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

院桥鉴洋湖诗词

baikaixin 坐标: 22227 目录:/yuan/

想知道院桥鉴洋湖诗词

黄岩历史上的三座桥

江南水乡——黄岩,历史上交通发达,桥梁众多,见证了黄岩的历史变革、世代变迁。觅一个闲暇的周末,背上相机,去寻找和定格那些遗落在橘乡大地的悠悠古桥。最有名的桥五洞桥,又名西桥,古时为县城西城门的要津之地。始建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知县张孝友“垒石为桥”,又名孝友桥,受西江激流冲击,不到百年倾塌。南宋庆元二年(1196)重建成五折石拱桥,取名五洞桥。如今的五洞桥附近高楼鳞次栉比,永宁公园也抬首可望。在繁华喧嚣中,五洞桥却独留一处安宁,世间的喧嚣,好像都和它无关。

最古老的桥绍兴桥,是黄岩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位于江口山下郎街东官河上,古为黄椒驿道重要桥梁之一。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赵氏宗室客居黄岩的赵思礼将木桥改建为石拱桥,元延祐间、清嘉庆间均重修。单孔石拱平桥,翼栏望柱刻狮子、猢狲、荷莲等,额面刻花,拱部条石北侧外沿有“绍兴桥”三个字。据传太平天国军士至此,下马跪敬。

最精致的桥下浦桥,位于高桥杏林村,沟通永丰河支流南北两岸。建造年代不详。嘉庆十五年(1810),集资重建,为三孔石拱桥,三洞临水,面成折,桥面两侧设望柱、栏板,望柱上端雕仰覆莲,栏板上刻八仙与花朵,雕刻工艺精湛。东北对西南走向斜跨于河上,当地群众又称之为“朵角桥”。古为黄岩至院桥、高桥、沙埠等地的水陆交通要道。

最简约的桥三洞桥,是下浦桥的姊妹桥,横跨羽村与霓桥金村之间的西建河上。乾隆十八(1753)日照寺僧文觉和九峰寺僧立广重建,嘉庆十八年(1813)日照寺僧道正与潘贵龙募化集资重修三孔石拱,桥面有52级石阶,正中嵌一见方雕有莲瓣的石板,两端望柱雕狮子,中间望柱方头刻荷莲,中栏额面雕鸟兽,干净、利落,却又不失古朴。最别致的桥

镇锁桥,位于院桥鉴洋湖。镇锁桥为古道西泽捷径重要石桥,长135米,宽3米,引桥呈弧形,曲线优美,南面主桥三洞石拱构筑,北面一孔石拱。镇锁桥形如大兜网,不仅能防止湖水直泻下游成为水灾,又能关住院桥一带风水。最仙气的桥小澧桥,这座古桥位于北洋镇小澧桥村古街的西头。建于宋代,是单孔卷洞大拱桥,长24米(含引桥),宽2.84米,跨度甚大,远望如虹影高悬,全用长条石砌筑,桥上望柱雕刻覆莲,桥体还有荷莲、狮子等吉祥图饰,古有“仙履桥”之称。清乾隆二十四(1759),小澧桥重修。

最养眼的桥兴隆桥,位于上垟沈岙村,据村民讲,是清代时期的建筑。历久而弥坚,通体的石青色已经逐渐被绿色掩盖,岁月在这座桥上留下的是蔓延在桥底下青苔,是桥栏上倒挂而下的藤属植物。最沧桑的桥新来桥,在江口街道新来桥村,始建年代不详,县志未记载。桥为单孔石拱桥,呈东西走向。新来桥边整体建筑基本完好,部分栏板望柱已毁,两头踏步现存11级,约6级埋于地下,桥头栏板、望柱保存完好。西侧被毁较多,多处栏板、望柱间相接榫卯开裂移位。桥面望柱16支,柱头分别雕刻狮、猴及四面开光葫芦形莲花宝相塔柱,桥面中间置一块缠枝花草浮雕石板。

