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中国古典小说文化常识10个要简洁点

Madeleine 坐标: 164563 目录:/zhong/

1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

2三国演义,明朝是以政治军事为题材的优秀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最为出色。较好的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3水浒传,明朝,以宋朝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其中一个很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了一批饱满的人物形象。

4西游记也是明朝的,就不用说了。

5比较有争议的是金瓶梅,曾被列为禁书,不过实际上再现的是晚明社会官场城市的黑暗腐朽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不过许多秽亵的描写,损害了作品的美学价值。

6明代长篇小说比较著名的除了以上四本以外还有封神演义,新列国志等。

7明代短篇小说也有很大成就,冯梦龙的三言,分别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本短篇小说集。

8凌梦初的二拍也是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9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最高成就。蒲松龄写的就不用说了吧

10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他的影响之大以至于形成了红学,进而养活了一大帮人,其成就估计还没有一本书可以超越。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时代反映,里面的诗歌曹雪芹都是以剧中人物的身份来写的,不少诗歌绝对可以直接进入课本

求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 必读书单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材及参考书目 “最低限度书目”中国古代文学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

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

选录作品比较多,或许不太好找。

作品:《古文观止》 没事背几篇吧。

《天下才子必读书》 常森老师经常推荐的,是金圣叹的评点本,可以翻翻。

这两本书读完,古代散文一关勉强可以算过了。

这里面诸子文、骈文比较少,可以自己找来补充,《论语》《孟子》《庄子》等等,看不完全部,找个选本看。

后者可以看《文选》《六朝文絜》等。

汉赋就看《文选》中选的吧。

大赋太难,不想看的拉倒,《登楼赋》《洛神赋》这样的总该能看。

《诗经》《楚辞》 还是那句话,看不完的看选本。

沈德潜、《古诗源》 中华书局,汉唐之间的诗歌,看看也就够了。

《唐诗别裁集》 读这本书让人有勇气不考六级。

两千左右首诗,有点多。

关于唐诗,我最想说的是,可以先熟读《唐诗三百首》。

马茂元 《唐诗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我很喜欢的一个注释本。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大约有六七百首,比较全面的反映唐宋词的面貌。

钱钟书 《宋诗选注》不用我说了。

张鸣《宋诗选》 张老师的书,长长的一个序言,加上很精彩的作家小传、诗歌分析,了解宋代诗歌基本够用了。

汪辟疆《唐人小说》程毅中《宋元小说话本集》宋元之后,大家可以把以前作为最常识性的知识知道却没有读过的书读一下,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传说中的四大名著等等。

可以不喜欢,可以尝试读一下读不下去再扔掉,但不能不读,总不能从中文系毕业后连四大名著都没有尝试读过吧。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有一卷本和四卷本,各取所需。

像毛诗序、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沧浪诗话等经典文献,不怕熟读成诵。

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史: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我们现代文学的祖师爷。

其实他的《中古文学史论》也非常值得一看,虽然与现代文学专业不直接相关,其方法直承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经典之作,现在还出了一个简编本。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述几则书目都是陈平原老师开列的。

一个总括的现代文学史,以下是各类别的文学史,如小说史、诗歌史、批评史,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撰写的。

研究著作: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说它政治色彩、僵化偏颇,但我认为这种开山之作还是应该看一看。

会很有意思,很多与我们接收的主流文学史判然相悖的论述与视角,我当时还小,读完以后感觉像看了秘籍乱练功的小孩,两道内力在体内打架。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心灵的探寻》 《1948天地玄黄》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学史书写方式与视角,而且钱老师的浩然之气充溢了全书。

《心灵的探寻》是鲁迅研究的经典,看一看这种注重细读、从文本出发的研究方法,会让我们在这个理论沉滓泛起的时代沉静下来。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这是导师当年的博士论文,也是领我进门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治学眼界与态度迄今仍令我辈后生小子惊叹。

钱理群 黄子平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漫说文化》 经典的“三人谈”肯定是要了解一下的。

