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留传后世为数不多的表奏对策,诗词题记大都写得慷慨激昂,是岳飞性格的书面表现。
《广德军金沙寺题壁记》一文写得痛快淋漓;“挨立奇功,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则坦率批评皇帝“虽尝分命将臣,鼎峙江汉,而皆仅令自守以待故,不敢远攻以求胜,是以天下忠愤之气,日以沮丧;中原来苏之望,日以衰息……感谓恢之功可冀,何至今日尚未决策北向?”
《五岳初盟记》则写得更悲壮激越:“自中原扳荡,金人交侵,余发愤河朔,赴任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荒夷,荡洗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虽然带有狭隘的民族复仇情绪,但一腔爱国忠愤之情,一个刚烈男儿的荡坦豪放气概却溢于言表。
岳飞的诗词更能反映其激烈坦荡的内心和豪放旷达的个性。他的诗词风格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乃至宋季文天祥,应是宋代豪放派词家中不可忽视的英雄词人,当然也更是他壮怀激烈性格的直接反映,如《题涣萧寺壁》:雄气堂堂冲牛斗,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元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再如《题翠岩寺》: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授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坼.山林啸聚取劳何,沙漠群凶定破机.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这两首抒发抗金豪情的诗篇,情感激动,气势磅礴,漾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岳飞秉性气质的艺术吐露,形象地表现了一代民族英雄的伟岸英姿。
当然最能代表岳飞心怀和性格的作品,还要数《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虽然此诗不见录于南宋文献,因而作者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怀疑和争议,但从岳飞一贯的心理特质,性格特征和写作风格来看,写作此词是完全可能的。这首慷慨激越,豪放悲壮的千古绝唱,不仅集中抒发了岳飞的忠君爱国的志向和情感,也完全符合他刚烈峻急,大刀阔斧的性格。关于这首满江红的写作时间。学术界分别有绍兴三年、绍兴五年和绍兴七年之说,我以为于绍兴十一年七月岳飞自朱仙镇悲愤班师似更符合情理。文学作品的语言、内容和风格都是作者某种特定环境、特定心态的艺术表现。该词以“怒发冲冠”起首,落笔突冗,情感异常激动,对身经百战、饱经苍桑的岳飞来说,没有特别失望,愤慨的事发生,是不会在内心掀起如此惊祷骇浪的。绍兴十一年七月,岳飞己取得郾城大捷,大军前锋已抵达朱仙镇,扫荡金人,收复中原已成势如破竹之势,南宋抗金战争已取得南渡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时机。宋高宗却在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紧急严峻,不容争辩的金字牌班师诏,严令南撒。岳飞极度伤心,无可奈何,扼腕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只好违心班师, 《满江红》所反映的心态应正是班师之际的悲愤难言之情绪。岳飞满腔沉痛无处诉说,只好登高赋词,排藉心中的沉痛悲愤。岳飞班师不久,即落入阴谋攻诘的冤狱,这首情绪激愤,含有对高宗赵构明显愤慨的词作,自然也就难以在当时朝野流传,直到以后才流落民间,而在明代杂戏中有所透露。
二 岳飞的文化心态是典型的儒家人生理想心态,他以共“文武全器,仁智并施”的双重风度,有着传统文化理想的完美人格。以儒家修齐治平人生进取模式为主,同时又兼带老庄道家适情自然的人生审美趣味,有时还表现出对佛禅的偏爱,因而岳飞的意义也就超越了军事家的范畴,凝聚着诸多的历史层面,折射着醒目的传统文化之光。 岳飞受儒家政治人生学说影响最深,有着明显的儒家思想烙印,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伦理等无不是儒家思想在一个古代优秀军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岳飞治军对军事人才的要求是“仁、信、智、勇、严、五者不可缺一“,而他自己恰好是这方面的典范。高宗赵构曾称赞他“智勇兼资、忠义尤驾,计无遗策,功必有成”。显然与他年少时习读《春秋》《左传》所接受的思想熏陶有关。南宋王自忠在写于孝宗淳熙十五年的《郢州忠烈行祠记》,概括了岳飞八大突出的优秀品质分别是忠、虚心.整、廉、公、定、能、不贪功八字,并说“有是八者,所以名烈光然,举八郢之师以临襄、定南阳,不敢膺其锋者’。虽然概括末必全面确切,却确实抓住了岳飞品格的一些特征;《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绍兴年间与岳飞有过知交的士大夫邵辑也认为岳飞“临财廉、与士信、循循如诸生,动合礼法”。都承认岳飞符合先秦儒家忠孝礼义信勇一套思想规范。 儒家心态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砥砺功名、建功立业,实现治国,平天下,追求人生价值的社会奉献,《周易》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倡导以积极进取、并对国家社会的终极关怀走完人生之旅,这一价值取向在岳飞思想结构中也占着最大的成份。渴望以身许国、北伐灭金,砥砺名节,一直是激荡在他胸中的主旋律。这种宏愿决定了岳飞不甘久居于人下,盼望能成为统帅雄师劲旅的一军之帅,受任朝廷,挥师征战,成为象三国时代蜀汉名将关羽、张飞式的历史英雄人物。在尚未成为大将时,岳飞常与左右幕僚谈及心事:“使飞得与诸将齿,不在偏校之列,而进退禀命于朝,何功名而不立,一死焉足哉!要使后世书册中知有岳飞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他在《王岳祠盟记》中抒发了“迎二圣复还京帅,取敌地再上版籍”豪情后热烈憧憬的是“他时过此,勒功近时,岂不快哉!”他的“男儿立志扶王室”、“功业要刊金石上”等诗句,都是这一价值追求的反映。 但岳飞迫求功名并非为了荣华富贵,利禄享受,而是为了自己“尽忠报国”人生理想的实现,传统儒家重义轻利观念非常明确。 义和利的冲突,说到底是一个价值观念的冲突。因而也是一个人生取向的选择。与“仁”并列,“义”在孔盂儒家思想哲学中占着核心地位。孔于曾再三强调“义”的重要:“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岳飞重义轻利观念自然也是泾渭分明。毫不含糊的。襄阳战役前夕。宰相朱胜非为激励岳飞。特派使者前来军中告诉岳飞如果此战获胜。即可授予节度使头衔。岳飞听后很生气,感到朝廷曲解了自己的心愿。特让使者回去复告朱胜非:“岳飞可以义责,不可以利相驱。襄阳之役君事也,使讫事不受节,将坐视不为乎?拔—城而予一爵者,所以待众人,而非所以待国土也”。隐含了对宰相以利相激的不满。表明自己为君国而战的胸襟。 在岳飞的言词中,往往义与忠并用,义以忠为前提。“忠义”是岳飞最高的思想原则。他曾多次阐述过对忠义的见解,主张“事君以能致其身为忠,居官以知止不殆为义”。即既要有献身精神,又要能对职务知道满足。他进而强调要做到忠义,必须具备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好生恶死,天下常情。若临大难而不变,视死如归。则非忠义之土有所不能。”而忠臣对俸禄赐赏绝不能贪求,仍要懂得满足:“忠臣之事君,计功而受赏。量力而受官,不为苟得,以贪利禄”。 忠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在孔子思想中。忠主要是一种敬笃正直的品格。《论语》几处讲到“言众情、行笃敬”,“主忠信”等说教。经过汉儒董仲舒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臣子对君父的本能信从。并进而提高到古代做人的最高道君尺度。岳飞一生以”忠义”为最高要求,至死不渝。受先秦儒教深刻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他在《水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中曾深情写道;“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霄轩之忧。此所志也。”这种忠诚,几乎到了出自自觉、本能的地步。他的诗中也常有诸如“忠义必期清塞水”、”誓将直节报君仇”这样感情直露的句子。而后世对岳飞的赞誉,也往往首推其忠。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时所写到词中即褒赞岳飞“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余烈遗风,至今不泯”。南宋嘉定四年朝廷迫增岳飞鄂王之位,又褒之曰:“忠义殉国。风烈如存”。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样也对岳飞忠义精神推祟备至,大加赞颂:“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平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纲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清帝乾隆也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已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仰望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矣”当然后世历代帝王称赞岳飞之“忠”,自有其昭彰忠烈、以启来者之苦衷。但都说明“忠君”也确是岳飞思想的主要成份。
