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元明清时期的诗词

690 坐标: 154689 目录:/yuan/


一、花鸟月雨声声叹人之感情,分喜怒哀乐。哀,自古就是诗词咏叹中一个恒久的基调,但同是一个“愁”字,不同的人却借不同的事物抒发出来。柳永有“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孤灯冷衾,写出长夜漫漫的凄清寂寞;而欧阳修却有“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青青河边草,道尽滚滚红尘的哀伤叹息。不同的景物在悲伤的舞台上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一样的意蕴。


1.花亦悲“感时花溅泪”,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元曲有“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这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物全非,连聊以追思的桃花都不复存在,悲夫?哀夫?深深哀叹,旧爱不返,只能自蓄辛酸。无怪乎《十二月过尧民歌》中唱到: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飞絮杨柳,却留不住郎君;桃花拂面,带来忧雨愁云。独守空闺的愁闷恰恰寄寓于春天的桃红绿柳中,乐景与哀情相交映,更显其哀。同样地,另一边厢,芙蓉已尽,却依旧不见君归来。“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夏日亭亭而立的芙蓉俨然成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象征,诠释着兰芳枉待的悲凄。“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岂止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

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2.鸟同愁花既婉约,鸟更多情,泣血的杜鹃,缠绵的鸳鸯,纷纷传递着阴郁时候的心语。“杜鹃啼血猿哀鸣。”乐天以一杜鹃鸟,写出被贬的悲哀与无奈。刘长卿写道“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此栖迟”就是指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那般惶恐不安的生活,暗喻了贾谊的侘傺失意,作者迁谪的痛苦也因此展现。

如果说被谪是一种悲哀,那么寄人篱下则更多是无奈。“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鹦鹉学舌于金笼,显然是寄人篱下,其辛酸自不待言。“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还有“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鹧鸪在古诗词中一直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前朝旧事纵然风光,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

燕语莺歌,不尽是欢愉,或许还隐藏着深深的失落与叹息。


3.月共哀《红楼梦》里有一经典的名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诗魂冷月,可见月亮在国人,尤其在诗人心目中的比重,月与人事,有着无以开解的情结。《琵琶行》中几次以月亮显忧愁。“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皎洁的秋月与瑟瑟西风,恰恰透出一种难言的凄凉。愈是明朗的月亮, 愈会勾起无法团圆的哀思。

对月长叹的又岂止乐天居士一人?柳永的两首词——堪称别离词之双璧——《雨霖铃》和《采莲令》均以月亮为景。“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月影临江,照尽离人泪。惨淡的月色,使心情更为黯然。夜空的明月宛然是凄清的代表,徒使野客添愁。星有万千相辉映,月却无伴自飘零。孤单的月亮往往会引起寂寞人的愁绪。“月沉时一般孤零。”轻轻一句,就写出那一份孤单与顾影自怜的怨恨。“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月也孤单,人也孤单,几句吟唱,一番对比,女主人公的辛酸便跃然纸上。真是梓泽余哀,默默诉凭冷月。


4.雨俱怨纷纷点点的雨水也许很像女子面上的眼泪。《长恨歌》就用“一枝梨花春带雨”来描述杨玉环的面带泪痕。或许正因为如此,敲窗的细雨,才凝结着无数人怨绪愁肠。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句。细雨梧桐的凄凉,夹杂着身世飘零的伤感催断人肠。“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风”“雨”渲染了愁闷,寒冷的不仅是身,还有寂寞的灵魂。辗转难眠之际,也许愁思一如百年夜雨,无休无止,绵绵不绝。才有《春喜来》“独自寝,夜雨百年心”之句。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之愁。”柳永把忧愁写成像云雨一样翻江倒海,足以见怨之深,恨之切。临风洒泪,点滴细雨共泪水齐飞。风雨夹杂的叹息或许还会继续下去……花鸟鱼虫,风雨雪月,自然之景何止千千万万,也许还有更多的东西寄托着人们的声声叹息……生命有了不能言说的痛,光靠叹息有岂能尽抒心意?只能重重诉说,让飘零的命运铸就那些刻骨铭心的文字。


二、人生命运重重诉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向来蕴涵着多姿多彩的主题,有的是缠绵悱恻的艳情之作,有的是壮烈激怀的爱国之作,有的是郁郁寡欢的叹世之作,有的是看破世情的感伤之作,还有,还有……我感于文人墨客中的咏叹人生、命运无常的作品,只因它们具有隽永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1.人生苦短自古以来,人生的短暂为无数人所叹息,对此的吟咏当然也就不同凡响了。诗经中有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曹风•蜉蝣》,早在先秦,咱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用“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来象征时间的短暂。“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晏殊《木兰花》,到了唐宋,古人又用“燕鸿”“莺归”等景象来比喻岁月蹉跎,时光易逝,进而感叹人生的易逝和短暂。另外的还有“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中的“春梦”秋云“,《琵琶行》中“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秋月”“春风”,指的都是人生的苦短和大好年华的飞逝。这类作品还有很多很多,我不再详举,它们都告诫着后人,人生虽短,但只要学会珍惜利用,再有限的人生也会得到无限的延伸。