李欧梵:《上海摩登》 都市研究是现在的热门,《上海摩登》有滥觞之功,且李欧梵在史料上的扎实和谨严也值得我们学习。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个人很喜欢王德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视角,其瑰丽的书写风格也令人迷恋。

私下里认为讨论张派传人的《落地的麦子不死》,也是一个研究对象与研究者自身风格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作品。

陈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这本书是我个人的爱好,是陈王二师主办的一个北京学会议的论文集,汇聚了海内外汉学界的优秀学者。

北京学这个议题本身也很有趣味。

可一看。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也是一本论文集,汇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

一定要读一读。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也是一本在我领我进门的学术著作。

戴老师对于现代文学几位女作家犀利精辟的评析迄今仍富有启发性。

对女性主义感兴趣的同学应该看看。

金介甫:《沈从文传》 最精彩的现代文学作家传记,其学术价值早已超越单纯传记,而是一本深厚扎实的学术论著。

尤其是史料功夫,令人惊叹,注释值得注意。

此外就是,《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都要翻一翻。

作品:鲁迅《呐喊》、《彷徨》、《野草》郁达夫《郁达夫小说选》废名《桥》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巴金《家》茅盾《子夜》曹禺《北京人》老舍《骆驼祥子》蓝棣之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派诗选》何其芳《画梦录》艾青《艾青诗选》萧红《呼...

中国古典小说 文化常识  10个  要简洁点

作为一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需要背哪些经典文章?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山海经》、《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季羡林文章

《怀念母亲》,季羡林悔恨自己没有尽到做儿子的孝心。

并且对死去的母亲十分怀念。

因为他6岁就离开了自己的生母。

那叫忏悔,之前他曾立下一个愿望,说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就立刻赡养母亲,如今还差一年就毕业了,可母亲却远离她而去了,那些所谓为帮母亲作力所能及的事他还来不及做,你说他后不后悔 。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1]。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叔季嗣诚。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

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

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

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

同学中还有胡乔木。

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

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

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

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

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

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

入哥廷根大学,"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

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

因此,“非读梵文不行”。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留德十一年》)“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

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

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

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

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

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

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

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

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

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

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

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

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

求高中生掌握文学常识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今临清)县。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东文语言文学系教授、主任,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语言学会会长。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93年3月当选为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季羡林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贡献。

在印度中世语言形态学方面,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一文。

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方面,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

主要译著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翻译《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散文集有《赋得永久的悔》。

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2、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东北乡,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参军,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莫言文集》五卷,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红树林》、《檀香刑》、《生死疲劳》,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牛》,短篇《拇指铐》等。

1997年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主席团委员。

3、 尤凤伟,山东牟平人, 1943年生。

现任青岛市作协主席。

著有小说《色》、《中国一九五七》、《泥鳅》、《石门绝唱》、《生命通道》等,出版有《尤凤伟文集》、《金龟》、《蛇会不会毒死自己》等多部小说选集,多种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其中《中国1957》出版于 2001年,曾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年度最佳长篇,在知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评论家张远山在《齐人物论》中认为,《中国1957》是“建国50年来最好的长篇小说”. 4 张炜,男,1955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栖霞。

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协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届主席。

系万松蒲书院院长,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驻校作家和研究员。

1980年开始创作,迄今发表850万字的作品,在海内外出版了123部单行本,获奖40余次,作品被译成英、德、日、法等多种文字,为新时期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作家之一。

先后出版了《张炜文库》(1—10卷),长篇小说《外省书》、《能不忆蜀葵》、《西郊》、《丑行与浪漫》,文论散文集《我跋涉的莽野》、《世界与你的角落》等作品单行本30余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版单行本20余部。

1999年《古船》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亚洲周刊)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图书大厦),并被法国教育部和法国科学中心确定为法国高等考试材料;作者与《九月寓言》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位列五)。

《古船》与《九月寓言》双双入选北京大学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建国后长篇小说入选总数为五部);2000年被《中国文化报》评为“中国最受读者欢迎作家”(位列五)。

《九月寓言》修订版及新作《外省节》和《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等作品分别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齐鲁文学奖”、“当代奖”、“中国环境文学奖”、台湾“好书奖”等十余次。