最神奇的桥七里浮桥,县城北门的永宁江潮流湍急,隔断台温驿道。唐代至南宋前期,设江亭渡,因奔渡争舟时有事故发生。嘉定四年(1211),知县杨圭与黄岩名士林鼐等人,建成利涉浮桥,长100丈,宽3丈,舟船40只,竹篾当缆索,是黄岩最早的浮桥。康熙十九年(1672),市民募资改用铁索,同治初年(1862)重修。1955年澄江大桥通车,次年浮桥移设上游,改名七里浮桥。


2.
院桥鉴洋湖诗词
院桥鉴洋湖诗词

说一个关于锁的古老故事

在院桥的鸡笼山南坡下,有一个宽一里,长五里的鉴洋湖,湖的东面有一座135米长,2.5米宽的石桥,名叫镇锁桥。这座桥好似长虹卧波,为辽阔美丽的鉴洋湖增添了古老的色彩。这座桥又象一条铁链,横跨湖的两崖,给人几分神秘的感觉。这座而神秘的长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离奇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在烟波浩淼的鉴洋湖里,住着一条善良的小白龙和一个千年河蚌。小白龙和河蚌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成为一对好朋友。小白龙遵守天规,辛勤尽职,按照农时季节及时兴云播雨,使鉴洋湖四周数十里方圆的庄稼岁岁丰收,人民安居乐。

不知何时,鉴洋湖来了一条黑龙。有时它潜伏在湖底,张开血盆大口,使湖面形成了一个大漩涡,而且越漩越急,把湖里大量的鱼虾卷进它的肚里;在时它摆动着大尾巴,湖面上立即掀起滚滚巨浪,使过往船只无法通行。它发起脾气来,把湖水推到崖上,淹没了大片庄稼;它闲着无事时,就吐吐气,寻欢作乐,祸害两岸人民。黑龙的出现,打破了往日平静的生活。

黑龙凶残暴虐,作恶多端,小白龙多次好言相劝,叫它离开。黑龙不但不听,反而恶语相加。小白龙为保护千顷庄稼和两岸黎民百姓,实在忍无可忍,就奋起和黑龙进行搏斗。它们从上湖打到下湖,从湖底打到天空,一直打了三天三夜,直打得天昏地黑,日月无光(据说上湖和下湖有两个深潭,就是它们当年打斗时留下的痕迹)。由于这条黑龙十分凶恶,又力大无穷,善良的小白龙哪里是它的对手,体力渐渐不支,到后来只有招架之能,没有攻击之力了。眼看小白龙就要败下阵来,它的好友千年河蚌就立即上前奋勇参战。它瞅准时机,张开两扇硕大无比坚如钢铁的硬壳,把黑龙尾巴紧紧夹住,使它无法甩动。小白龙趁机脱身跃出水面,驾云直奔南天门,向玉皇大帝去告状。

当时,玉皇大帝正坐朝议事,听了小白龙的话,勃然大怒,喝道:“何方妖龙,竟敢如此无理,违犯天条,罪责难逃!”玉帝当即下旨,令太白金星和托塔李天王带上“斩妖剑”和“镇妖锁”,马上随小白龙一起去捉拿黑龙。太白金星和李天王领了玉旨,带上“宝贝”,点齐天兵天将,出了南天门,由小白龙引路,浩浩荡荡,直奔鉴洋湖。不一会儿,太白金星和李天王来到了鉴洋湖上空,站在云头向下细看,只见千年河蚌用两扇铁壳夹住黑龙的尾巴死死不放,夹得黑龙尾巴鲜血直流,把湖水都染红了。黑龙张开血盆大口,想用锋利的牙齿把蚌壳咬碎。不想这个千年河蚌已修成正果,壳硬如钢,黑龙不但没把蚌壳咬碎,反而把自己的牙齿咬断了,张着大口,呼痛不止。

托塔李天王在云头看得真切,抓住这个有利机会,祭起“斩妖剑”,只见一道耀眼的白光闪过,一条门板大小的龙舌被割掉了。霎时间,黑龙口里鲜血淋漓,痛得在水里直打滚。这时,太白金星也不敢怠慢,抛出了“镇妖锁”。说是迟,那时快,“锁妖锁”见风就大,射出了万道金光,只听得“咔嚓”一声,黑龙的头颈被“镇妖锁”紧紧锁住,无法摆脱,只好喘着粗气,瘫在水面。为了永镇妖精,免得它将来再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太白金星和李天王经过商议,各自吹了一口仙气,镇妖宝锁立即变成了一座高大的石桥,两条长长的锁链变成了两道长堤。随后,两位星君又命令天兵天将,把这条作恶多端的黑龙压在桥下,把两条长堤分别牵向南北两岸,用力拉紧,使这条恶龙永镇桥下,永世不得翻身。由于这座桥是镇妖金锁的化身,所以大家都叫它“镇锁桥”。