关于岳飞的诗词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
“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
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岳飞的诗词
岳飞诗词全集 登池州翠微亭诗 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满江红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小重山 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从驾游内苑应制 岳飞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
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
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岳飞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过张溪赠张完 岳飞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
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寄浮图慧海 岳飞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送轸上人之庐山 岳飞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岳飞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题池州翠光寺 岳飞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
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题翠岩寺 岳飞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题青泥市萧寺壁 岳飞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修。
题雩都华严寺 岳飞手持竹节访黄龙,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题骤马冈 岳飞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薤去艹)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登池州翠微亭诗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最牛的还是小重山和满江红
求岳飞的诗词
岳飞存留下来的诗词被后人整理为《岳忠武王文集》。
有词三首、诗十六首。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缉龚光夹叱蝗癸伟含连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风楼龙阁。
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题翠岩诗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2、寄浮图慧海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著力修。
3、驻兵新淦题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4、 过张溪赠张完 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
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5、 题鄱阳龙居寺 巍石山前寺,林泉胜复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嘱龙语,为雨济民忧。
6、 题骤马冈 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池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7、 驻军盆珠 云屯壁垒夜鸣铮,帐拥珠岗翠色萦。
但使狐鼯乞一活,何须血刃下孤城。
日连旗影蚕洲暗,光拂剑花遂水横。
虔吉未平归未得,何时廓宇罢天兵? 8、 题雩都华严寺 手持竹杖访黄龙, 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岩无觅处, 半山松竹撼秋风。
9、 题池州翠光寺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
轻阴弄睛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余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10、 登池州翠微亭诗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11、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12、送轸上人之庐山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13、送陈协 钦君骑鹤上金华, 北望云山是故家。
兵革历身心不改, 一腔热血溅黄沙。
14、归赴行在,过上天竺寺偶题 强庐犯京阙,驻跸大江南。
二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县。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15、从驾游内苑应制 逛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
花围千朵锦,柳然万株金。
燕绕龙旅舞,莺随风辇吟。
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16、诛适斋先生 南渡已三纪,衣冠今几存? 伤心失故老,回首望中原。
去国权臣力,全躯圣主恩。
致君尧舜日,衷意托空言。
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岳飞《满江红》古诗
1、原文《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怒发(髪)冲冠,凭栏(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3、《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
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满江红岳飞诗词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
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
“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
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
肝胆沥沥,感人至深。
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我要写岳飞和秦侩的一句诗词
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忠骨指岳飞的尸骨 佞臣指臣秦桧、张俊等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写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 下联「白鐡无辜铸佞臣」写岳飞坟前以白鐡铸造的秦桧夫妇像, 不骂二人而写白鐡之无辜, 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