2.命运的兴衰文人墨客们多为不得志者,或怀才不遇,或仕途坎坷,或退隐山林,或恣情名山大川。他们所留下的作品有血有泪,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其中,屈原大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楚辞•涉江》,作者用“接舆”“桑臝”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朝廷、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感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以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虽胸怀壮志,但不被重用,请缨无路的愤懑之情。虽然有人为怀才不遇而叹,但仍有人对将来充满豪情。王维的《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太白”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跃跃欲试的壮志。“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多少古人为得功名大业,如飞蛾扑火般投进黑暗的官场,奉献他们的青春,但命运的兴衰又有谁能预料呢?


3.缘起缘灭人生、命运的无常是难以避免的,在人们的心中,家人朋友的团圆则是这无常的一点赠礼。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缘起缘灭非人力所能控制。因此,古人对团圆的向往、赞颂总不缺少。“真珠帘卷丕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在词中用“明月”象征团圆,秋月皎洁,美景当前,亲人却在千里之外,年年如是,渴盼团圆之心愿满溢心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美好的、与家人团圆的心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愁绪。人总是在思念与向往间流浪,而皓月则是他们寄托乡愁的明镜。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人生的变换无穷造就了人生的丰富绚烂;“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命运的兴衰变化突显了命运的神秘丰盈。认识古人的思想精华,更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脉搏,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的景色,珍惜身边的小事,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果说人生苦短让人倍感伤怀,那么爱情将会是人生的一方港湾,在风雨以后让人有一点依靠,有一点温暖。花前月下,常常谱写出比翼连理的欢愉。


三、 比翼连枝痴痴情从古到今,为人传诵的爱情故事多不胜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随便也能举出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凄美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阳台对白等等,都莫不成为一时传诵的佳话。那么,我们就总结了几种类别来表达的爱情。1.双鸟寓爱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见到最多的是用鸟来表现的爱情,因为鸟所表现的爱大都是体现了坚贞、牢固、恩爱、相思的。其中用的鸟是鸳鸯、燕子,而喜鹊、雎鸠也有出现。

刚才提及的《孔雀东南飞》中出现的诗句“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而《一丛花》中的“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中鸳鸯都是象征夫妻的恩爱及矢志不渝。而大家所熟悉的《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中“雎鸠”则是一种贞鸟,表示坚贞的爱。而燕子出现的诗句,则大都是用做对比反衬,写出了相思的痛苦与寂寞,而作者晏殊则是一个代表人物,在《蝶恋花》与《清平乐》中都出现了这类型的诗句。

不单是鸟才能表现爱情,其他动物也是可以的:如《诗经•卫风•有狐》的诗句“有狐绥绥,在彼其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就写到狐狸独行求偶,象征丈夫在外流离,也写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2.花木传情有用鸟表达爱情,当然也有用花草表达爱情,可谓多姿多彩。而他们所表达的也各不相同:在《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就用“松柏”与“梧桐”所象征的东西比喻爱情的常青和永久。

说到草,可能诗人认为草的地位比较低一些,表示的都带有一些怨恨:在《孔雀东南飞》中“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蒲苇”比喻爱情的忠贞没能长久保持。而《诗经•邶风•谷风》中“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就用采撷葑菲取叶不取根比喻丈夫只取姿容,不取品德。而花的比喻大多是相思之情与感慨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

3.明月喻贞除了以上两大类表达方式的爱情,其他表达爱情的方式也是很多的。如有月亮表达的爱情,欧阳修的《生查子》中提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中月亮就象征了爱情的幸福和永久。而《赋得自君之出矣》中的月又别有一番景象“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中皎皎的明月又象征了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与忠贞专一。

另外,出自典故的爱情的典故也不少,如李商隐的《锦瑟》,《马崽》和晏殊的《木兰花》都用典故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憧憬和对昔日爱情的怀念。既然有了相遇相识相知的甜蜜,就不能不夹带离别的痛苦。因为每一次相逢,恰恰就是下一次离别的开端…………


四、远山依柳悠悠恨俗语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之说,又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理。因而,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许多离别之事发生在我们身边。从古到今,毫无例外。那么,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内心的那股离愁别绪呢?