妖精被擒,乌云散尽,风和日丽,天高气爽,鉴洋湖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两岸的庄稼也长得分外茂盛,在小白龙的庇佑下,人人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甜。那条被锁在桥下的黑龙虽然舌头被割,无法发出声音;头颈被锁,不能任意活动,但是它贼心不死,还想挣脱锁链逃往东海。千百年来,它总想借助洪水之力,不断把金锁和锁链向下游拉,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镇锁桥”,从南向北,两道长堤和石桥都是向东略呈弧形。

(讲述人:程立贵,男,50岁,院桥镇南街居居民,讲述时间:2007年11月)

描写湖的诗歌

古诗中的抚仙湖 朱庆和 作于 2004年3月9日 -------------------------------------------------------------------------------- 永远的仙境 ——古诗中的抚仙湖 文:山谷 本章从历代描写抚仙湖的古诗中,选辑了一部分,供读者欣赏。阅读这些古诗,不仅可以从现实世界的抚仙湖,飘然进入艺术世界中的抚仙湖,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从中品出另一种味道来。 在《澄江府志·杂异》中,有关于抚仙湖“水怪”的记载,这些古诗中,也有多处写到了湖中的“水怪”,可以为史书中的“志怪”作一番印证。

例如,明末贡生江川人候度在赞美抚仙湖孤山岛的《孤山歌》中,写道:“仰射九宵栖鹳鹤,俯临百仞隐蛟鼍”。这个“鼍”字,读托(tuo)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有鳞甲。力大,性贪睡,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制鼓。也叫鼍龙或扬子鳄,通称猪婆龙。”《康熙字典》则称:“似蜥蜴,长丈余,其甲如铠皮”。

清康熙年间澄江训导呈贡人李光弼在五言诗《仙湖月夜》中也提到“怪物”诗曰:“清光芟桂树,游泳狎鲸鼍”。 “杂异”和“艺文”相映成趣,这样读起来,自然会增添许多情趣。 歌 行 明 河阳曲 李 蕃 河阳之山翠云叠,河阳之水清皎彻,合郡花开春日迟,东风上下飞蝴蝶,桃花初开点腥血,梨花乱落飘香雪,游子寻芳不忍归,行人到此轻离别,余心自是坚如铁,对景看花亦优劣,应向花前赋短歌,好花留与潘郎折。 泛舟歌 副使 朱应登 直隶 澄江江波翠萧爽,扁舟远泛临江上。

烟消日出意兴浓,牙樯捩扌它平如掌。南方严冬气仍暖,冯彝击鼓同欢赏。


2.
院桥鉴洋湖诗词

院桥鉴洋湖诗词
山笛黛石碧逶迤开,苹花荇叶参差长。水鸥衔鱼时出浦,宿鹭将雏不惊榜。白云不动青山移,四面合沓排银榜。须臾长风起天来,寒气嗖嗖振林莽。惊涛骇浪倏怒号,神龙锦鲤分来往。人生忧乐顷刻异,世事浮沉足深想。忧乐浮沉那可哀,且将新酒溢金杯。长江西南入交趾,马援征行安在哉?几多掀揭回头少,古今伟绝俱尘埃。

江流不管古今事,明日江头人复来。 澄江春社行 太守 刘骊 和杨用修先生临安行韵 二月澄阳寒复暄,繁花满途各争妍。童男歌舞肆廛寨,灯花彩球街巷阗。社鼓村曲趋庙寺,闻说纷纷迎佛至。须臾明威列绮筵,毂击肩摩临淄市。北去征鸿鸦噪晚,双飞燕子栖梁远。翠钿衣&床春夜游,迁客寓士好消遣。当埸傀儡明月中,南北角技又西东。只愁春来春易散,红颜转作白头翁。 五言律 本朝 澄江即事 太守 张联箕 天涯殊节序,物候亦逢时。

