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佑四明志》载宋梅麓楼公扶登招宝山〈沁园春〉云︰「开辟以来,便有斯山,独当怒涛。正秋空万里,寒催雁信,尘寰一簇,轻算鸿毛。小可诗情,寻常酒量,到此应须分外豪。难为水,笑平生未有,者番登高。飘飘。身踏金鳌。叹终日风波无限劳。看樯乌缥缈,帆归远浦,廛鱼杂沓,网带余潮。待约诗人,相将月夜,取次携杯持蟹螯。乘槎意,问谁人领解,空立亭皋。」词镌崖石,今不存。案:《景定建康志》云︰「楼扶,端平中,沿江制置司干官。」《泰州志》云︰「淳佑间,知泰州军事。」周草窗辑《绝妙好词》,选楼扶次清真梨花韵〈水龙吟〉一阕云︰「轻腮晕玉,柔肌笼粉,缁尘敛避。霁雪留香,晓云同梦,昭阳宫闭。」又云︰「愁对黄昏,恨催寒食,满襟离思。想千红过尽,一枝独冷,把梅花比。」楼扶字叔茂,号梅麓,鄞人,善文章。〈四明灵应庙记〉,梅麓所作。尤工乐府,惜不多见。
潘渔庄希白字怀古,永嘉人。宝佑中登第,干办临安府节制司公事,工长短句。其九日大有一解云︰「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高澹处,可以与稼轩比肩。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干隆丙辰进士,徐山左潍县令,才识放浪,磊落不羁。能诗古文,长短句别有意趣。未遇时,曾谱〈沁园春? 书怀〉一阕云︰「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研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教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其风神豪迈。气势空灵,直逼古人。板桥工书,行楷中笔多隶法,意之所之,随笔挥洒,遒劲古拙,另具高致。善画兰竹,不离不接,每见疏淡超脱。画幅间常用一印,曰︰「七品官耳」,又一印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干隆进士」。
「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在百度里“铜鼓书堂词话”里有
古代诗歌中的鉴池一词是什么意思
一鉴池原名东泉池,这是因为建于公元909年的镇海原名望海镇,当时的县城,东起一鉴池,西迄仓河头,南临米行街,北至濠桥,周长不过四百五十丈。
池下有井,范阿婆说她曾见过池的南端有一口井,而这也证实了区文管委工作人员的推测。
至于有几口井,不得而知,井之所置,估计就是泉眼或暗河,想必这就是为何无论久旱无雨,还是阴雨连绵,池水始终不涨不落的原因。
有关东泉池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宝庆志》,“郑洙以石筑四旁,其广二十余丈,其长居广之半,其深得长四之一,邑人至尽蒙其利。
后淤塞。
”《清·乾隆志》记载显示,到了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1644年),一个叫张琦的人负责疏浚和重建,长广均不及宋代。
池边原立有一块刻于明嘉靖丙戌年的“一鉴池”石碑,后因风化严重,被区文管会收藏。
于是,“一鉴池”的叫法也便流传下来。
“鉴”通“鉴”,镜子。
民间有种说法,在科举制未废除前,现在的中山路上旧有二圣庙、校士馆等建筑,校士馆原称试院,在清代各县所考取合格的生员(即秀才),若要升入京师国子读书,必须参加会试,试院即是生员会试的场所。
生员在会试前,必先到一鉴池中照一照。
据说,照出来有生模样的人必能被录取。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宋代一丈约为3米,这样推算,当时的水池广约60米,长约30米,深约15米,蓄水可达千吨以上,对于南宋镇海仅有56492人(《宋·宝庆志》记载)来说,这样巨大的蓄水池除了为居民生活提供用水外,也许另有用途。
这个用途或许与海舶取水有关,海舶远航,必须备足淡水。
而海船装水有个特点,数量多,时间短,挑水的人多,一般水井应付不了,一鉴池与利涉道头相距不远,送水上船极为方便。
于是,便有了“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的一个推断。
还有种说法,一鉴池的一侧,有一条与城河东路平行的弄堂叫东长营弄,该弄南起中山路,北迄鼓楼东路。
据传,明初建石城时,城两侧建东、西相称两条长弄,系驻兵营之地。
我国第一艘用于护航的“宝顺”轮船,以镇海口为基地,泊于一鉴池以东的洋关道头江面,民国时浙江省水上警察厅的“超武”等13艘舰艇,也曾泊于该江面,船舰所用水,均取自一鉴池。
船民前来挑水,更是常事。
区区池潭说法多!不管何种说法,今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鉴池,早已不复当年的清澈。
想起古代很多饮水池旁会立一块禁碑,上刻若有人污染水源,要按家罚分馒头三个云云。
立足当今,“一鉴池”的“鉴”不就可以理解为“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吗?
甬江的水利概况
航道奉化江航道干线航道,上游段自萧王庙镇,经大埠,至方桥三江口,通航里程15公里,最低通航水位2.5米,最窄处宽42米,最小弯曲半径100米,最浅处水深1.3米,桥5座,可通航60吨级以下船舶,属7级航道。
下游段自方桥三江口,经栎社至宁波三江口,通航里程29公里,最低通航水位2.5米,最窄处宽180米,最小弯曲半径150米,最浅处水深3米,桥3座,可通航100吨级船舶,属6级航道。
支线航道,大桥至方桥段,经长汀,通航里程16公里,最低通航水位3米,最窄处宽10米,最小弯曲半径30米,最浅处水深1.1米,桥18座,可通20吨级船舶,属10级航道。
西坞至方桥段,经陡门桥、后岸,全程10.8公里,最低通航水位2.5米,桥3座,可通航100吨级船舶,属6级航道。
鄞江镇至横涨段,经洞桥,全程10.4公里,最低通航水位1.5米,桥3座,可通50吨级船舶,属8级航道。
杭甬运河五夫至宁波三江口(甲线)起自杭州艮山港,出三堡入钱塘江,至浦阳江进峙山闸,经萧山、绍兴内河,穿曹娥江入三北内河,于曹墅桥进入姚江航道,至姚江大闸,循甬江达镇海入东海,航程258公里,为省内主要水运干线之一。
1979~1983年第一期疏竣工程完成。
五夫升船机站至镇海99.57公里,属境内航区。
其中五夫升船机站至丈亭三江口段40.45公里,最低通航水位2.2米,最浅处水深2.5米,最窄处宽20米,最小弯曲半径100米。
丈亭三江口至姚江大闸段35.66公里,最低通航水位2.2米,最浅处水深2.1米,最窄处宽170米,最小弯曲半径50米。
全线架桥15座,升船机3座,可通航40吨级船舶,属8级航道。
姚江航道水运丈亭至镇海(乙线),起自丈亭三江口入慈江,经慈江闸、化子闸、骆驼、至镇海区张镒慈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