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诗词全集
展开全部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
郑板桥诗句大全
展开全部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 郑板桥《咏梧桐》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 郑板桥《沁园春·恨》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 郑板桥《咏芭蕉》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 郑板桥《沁园春·恨》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 郑板桥《泜水》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 郑板桥《沁园春·恨》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 郑板桥《泜水》...
郑板桥词潇湘八景
展开全部 浪淘沙 和洪觉范潇湘八景 潇湘夜雨 风雨夜江寒,篷背声喧,渔人隐卧客人叹。
明日不知晴也未?红蓼花残。
晨起望沙滩,一片波澜,乱流飞瀑洞庭宽。
何处雨晴还是旧?只是君山。
山市晴岚 雨净又风恬,山翠新添,薰蒸上接蔚蓝天。
惹得王孙芳草色,酝酿春田。
朝景尚拖烟,日午澄鲜,小桥山店倍增妍。
近到略无些色相,远望依然。
渔村夕照 山迥暮云遮,风紧寒鸦,渔舟个个泊江沙。
江上酒旗飘不定,旗外烟霞。
烂醉作生涯,醉梦清佳,船头鸡犬自成家。
夜火秋星浑一片,隐跃芦花。
烟寺晚钟 日落万山巅,一片云烟,望中楼阁有无边。
惟有钟声拦不住,飞满江天。
秋水落秋泉,昼夜潺湲,梵王钟好不多传。
除却晨昏三两击,悄悄无言。
远浦归帆 远水净无波,芦荻花多,暮帆千叠傍山坡。
望里欲行还不动,红日西■〈歹坐〉。
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浪几晴和。
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
平沙落雁 秋水漾平沙,天末澄霞,雁行栖定又喧哗。
怕见洲边灯火焰,怕近芦花。
是处网罗赊,何苦天涯,劝伊早早北还家。
江上风光留不得,请问飞鸦。
洞庭秋月 谁买洞庭秋,黄鹤楼头,槐花半老桂花稠。
才送斜阳西岭去,月上■〈衤兼〉钩。
漭漭大荒流,烟净云收,万条银线接天浮。
不用画船沽酒去,我自神游。
江天暮雪 雪意满潇湘,天淡云黄,梅花冻折老松僵。
惟有酒家偏得意,帘旆飘扬。
不待揭帘香,引动渔郎,蓑衣燎湿暖锅傍。
踏碎琼瑶归路远,醉指银塘。
...
郑板桥竹子诗词
展开全部 如下,望采纳:题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画竹(清)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题画竹(清)郑板桥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竹(清)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篱竹(清)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枝词(清)郑板桥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竹枝词(清)郑板桥几家活计卖青山,石块堆来锦绣斑。
薄暮回车人半醉,乱雅声里唱歌还。
...
郑板桥诗词《吃亏是福》原文是什么?
展开全部 《吃亏是福》原文: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
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
福即是矣。
”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他在康熙年间为秀才,雍正年间为举人,乾隆年间为进士。
他的字画非常的出名,所画之物寓意很是深刻,主要以竹、石、兰为主。
因其画比较出名,他被世人称为“三绝”。
吃亏是福的写作背景:原先是郑板桥的弟弟因为自己家的一堵墙和邻居打官司,然后郑板桥一纸书信,劝其弟弟做人要大度,吃亏是福,最终使得两家重归于好。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他著有《郑板桥集》,其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图》《修竹新篁图》《兰竹芳馨图》《丛兰荆棘图》《甘谷菊泉图》等。
他的书法自称“六分半书”,人称之为“板桥体”。
...
