参考李白,杜甫,陶渊明的,比如以下几首新天新地新气派, 纵横来, 驰骋快。
尽情挥洒, 风流了一代。
阳春三月登高处: 放高歌, 唱世界。
此生注定不言败, 豪情在, 九霄外。
重整旗鼓, 忘却已年迈。
雄风不减似当年: 求民安, 保国泰。
怒: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哀: 昔日高歌到天外, 今日赋诗在天街。
井冈志士多悲壮, 楚地仁人独慷慨。
读破天书十万卷, 写尽天下兴与衰。
九月九日万众泪, 举国上下为谁哀? 乐: 如诗如画二十载, 彩笔绘成新世界。
风和日丽多少情? 春暖花开多少爱? 情爱化作汪洋海, 在我心中任澎湃。
昔年澎湃到天涯, 而今澎湃到天外
杜甫杜甫你别哭 歌词
歌名:杜甫杜甫你别哭演唱:辣妈点点作词:海邻HAILIN作曲:传波音乐编曲:于韵非歌词:关于你的一切都来自教科书从没发现你如此地受到关注仿佛你已穿越到现代国度大家都喜欢叫你杜甫大叔无聊的人们无聊地把你拼涂我们的笑容多少带着一点酸楚让我真诚地对你说对不住你永远是我们的杜甫大叔杜甫杜甫你别哭您的诗句我们一直在读几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到我们这一代更不能停住杜甫杜甫你别哭该哭的应是我们的麻木酸甜苦辣您的诗词歌赋喜怒哀乐我的爱恨情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断肠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舟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关于你的一切都来自教科书从没发现你如此地受到关注仿佛你已穿越到现代国度大家都喜欢叫你杜甫大叔无聊的人们无聊地把你拼涂我们的笑容多少带着一点酸楚让我真诚地对你说对不住你永远是我们的杜甫大叔杜甫杜甫你别哭您的诗句我们一直在读几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到我们这一代更不能停住杜甫杜甫你别哭该哭的应是我们的麻木酸甜苦辣您的诗词歌赋喜怒哀乐我的爱恨情书杜甫杜甫你别哭现实的生活停不下脚步几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遥远的未来我们遥远的幸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断肠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舟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杜甫你别哭该哭的应是我们的麻木几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遥远的未来我们遥远的幸福杜甫杜甫你别哭杜甫杜甫你别哭杜甫杜甫你别哭
求带有喜怒哀乐忧五种情感的诗歌一首
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怒——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哀——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乐——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忧——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郁不得志的诗词
送杨寘序【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代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疾,生乎忧者也。
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
风俗饮食异宜。
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译文 注释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
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
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
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
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
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
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
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
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
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
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
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
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杯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把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改成诗歌
歌词杜甫杜甫你别哭作词:海邻HAILIN作曲:传波音乐演唱:辣妈点点编曲:于韵非关于你的一切都来自教科书从没发现你如此地受到关注仿佛你已穿越到现代国度大家都喜欢叫你杜甫大叔无聊的人们无聊地把你拼涂我们的笑容多少带着一点酸楚让我真诚地对你说对不住你永远是我们的杜甫大叔杜甫杜甫你别哭您的诗句我们一直在读几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到我们这一代更不能停住杜甫杜甫你别哭该哭的应是我们的麻木酸甜苦辣您的诗词歌赋喜怒哀乐我的爱恨情书[rap]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断肠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舟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关于你的一切都来自教科书从没发现你如此地受到关注仿佛你已穿越到现代国度大家都喜欢叫你杜甫大叔无聊的人们无聊地把你拼涂我们的笑容多少带着一点酸楚让我真诚地对你说对不住你永远是我们的杜甫大叔杜甫杜甫你别哭您的诗句我们一直在读几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到我们这一代更不能停住杜甫杜甫你别哭该哭的应是我们的麻木酸甜苦辣您的诗词歌赋喜怒哀乐我的爱恨情书杜甫杜甫你别哭现实的生活停不下脚步几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遥远的未来我们遥远的幸福[rap]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断肠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舟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杜甫你别哭该哭的应是我们的麻木几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遥远的未来我们遥远的幸福童音:杜甫杜甫你别哭杜甫杜甫你别哭杜甫杜甫你别哭杜甫杜甫你别哭
古诗 竹 的诗句意思