凤尾攒新露,鸡 剥细脂。 薯甘尝夏果,荞苦供秋炊。 一夜凉风起,悠然故国思。 仙湖夜月 教授 李含和 湖头一片月,皎洁独相亲。 光自澈寒水,清常照古人。 天空来野鹤,波静跃潜鳞。 若奏霓裳曲,乘槎欲问津。 仙湖夜月 训导 李光弼 爱月瀛洲客,秋宵兴若何。 清光芟桂树,游泳狎鲸鼍。 碧落天无翳,仙湖水不波。 琉璃成万顷,隐隐听霓歌。 题抚仙湖上峭壁间 有石肖二仙抚肩并立 段 琦 郡人 提壶上舟立,烟环古洞前。

如何几日月,常住小神仙。 对我人三个,笑谁手并肩。 湖名因此著,峭拔彩云边。 过尖山坡 李匡鼎 郡人 日暮抚湖西,空山乌乱啼。 村烟一带锁,海色半篙迷。 路僻云根近,坡高树杪低。 樵歌来曲径,入耳韵清凄。 七言律 元 抚仙湖 兵备道 曹逵 澄湖似镜酒如渑,酬酢相将几尽情。 两岸云山留晚翠,一溪烟栅弄春情。 浴凫未起归帆远,钓艇初回拂浪轻。

院桥鉴洋湖诗词

院桥鉴洋湖诗词
影渐随西日淡,前峰浮动月华生。 孤山次韵答刘念台 太史 杨慎 蜀人 秋动湖头怅断鸿,来无握手去匆匆。 酿成新法皆吾,卸却浮名是彼佣。 一水萦萦人自远,互山迢递月相同。 黄冠白衲堪逃世,珍重交情片纸中。 游孤山 孝廉军道 侯宏文 江川 悠悠一艇破烟微,岛屿空回敛霏霏。

黛色抹岩峦障翠,云根护笋竹芝肥。 笙骖鹤背飘缑岭,线倚虹霓下钓矶。 最喜月明风静处,湖心袅袅奏湘妃。 澄江怀古 提学 吴自肃 凤仪山麓峙孤城,人望仙湖照眼明。 漱玉草迷丞相墓,云龙烟闭武乡营。 菜花曾许游人醉,华藏还怜浦水清。 凭吊无从探往牒,细将遗事间诸生。 仙湖夜月 赵士麟(十二首选一) 俞元仙迹问仙湖,一片烟波点荻芦。

天上自来通碧海,人家不道有蓬壶。 凫鸥泛泛眠沙渚,桃柳阴阴入画图。 最爱夜深蟾殿启,琉璃万顷一痕孤。 抚仙湖即事 中丞 李发甲 四面晴岚接远天,湖光潋滟抱城还。 风含细浪文成藻,云郁千峰锦作烟。 村舍桑麻耘绿野,井闾刀尺促新蝉。 清樽此日成嘉会,少长追陪玳瑁筵。 澄阳即事 学正 查奉璋 俞元在昔称名郡,极目南楼兴欲浮。

四面青山环凤岭,一弘海水注龙湫。 春风犊卧提壶唤,秋月声暄促织悠。 况际太平风景丽,车书万里达皇州。 仙湖夜月 李应绶 万顷平湖一鉴清,谁教皓魄涌波明。 光摇碧罗通云汉,影动秋风动石家庄惊。 望若全疑琼宇合,观涛恍识水晶莹。 凭虚不用乘槎想,时泛仙舟到海瀛。 虹饮桥 明 胡其慥(十选一) 百尺虹飞挂彩楼,红尘隔断拟沧州。

丹邱亦是人间地,何必仙槎问斗牛。 秋日同藩臬诸君陪朱白翁侍御 游孤山以十咏命题即景漫赋 游江川之澄江 杨慎(三首选一) 澄江水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 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 抵澄江二。

院桥鉴洋湖诗词
院桥鉴洋湖诗词
院桥鉴洋湖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