关于郑燮的诗句
关于“郑燮”的诗句有:《六十自寿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上联大意是:人生如做客一样短暂,何必奢求康寿、安宁?只要有钱可用,有酒可饮,有米下锅,(能)摊开几页遂心的旧纸,无拘无束地吟诗著文,兴趣广阔,脾性纯真,(使)五官的灵敏胜过多种感觉器官(也可理解为“胜过做任何官”),(因此)活到六十岁还如同少年一般。
下联大意是说:如果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成仙(引申为目标过高,不切实际),岂不是(作茧自缚),空生烦恼。
只要不被世俗的声音干扰,不为世俗的物欲诱惑,不为世俗的事情拖累,以自然为题材,常有画作(有人把“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解释为“随意折几枝新花,插在头上”,似有不妥。
),晚睡早起(珍惜时光),这样的清闲日子一天可抵两天,(这样即使)活到六十岁已相当于一百岁还多了。
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他是江苏兴化人。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 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郑板桥课文答案
阅读后问题: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闻名于世——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3)“板桥体”的特点是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第二件: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郑板桥阅读答案来自查字典语文网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1>;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2>;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郑板桥》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郑板桥的诗,除《竹石》外
院外青山千万叠,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赭白青黄墙砌石,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行刑的刀。
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
风利何曾泊,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
信心而出,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马 上旌笳,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 蛇,幽花贱血,风雨催残骤,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炎刘鼎沸,老魅成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注释】 公瑾伯符:周瑜和孙策的字。
炎刘:指汉家朝廷。
汉尚火德,万点征鸿掠。
翁仲衣 冠?穷更不如株守。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虎帐谈兵歇?清 夜游词,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疾卷如风烛残。
老僧山畔,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据《晋书.王浚传》,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淮水 秋清,钟山暮紫。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竹杖麻 衣,正雄姿历落。
山色苍凉,风利何曾泊,万点征鸿掠。
彼自承平吾破裂,藉豪英几辈,千秋艳说江楫。
【注释】 管领春风:韦康赠薛涛诗,“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夷光:西施的别名。
倾城哲:《诗经.大雅.瞻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 其四 ⊙ 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注释】 :把人折磨,令之愁怨。
黄庭坚《宴桃源.书赵伯充家小姬领巾》,“天气 把人 ,落絮游丝时候。
” 其五 ⊙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其六 ⊙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注释】 饧箫:卖麦芽糖的人吹的箫。
缲车:即缫车,缫丝工具。
明清江南文人诗词中,此词屡有出现,但是今天的选 集之类的书中的解释,什么“有轮可转”等等,都在闭眼浑说,因此这里要多写 几句。
兄弟查过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内有缫车图),并和亲眼见过手工 缫车的前辈对证过。
所谓的“轮”,其实是两个相同的竹木长方形框架,可以绕 着它们共同的、垂直于长边的中轴线旋转。
缫丝时,把十来个茧放进沸水锅中, 用竹片搅拌。
等丝头出来后,把两个框架撑开,接上丝头,再转动它们,丝就慢 慢地绕上了框架的短边。
收丝时,把框架合拢,绕过框架的周长变短,就可以很 容易地把丝取下来。
要真是个轮子,取丝要麻烦多了。
这一段和欣赏诗词没什麽 大关系,只是一说到江南旧景,兄弟就有点口无遮拦∶-)。
其七 ⊙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注释】 再曰荷荷:梁武帝晚年信佛吃素,侯景兵乱,宫内食尽,武帝索蜜不得,曰“荷 荷”〔此处为怨恨声〕而卒。
跏趺:结跏趺坐的简称,僧人修禅时把脚掌搭在大腿上的坐法。
其八 ⊙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 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
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
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 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
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注释】 迷楼:隋炀帝在扬州建迷楼储美女淫乐。
萧娘:隋炀帝的皇后。
据野史,炀帝曾夺宇文化及的爱妾沙夫人,宇文化及弑帝 后,淫萧后以报复。
其九 ⊙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注释】 生公宝志:生公,六朝时高僧,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称。
宝志,齐武帝 时高僧。
武帝将其收付狱中,旦日又见游行市里,既而检校,则犹在狱中。
其十 ⊙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
有关竹子的诗词
1. 《陈氏园咏竹》——宋·黄庭坚 不问主人来看竹,小溪风物似家林。
春供馈妇几番笋,夏与行人百亩阴。
直气虽冲云汉上,高材终恐斧斤寻。
竿可举北溟钓,欲赠溪翁谁姓任。
2. 《咏竹·风》——宋·张玉娘 满庭修竹动秋风,掠地无痕一径通。
景弄绿窗金琐碎,声归定瑟玉玲珑。
流云不碍湘妃佩,隔水还疑蔡女桐。
曲轻岂知变鹤在,翠霞飞去玉台空。
3. 《咏竹》——宋·袁燮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
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
4.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竹岩》——宋·杨万里 石友拳然万仞姿,竹君啸处一川漪。
更无二客随巾屦,谁见先生觅句时。
5.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竹轩》——宋·苏辙 幽轩离纷华,惟有一丛竹。
纤梢起余寒,紫笋散轻馥。
擢干春雨余,挺节秋霜足。
不知岁时改,守此娟娟绿。
上有吟风蝉,空腹未尝食。
翦伐非所辞,不受尘土辱。
6. 古人为何咏“竹”:自古以来,竹子的风韵独具的特性一直是文人雅士比喻的对象。
作为象形文字“竹”字,本身寓意着:立身要端直,处事要谦卑。
古人爱竹,文人墨客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也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
其中有关竹子的诗词不计其数。
白居易:“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
亦有:“竹死不改节,花落有余香。
”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