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意思是:心中不能常记着功劳与过失, 要平静对待, 要学高山上的松柏那样, 挺立在霜雪严寒之中, 过曰子要安于宁静, 对名利要看得淡泊如水, 一生一世应该象竹那样, 虚怀若谷, " 临风亲近快弯腰, 亮节时分频点头". 竹子挺拔清季、枝叶婆娑、虚心有节、风韵独具,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叶剑英有诗云: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钱樟明 也写到"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亦空心."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清峻不阿、虚怀若谷、 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她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竹也因此升华到一个最优雅的品位,成了一种为人崇尚的精神。
描写喜悦心情的诗词?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卜算子(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僧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李白,杜甫两人诗歌艺术特点的比较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一、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1.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李白自少年时就博涉百家,习辞赋,学剑术,好任侠,慕神仙。
2.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
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
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经隐逸学道,也干谒过权贵,希望得到重用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3.长安时期(42至45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进京,为翰林待诏,供奉宫廷。
但李白地位和处境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傲岸不羁的个性又难容于世,饮酒狂放,蔑视权贵,终招嫉恨谗毁,自请放还。
长安的生活实践,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4.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
其间结识了杜甫。
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5.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于庐山。
次年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
永王抗命兵败,李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
李白身经战乱,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二、李白的主要思想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
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
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
如《梁甫吟》、《古风》(第十首)等,赞美古代名臣贤相借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与建功立业、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
《行路难》、《将进酒》、《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表现了失意后的抑郁愤懑和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个性,以及欲求超脱的旷达情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关怀现实的政治、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如《古风》中的一些诗,抨击了统治者的昏庸荒淫和专横跋扈,具有很强的观实批判精神。
安史之乱后的诗,如《奔亡道中》、《永王东巡歌》等,表现反对分裂割据、靖难救国的爱国精神。
《丁都护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长干行》等,表现了对普通百姓的感情和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
三、热情讴歌大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怀。
李白一生好游历亲近自然,因此写景记游诗数量较多。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
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
他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
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
他的诗歌绝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下韦太守良宰》)。
二、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人彩,充分地表现着生活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使我们时时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
三、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
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四、李白能自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作品讲读]一、李白《蜀道难》1.《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其写作年代和思想主题历来众说不一。
今多认为此诗约作于玄宗天宝初年,是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
诗歌描写了蜀道的艰难、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并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与关切。
2.全诗大致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天梯石栈相钩连”,借用神话传说先写蜀道开辟的艰难。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至“胡为乎来哉”,以山高、路险、奇景、悲愁来写入蜀道路的艰险。
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至最后,写剑阁地形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并寄寓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与关切。
3.《蜀道难》的艺术特点:(1)诗歌的风格雄奇奔放,纵横恣肆,淋漓酣畅,形象绚丽多姿,想象丰富而奇诡,使诗歌充满奇险神异的色彩,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基情。
(2)诗歌大体按照自古及今、由秦入蜀的线索来构思诗篇,展开描写。
第一层,首先,以三个感叹词起笔,高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起笔突兀而极有气势,不仅...
