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励志人生
![]()
俞敏洪的励志人生俞敏洪的办公室里,一幅放大的、挂在墙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片长着荒草的田地上,立着两间已无人居住、摇摇欲坠的破瓦房。 那是俞敏洪在江苏江阴农村的老家。 他拍下这张照片,为的是永远记住过去,记住生命中那一段又一段孤独、失败与屈辱的日子。 许多人见到他,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弱高挑、面容憔悴、长着一双浮肿眼睛的男人,就是制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他就是那个人选《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青年》“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物”,中国千百万青年人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这一切,俞敏洪是怎样做到的? 从小学习差劲、江阴农村田野里的插秧能手俞敏洪,连续考了三次大学,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8分,出人意料地进了北京大学。北大是什么地方? 他怅惘,希望在哪儿? 10.5pt; mso-bidi-font-size:
他决定到外面去兼职上课。1989年夏末,他穿着裤衩、趿着拖鞋出了北大校门,到外面英语培训班当老师。每小时20元,他定了个目标,为3/4美元而奋斗。 199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外面下着雨,同学加好友王强窜到他家喝酒。北大的高音大喇叭正在广播。 “你听你听,老俞,在说你呢!”王强急呼。 果然,广播里在说“俞敏洪”如何如何。呀,是北大对英语系教师俞敏洪的处分决定,说俞敏洪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处分决定连播三天,北大有线电视连播半个月,处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处分这么重,公开侮辱,俞敏洪事先不知道,没有思想准备。 北大曾经规定,对教师的处分不公开,因为教师要给上课,在面前最重要的是面子。北大在俞敏洪这里破了规矩。第二天,俞敏洪走进教室,异样的眼神告诉他,他呆不下去了。 1991年秋天,28岁的俞敏洪离开了北大。这个曾给他荣耀、自信、自卑。让他梦萦魂绕又伤心不已的北大…… 离开北大第二天,宿舍就被学校收回。他拖家带口,打游击一样租了四五次房子,刚开始租农民的房子,教农民的孩子英语、数学、语文,用来代替房租…… 流离失所的俞敏洪,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着北大练出来的头脑和一张嘴,当了“个体户”。 他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 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一个窄窄的胡同里。门外支张桌子,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上午俞敏洪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电线杆子上贴广告,下午守株待兔。 第一天,来了两个,看见“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满脸狐疑。俞敏洪好说歹说,让两个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又回来把钱要回去了。 一个星期六,三个十分爽快地扔下钱走了。“1000多块钱啊!一天的功夫,是我在北大四个月的工资啊!”晚上回家,他老婆一面数钱,嘴里一面念叨着:“来了三个……来了三个……” 他在一旁看着,心里琢磨,为什么来了三个人后,再往后就没有了呢? 他又心生一计,“咱们现在少,赚不到钱,干脆办免费讲座。” 他写了广告,定了中关村二小50人的大教室。结果大出所料,晚上来了二三百人,教室里挤得满满的,教室外还有200多人,把四个窗口堵得严严实实。 场面宏大感人,人气旺盛。俞敏洪顿时精神倍增,侃侃而谈,超水平发挥,两个小时下来,效果极佳。北京初冬的天气,外面奇冷,教室窗子大开着,里外的人,没有一个离开。这是俞敏洪在北大的教师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他在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基情,一种渴望,给他以震撼和希望。 又一次租了个图书馆,会场外又有好几百人进不来,俞敏洪干脆到外面去讲。他站在一个大汽油桶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像革命志士一样慷慨激昂,讲得自己和都热血沸腾…… “免费讲座”开创了北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为俞敏洪的出国考试培训打开了局面。 一上路,就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漩涡中心。 1992年初春,一个广告员出去贴电线杆广告,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俞敏洪意识到社会关系的好坏,是将来自己做大的前提。人托人。好不容易请了公安局的人吃饭。不会社会上那套经验的俞敏洪,憋不出话来,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和掩盖内心的尴尬、恐惧,他不停劝酒,自己先喝,最后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底下。 送到医院、抢救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回不来了。 