1.杨柳送别柳,是古人抒发离愁别绪的常用之物。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送别的名曲中,诗人运用柳色来象征离别。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杨柳”;晏殊《蝶恋花》中“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的“杨柳”都象征着离别。2.花月寄情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柳永《采莲令》以月亮的华辉为背景,渲染出别离的痛苦。“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刘长卿《送严士元》既写出日落去帆的景色;又暗带出了两个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注和忧虑。

“河桥风雨夜推篷”——《赠周歧风》。“风雨”和“夜”的场景,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依依惜别的凄切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乱烟笼碧砌”。——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烟”形容夜烟弥漫,表达了诗人离别心情的迷乱。3.山水留痕“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迢迢不断向前去的“春水”比喻作者的离愁,离家渐远,思念渐深。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韩缜《凤萧吟•芳草》,以“芳草”、“露珠”比喻泪水,哭泣相送远去的征轮。欧阳修的《诉衷情•画眉》“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中长”的“山水”;《诗经•邶风雄雉》的“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中的“雉”;《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都象征着离别的人事或离别的感受。

还有杜牧的《赠别》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作者借蜡烛的垂泪,来表现自己内心沉痛的离愁别绪。只因为情深无边,临别不禁依依难舍。这里是以蜡烛象征离别之情。……到这里,我想你们应该对诗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一些了解了吧!正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到那时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当分别之时,到痛苦之时,在流泪之时,不妨学学古人那样,作首诗,写首曲,来表达你的感情吧!

正因为有了那催断人肠的离别,才会有一份恒久的思念。临风洒泪,吟出心底相思。


五、秋风江水绵绵思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在人头脑中总是有所反应的,而其中就属思念的“魅力”最大。它的产生与爆发带给人力量:回味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古往今来,许多伟人、平凡的人都深深地体味到思念的甜酸苦辣。而这种感觉,在我们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更是身同感受,诗中的意象更是突出了这一感情的精髓所在。

1.江风飞鸟思乡情思念的“魅力”使漂泊在外的旅人不畏艰辛,奋发前进。《长江万里图》中的“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诗人由江水东流而联想起自身的飘零,江水奔流万里,人亦飘泊万里,故乡的梦从反面衬出游子的悲哀,东去的江水,又从正面映出游子的无奈,充分把诗人对于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王勃《山中》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描写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映衬旅思乡愁,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鹧鸪图》中的“烟雨萧萧苦竹秋,感人常自叫钩辀”,借“鹧鸪”与“苦竹”表现游子乡思之愁和羁旅之苦,着意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色调氛围与哀怨凄切的情韵。而《小桃红》中的“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通过描写秋江烟波如画的秀美景色,引出浓郁的思乡情愁。在《秋望》、《上太行》……中也体现了思乡的哀怨、无奈与痛苦之情。

2.青山涌泉思国情思念的“魅力”使离国多年的友人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人月圆》中的“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苔”,一系列的景物勾起了作者对故国的沉痛的思念之情,这缕缕思国之情的哀令人心酸不已。而《诗经•邶风•泉水》中的“毖彼泉水,亦流于湛。有怀于卫,靡日不思”中以“泉水”的涌流不止表达诗人对于自己祖国的怀念。

3.遥山远水思爱情思念的“魅力”使在家等待的女子无怨无悔地持家生活。《十二月过尧民歌》中的“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写了女子对离别的心上人的深沉的思念,这其中女子的思念也表达了她心中的爱意,让人既同情又同时替她感到无奈。这一切的一切,正因为有了思念,有了牵挂,在冥冥之中给人以力量。遥山远水、江风黄叶、飞鸟圆月……这些意象在思念的范畴中,诗人的妙笔,诗人的寄怀,更让我们体会到古诗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韵味。

参考资料:http://www.xici.net/b35621/d2617722.htm较前朝各代的诗词等文化元明清是不是一个倒退? 绝对的倒退,我国文化的颠峰时期当推先秦与唐宋,而宋之后蒙古人建立元朝,对中国的文化一直保持抑制的态度,直到明朝开始复苏,典型的代表就是出现了不少唐宋派的诗人,然而好景不长,到满清统治时期,对文人更是打压的很严厉,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元清两朝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诗人。

元明清时期的诗词

唐宋元明清现代著名诗词 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梅花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体裁:五绝 类别:静物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天净沙 秋思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体裁:散曲 类别:记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杂诗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体裁:七绝 类别:论政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求明清时期的比较豪放的古诗词五月十九日大雨 作者:刘基 朝代:明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北风行 作者:刘基 朝代:明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古戍 作者:刘基 朝代:明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元明清三朝,有哪些诗词算得上是真正脍炙人元曲的地位不在唐诗宋词之下。所以算得上脍炙入口的诗词如下(个人观点):随便举个例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清两代的名诗人词人也很多。如明代的唐寅《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清代的纳兰性德,郑燮等等,优秀的诗词 数不胜数,值得反复诵读。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供参考。元明清时代主要有哪些文学作品宋:宋词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元:元曲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明清: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