结合诗歌,杜甫是如何在诗中表现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的?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他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
现就对这位伟大诗人诗篇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作几点粗浅的论述。
一、杜甫忧国忧民思想与时代紧密相关。
诗人生逢安史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唐王朝衰落的开端。
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漫游(35岁以前)——积极进取 杜甫从生长于开元盛世,读书颇多,才艺出众,“七龄思即壮,开口吟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壮游》)十四五岁时的诗作就为洛阳名人们所惊赏。
二十岁以后,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思想,南游吴越名胜。
二十三岁应试落第,又以山东为中心,漫游齐、赵、梁、宋,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
青年时期的苦学与壮游,使杜甫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长安十年(35岁——44岁)———壮志难酬 杜甫35岁赴长安应试,遭李林甫阴谋而落第。
他曾向当权者投诗自荐,不果。
四十岁时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得到赏识,待制集贤院,却无结果。
直到四十岁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务。
此期杜甫仕途失意,生活贫困,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明”(《三大礼赋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寄家奉先县幼子饿死的极其潦倒辛酸的生活。
社会状况和个人处境,使他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以诗歌直接面对惨淡的社会人生,初步形成了 “沉郁”的风格。
他逐渐从爱自己的家族、个人的建功立业,转到爱国、忧民,诗歌创作从较多的抒发个人情怀转而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这就使原来比较抽象的 “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容。
其名篇《丽人行》、《兵车行》、《至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3、经历战乱(44岁——48岁)——离乱中咏叹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人民一道逃难。
目睹战乱惨景,亲尝国破家亡的苦难,加上屡受贬斥的屈辱,使他与社会、人民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爱国精神和同情人民苦难的不朽诗篇。
4、漂泊西南(49——59岁)——颠沛流离中深沉爱国 杜甫入蜀后,在友人的资助下,定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
51岁时曾由友人严武表荐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为期半年,以后曾到过梓州、阆州,又漂流到夔州。
大历三年携家离川,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流转徙,最后病逝于湘水舟中。
杜甫晚年动荡不安,但创作精力空前旺盛,忧国忧民的感情有增无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登高》、《蜀相》、《又呈吴郎》、《岁晏行》、《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等许多优秀作品都作于这一时期。
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安史乱起,更是颠沛流离,但始终不忘爱国爱民,正视现实和人生。
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比前人更深入、更广泛地体验到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叹息流泪、以诗歌唱出人民的要求、愿望,是杜甫诗歌的一大思想内容。
他最能体贴人民的困苦,具有最博大的仁爱胸怀。
在“三吏”、“三别”中,他写出了在残酷兵役制度下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歌颂人民忍受最大的牺牲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这两组杰作写于杜甫从东都洛阳回华州时所遇的相州兵溃后。
杜甫从东都回华州,正值唐军溃败,形势至为紧急。
他看到沿途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情状,征调中男(指未成丁男子)的场面和官吏拉夫的暴行,体会到中原人民为制止战争做出的最大牺牲和他们渴望恢复安定生活的愿望,创作基情犹如长江大河奔腾而泄,谱写了“三吏”、“三别”两组光辉夺目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章。
情绪时而愤惋,时而悲楚,调子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杜甫在《新安吏》中写道“……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杜甫对于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
杜甫到了石壕村,看见这里的征兵不是白天来挑选,而是夜里来捕捉了。
他写了一首《石壕吏》,写一个老翁逃走,老妇应承的故事。
他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来表现那个紧张的场面。
并借老妇的口来叙述这一家人的苦难,她愿意应征到河阳前线: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一段话说得多么哀切动人。
诗人又用“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两语来表现夜深的静寂和泣声如...
生气了 怎么用成语或诗词表达
1,怒发冲冠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nù fà chōng guān,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的四字成语。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怒火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怒火中烧意思是中,心中。
怒火在心中燃烧。
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3,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汉语成语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怒不可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ù bù kě è,意思是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自《国语·周语下》。
中文名怒不可遏拼音nù bù kě è释义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国语·周语下》解释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国语·周语下》:“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4,怒气冲冲 [nù qì chōng chōng]用来形容人盛怒的样子,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先轸方在家用饭,闻晋侯已赦三帅,吐哺入见。
怒气冲冲问襄公:“秦囚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