近作《外省书》和《能不忆蜀葵》、《丑行和浪漫》在文坛反响强烈。

文论《精神的背景》推动了全国精神文明大讨论,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

5 曲波(1923-2002),山东蓬莱人。

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八路军。

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

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不要太长,要主要的)~~~~~快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

曾师从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语言。

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组长、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语言文字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等等。

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颇多建树。

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

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中文名: 季羡林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临清 出生日期: 1911年8月6日 逝世日期: 2009年7月11日 职业: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先生简介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

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

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

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

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

除了学术研究,季先生还是国内外公认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他还付出大量精力担任行政职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持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

季先生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长达40年,为我国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东方学、敦煌学、比较文学、佛教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

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高考必考语文文学常识啊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100条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撰)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周公所撰,孔子门徒解六艺之作)3.我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刘臻颜,颜之推等撰)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扬雄撰)5.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孔子编)6.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孔子编)7.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除温庭筠外,入选词家皆为蜀人。

共选录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内容多反映上层统治者“花间”、“酒边”生活,风格柔 靡,情绪消极。

)8.我国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编选)9.我国第一部论述文学批评及论述创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龙》10.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1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12.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志人)13.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1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孔子修订而成)1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春秋时左丘明作)16.我国第一部兵书是:《孙子兵法》(孙武作)17.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是:《史记》1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水浒传》20.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21.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22.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初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2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2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是:《尝试集》(胡适)25.我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创作童话集是:《稻草人》26.我国古代第一个女词人是:李清照。

第一位女诗人:蔡琰27.我国古代留存诗作最多的诗人是:陆游。

(诗9300多首,词130多首。

)28.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我国古代诗人是:屈原29.唐代诗人中,被后人称作“老李杜”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30.我国文学史上一门三杰有“三曹”、“三班”、“三苏”、“三袁”等,其中“ 三曹” 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柳:宋朝词人,柳永、柳三复、柳三接兄弟;三班: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袁(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31.“三公”在汉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明清则指:太师、太傅 、太保;“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三皇五帝:伏羲、燧人、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32.“三军”即: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

周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

33.明初诗文三大家,即:刘基、高启、宋濂。

34.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葛朗台、阿巴公、泼留希金、严生。

35.明代著名神奇作家汤显祖四部与梦有关的神奇是:《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36.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李伯元(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曾朴《孽海花》、吴趼人(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洪都百炼生)《老残游记》。

37.“吴中四杰”是明代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bēn);“吴中四士”是 :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

38.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9.北宋文坛四大家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40.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梧桐雨》41.汉字书法四体是:真、草、隶、篆。

(汉字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42.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43.古籍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库”指:经、史、子、集。

44.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45.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46.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47.文学作品“四分法”指:诗歌、小说、戏剧(剧本)、散文48.唐以前,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即五音)是:宫、商、角、徵、羽49.五行指:金、木、水、火、土50.五刑指:墨、劓、非刂、宫、大辟。

(墨,在脸上 刺字后涂上墨。

劓,割掉鼻子。

非刖,断足。

宫,阉割男性生殖器。

大辟, pì,死刑的通称)51.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52.五谷指:黍、稷、麦、豆(菽)、麻。

加“稻”为六谷。

六畜:猪、牛、羊、马、 鸡、狗53.左联五烈士指:白莽(殷夫)、柔石(赵平复)、冯铿、李伟森(求实)、胡也频54.“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东西南北)。

“六合正相 应”中的“六合” 是指古时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

55.先后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56.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六神:主宰心、肺、肝、肾、脾、胆之神。

...

求有关于宋朝的史籍

楼上给的太全了,不过过于繁杂了吧!看完得好几年。

帮你选几本值得看的史籍。

《宋史》《涑水记闻》司马光《东京梦华录》孟元老《齐东野语》 周密《鹤林玉露》罗大经《大金吊伐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李心传是秦桧养子,有些跟秦桧有关的内容不太可信,需谨慎分析)另外,宋代诗词也可好好读读,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形态。

《清明上河图》也是反映当时社会场景的重要史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