老师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我不干了,把学校关了——” “那时,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孤独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一家人住在四面漏风漏雨的农村房子里,没有生源,没有教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同学都在国外,干的事看不到希望……” 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醒来后,酒也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竞争在继续,捅刀子的没有了。 一个冲妻子大喊“我发财了!”一个说“这太奇妙,太刺激了” 活下来后,生命的冲动就是长大。 1993年11月16日这个日子,俞敏洪就像自己女儿生日一样记得清楚。这一天,“新东方”在北京西北角的西三旗一间平房里诞生了。 到1994年时,俞敏洪已经挣够了学费,可以追随徐小平、王强出国留学了。停下来往回一看。他发现,新东方这驾马车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数1994年比1991年出来干时增加了好几百倍,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事情干大了? 他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决定:留下来,让出国留学见鬼去吧! 他意识到新东方将是他的终身事业时,他想到了国外的老朋友们,他需要这些人与他一起干。1995年底,新东方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国外的老朋友们回来了。 1995年11月9日,温哥华机场。 俞敏洪在温哥华机场寒风中等徐小平已经等了一个半小时! 不热情的回应电话里“失去了精气神”,又把第一次出国的“老朋友”撂在机场上一个半小时,都不是徐小平以往的风格。原来,天才徐小平在国外混得穷困潦倒,妻子教书养家,自己在家带俩孩子。前途无望,长期以来心情沮丧。 一开始,徐小平还装着“驴屎外面光”,很有钱的样子。 没两天露了马脚。他领俞敏洪到一家酒吧,开着车在酒吧外绕了两圈都不停车。俞敏洪指着停车场说: “你把车停到那儿不就行了吗? 俞敏洪对徐小平大谈新东方的情况。他说:新东方现在有一万多,北京城起码有10万人是他的“门徒”,新东方的老师一节课最多能挣1000多块,一节课两个小时,他和有的老师一天要讲10个小时课,一天挣好几千块钱。 “一节课i000多块? 徐小平大为震惊。 俞敏洪劝徐小平回来做移民咨询,因为他在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做过移民咨询,懂加拿大法律,可以利用新东方这个舞台。 俞敏洪说,你回来,你的梦想我帮你实现。徐小平开始倾述他的梦想,情感的闸门打开,就止不住。他不停地倾诉,不停地给俞敏洪唱他写的歌,苦闷而忧伤的歌,一首一首地唱,一边流泪,一边唱。 俞敏洪心里哽哽地想哭,哭不出来。 一会儿老婆回家,徐小平兴奋得忘乎所以,冲老婆大喊,“我发财了!” 然后,孤零零的俞敏洪开着车,在北美的风雪交加的夜晚中狂奔。他还要去找王强。王强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做软件开发,拿着6万美元的年薪。 真正打动王强的是“看”。 王强带俞敏洪去普林斯顿,走进一家超市,有打工的中国,突然走过来,满脸景仰地问:“你是俞老师吗? 那时候,俞敏洪在新东方亲自教的成千上万,分布在北美各大学,真正是“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而这也正是王强梦寐以求的感觉。 四只老虎一只猴,形成了新东方极强的爆发力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聚义”,给新东方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帮哥们儿可不是等闲之辈。俞敏洪做了四件事:第一,为迎接徐小平,他用30万元的原装“帕萨特”换了“红大发”面包车;第二,撵走了原来做移民的加拿大老外,腾出地方让徐小平入主移民公司;第三,王强回来不久,撒出管财务、行政、后勤的老婆,改变新东方“夫妻店”形象;第四,划分地盘,确定新的利益格局。 俞敏洪决定不出国后,开始用比较长远的眼光来规划新东方学校。徐、王回来前,他就开始做铺垫。1994年底。他找到了民办外语培训学校“理想学校”校长杜子华。杜子华口语、听力教得不错。 两个民办校长见面。俞敏洪提出了兼并方案:一,新东方教师一节课平均300元,如果杜子华过来,可以每节课600元,翻一倍;二,口语班可以合并到新东方,交学校15%的管理费,其余归杜子华。各有所得,皆大欢喜,两人一拍即合。 这是俞敏洪典型的“糖纸理论”实战演习。小时候,俞敏洪有糖自己不吃,给农村小伙伴吃,大家便甘愿为他四处打架(给合作伙伴利益,做大);糖纸俞敏洪自己留着,成了“孩子王”的象征(品牌自己掌控,扩大影响)。 徐小平、王强回来后,俞敏洪如法炮制。 徐小平管留学、签证、移民和咨询,王强的地盘是基础英语培训。 1997年10月,包凡一回国,俞敏洪给了新东方出版地盘。俞敏洪继续守着出国考试培训的老阵地。至此,新东方“诸侯分封制”格局形成,外语培训教学门类体系整合完毕。五个人当中,三个“海龟”,两个“土鳖”;俞敏洪、王强、包凡一三个同班同学,都属虎,加上杜子华属虎,四只虎。四只老虎一只猴,形成了新东方极强的爆发力。 同时,新东方开始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问年龄”。比如十分邪乎的是,高中都没毕业的罗永浩,混迹江湖,也站到了新东方讲台上!山东师大毕业的宋昊想到新东方上课,找不到俞敏洪,急了,( 励志一生 )打电话对办公室的人扯了个幌子:“我是他大学同学,睡在他上铺的兄弟,从加拿大回来刚下飞机,要他来接我,快把他的手机告诉我。”钱永强则直接把刚下车的俞敏洪堵在车门口,“我要到新东方上课。”“不拘一格降人才”,新东方撒着欢地跑起来。 ![]() 关于俞敏洪的励志语录分享给大家俞敏洪的二十条励志名言俞敏洪的经典人生语录俞敏洪励志经典人生的地图俞敏洪的经典励志语录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俞敏洪名言俞敏洪励志演讲人生奋斗是一辈子的过程励志人生俞敏洪 弹性地跋扈俞敏洪的励志小故事两个哈佛火手推荐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