对联所用到“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青山”和“白铁”本是死物,根本就不会“有幸”,也不会“无辜”,但经联子这样一些,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人性!青山本忌坟头,因为这会坏“风水”,但联中却说“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就好比连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宁可坏自己风水,也要做忠臣邻居!下一句“白铁无辜铸佞臣”也是同出一理!可见世界也为忠臣而感慨! 背景: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 ”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
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
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配殿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今改作岳飞抗金史迹陈列室。
岳墓,也称岳坟。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潜负其 尸,葬于北山之麓,宋孝宗即位后,以礼改葬于此。
陵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亭北侧墙上,为冯玉祥书写 的石刻题词“民族英雄”。
进墓园门,两侧是碑廊,陈列历代石碑125块。
北廊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 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题咏、岳庙几次重建的碑记。
现在的岳飞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建筑风格设计的 ,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
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 ,即陷害岳飞的泰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
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请告诉我《满江红》的写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但几乎所有的解释都不够准确。
认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都把时间定于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
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理由有五: 一是当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
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
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
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
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
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
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
岳飞自幼时习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
“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
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
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
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
“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
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
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
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
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
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的消息。
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
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
“潇潇雨歇”。
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
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
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
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
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
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
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
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
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
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
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
《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
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
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
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
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
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
满江红岳飞所有诗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了起来。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描写岳飞的诗歌
关于"岳飞"的诗句1、夜醮星坛海岳飞(宋·宋太宗·《缘识》)2、巨岳尘飞(宋·释道昌·《颂古五十七首》)3、三字当年死岳飞(近代·宁调元·《秋兴,四叠前韵》)4、飞上南天奇岳(现代·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5、胸中海岳梦中飞(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33》)6、帷幄无人用岳飞(宋·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7、飞帆已背岳阳城(宋·孔武仲·《五鼓乘风过洞庭湖日高已至庙下作诗三篇》)8、岳灵飞观耸神州(宋·夏竦·《奉和御制会灵观甘露》)9、上流岳飞弯天弧(宋·程珌·《奉送季清赴山东幕府》)10、飞凫又说春经岳(宋·李绚·《送天柱冯先生》)11、父老犹能话岳飞(宋·宋庆之·《武昌怀古》)12、三字狱成岳飞死(明·屠隆·《韩蕲王花园老卒歌和吴渊颖》)13、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宋·杨万里·《题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纪画也》)14、摆磨杂岳涛飞轩(宋·员兴宗·《永嘉水》)15、飞势挂岳顶(宋·石延年·《瀑布》)16、方岳分符百道飞(明·张元凯·《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