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金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宋元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长篇话本篇幅较大,为讲述方便,实行分卷分目,每节标明题目、顺序,这是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经长期演变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说的体例正式形成。这个时期创作的小说,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单句的)作回目,概括这一段落的基本内容。《三国演义》便是典型的章回小说。明清至近代,中国的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章回体的形式。

现当代的一些通俗小说也仍在沿用此种形式。唐,宋,元,明,清时期有哪些文学体裁和绘画成就 汉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唐诗、如李白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宋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 赤壁怀古》元曲、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汉宫秋》明清小说、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请问,能提供明清时期将士戍守长城或类似的诗词吗?急用!多谢!阅八达岭 倪祖(明) 八达雄垣起戍楼,风烟朔漠塞边秋。 槛前平陇依然古,山外长河犹自流。 汉将青云收汗马,龙沙白骨啸寒丘。 不堪脂血均输尽,谁系单于纳款头。 登八达岭 沈用济(清)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 登八达岭 陈春啸 倚天舒啸气如虹,极目长城第一峰。 万里垣墉连朔漠,千秋堡堠傲苍穹。 烽烟早净王戈泪,伟业方兴鼎革工。 莫对关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龙。 度岭见长城 丁澎(清) 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 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风高夏若寒。 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 伊州一曲先挥泪,况是亲经行路难。

八达岭 徐渭(明)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 黄。 过八达岭 刘迎(金) 山险路已出,弥望尽荒坡。 风土日已殊,气象微沙柁。 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 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 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 作诗无佳语,已待劳者歌。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清)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是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弹琴峡 陈孚(元)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 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过八达岭有感 熊伟(明) 过尽重关更上山,上山又过一重关。 从来漫说金城险,到此休说蜀道难。 烽火恰传边警至,鼓笳空奏凯歌还。 谁知点点鱼台血,洒向秋闺作泪斑。

独山夜月 胡焘(清) 独山风景望无边,凉夜徘徊月正圆。 万里风沙清极寒,一轮明月挂中天。 峰高只影摇琼岛,水静双丸浴碧泉。 如此长空真皎洁,何曾障蔽有云烟。 弹琴峡 爱新觉罗。玄烨 琮铮流水意,仿佛似鸣琴。 曲度泉归壑,声兼峡泛吟。 空山传逸响,终古奏清音。 不御金徽久,泠泠会素心。 诗三首 魏源(清) 一 连峰不断清,断处一关峡。

无复战场悲,但寻响琴峡。 二 登高忽地缩,百里见秋毫。 忽亿前朝路,松林渡夜橐。 三 一登八达岭,回视如窥井。 何意塞门关,更成云外境。 登万里长城 康有为(清)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空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沁园春.八达岭抒怀 陈继春 山鼓宏波,风涨狂澜,雾绕怒涛。 看巨龙昂首,东冲西突,扬腾达,直上重霄。 岁月沧桑,风云变幻,未减英姿半分毫。 吞吐气,染松苍柏翠,青史高标! 兴亡千古凭吊,血与火浇绿漫天苗。 五千年华夏,精魂凝铸,关可破,民志未摇! 寇虏频侵,野心多少,化作南柯梦尽消。

龙远 ,赖人民亿万,涌动春潮! 永遇乐.登八达岭 王永义 雄踞群山,高盘长岭,风景无限。 碧眼欧儿,时装美女,万里寻墙看。 云关难越一夫莫敌,多少游人兴叹。 古黔黎,捐躯千万,乃赢得月宫见。 微湖老叟,崂山骚客,今日爱登城苑。 魏赵刀,秦汉弓箭,宛似墙头现。 至今凭吊,古时豪杰,誓卫九州河汉。 又何惧,狂风暴雨,闷雷闪电。

水龙吟.八达岭 朱琪 巨龙腾舞东方,山呼海啸天维绝。 首吞沧海,尾掀大漠,区横中国。 跌宕关山,逶迤万里,风云今昔。 阅千秋封火,秦矛汉戟,徭夫泪,征人血。 南看京华形胜,几兴衰,干戈玉帛。 中兴故国,琼楼华厦,辉煌煜烨。 北望阪泉,子孙犹念,炎黄先迹。 愿华裔汉胄,恩愁一笑,永铭勋业。 临江仙.登八达岭长城 万立丰 不上长城非好汉,岂辞坡陡梯环? 山河表里灿斑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