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的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你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理由
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啊,中国! 通过赞美祖国天南地北不同的时光与景色,突出我们祖国的山河壮美,幅员辽阔
你喜欢的诗歌,要有理由
与风雪同行的旅途 ——史蒂文斯《雪人》 下雪了,丰厚近乎奢侈。
这是做梦才能看到的风景,雪掩盖了污浊和嘈杂,久违的洁净和安宁让郁积多日的烦恼淡了很多。
此时此刻,漫步白雪皑皑的世界,史蒂文斯的《雪人》无疑是最好的陪伴。
这首诗简单而深邃,它以意象消解了芜杂的现实,以意境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以禅意抒写了物我两忘的超然。
是自然和人类的沟通,是虚无和现实的砥砺,是生命和永恒的凝望。
雪地无垠,不必走得太快,让我们停下来驻足松林,再次体会《雪人》的心情,好吗—— 必须有冬天的心灵 才能领略松树的霜枝, 枝头白雪皑皑; 一直那么寒冷 且看红松挂满冰柱, 在一月的阳光下 雪松那么挺拔,不要想 任何痛苦,在寒风中, 在几片树叶的声音里, 什么是大地的声音, 有同样的风 在同样寂寥的地方吹起, 听风的人,在雪地里聆听, 人与物化,凝视 乌有的虚无,实在的虚无。
《雪人》的译本有好几种,我比较钟情于这个版本,尤其喜欢第一节:“必须有冬天的心灵/才能领略松树的霜枝/枝头白雪皑皑”,寥寥数语勾勒出了雪后美妙的图景,而且让这图景具有了一定的动态性,使得语言迅速在读者脑海中转化为清晰的画面,从而具有了某种不由分说的强制感和实实在在的力度,阻止了可能的犹豫和怀疑。
在这里主观即为客观,事实即为幻觉。
诗人站在了世界之外,站在了时空之上,站在了命运的高度,站在了物质的内部。
如此,我理解了史蒂文斯所说的:“诗歌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力量”,同时也理解了他的“让诗歌成为信仰”这一主张。
其次从我个人的诗歌写作来看,我并没有刻意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某种符号化特征,但是我可以感到我表达的果断和偏激。
我常常以主观去定义客观,以观察到的现实代替幻觉中的理想。
诗歌于我而言更重要的作用似乎和史蒂文斯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那就是,成为结构生命的力量,成为为主宰生命的信仰,成为温暖生命的小火炉,成为滋养生命的大风景。
因此,我喜欢《雪人》一定程度上也是喜欢它带给我的这种强制感,哪怕是危险的。
让我们继续向前走,这是初冬的雪,这是一处美丽的园林,是的,“红松挂满冰柱。
”那坚硬透明的冰沿着苍老的枝桠垂挂下来,沉甸甸的形成了壮观的冰的丛林。
依然是一种力量的表达,我为史蒂文斯如此细腻准确的观察叫绝。
风景在诗人眼里不再是简单的物化的呈现而是思想凝练的果实,是表象之下的本质,是隐喻,是反对阐释之后对真实的揭露。
具有力量的东西不一定是坚硬的。
比如牙齿和舌头,时光的最后牙齿脱落殆尽,舌头依然完好无损,依然主宰者味蕾,传达着酸甜苦辣的信息。
我想这也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繁华登峰造极,但是最终要跌落到低谷,而精神大厦的建造只会越来越高,最终成为拯救生命堕落的最后高地,成为抵御人性毁灭的最后堡垒,人类原本不堪一击的命运,在这里将会得到妥当的安置。
或许这也是这首诗歌所要传达的意义之一。
当我们接受了史蒂文斯的诗歌理想,也就明白了他的心情:“不要想任何痛苦/在风中,在几片树叶的声音里/”什么是大地的声音/有同样的风/在同样寂寥的地方吹起。
”这是长时间与大自然沟通之后的理解,它揭示了生命的无奈和困境,告诉我们的是生活的智慧和生存的方式。
史蒂文斯长期以来过着隐居的生活,孤独让他的思考更加深入,本质,彻底。
也许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讲,孤独并不是特别坏的事情。
“静生智慧”,古人的话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不可颠覆的价值。
孤独使诗人更加接近崇高,使得他所表达的生命意义不是大多数人的指向,而是更多地强调个体的独立的精神层面的提升,是超然物外。
每每吟诵这些诗句,我不安的灵魂总会得以静止,躁动的心总会获得安宁。
这首先是自然的作用,其次我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大自然深邃的思想进入诗歌内核,进入转化为诗歌精神的时候,这首诗便会成为奇迹,它产生的力量一定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这么多年我迷恋着这首诗歌携带着的那份不能释怀的命运感。
“什么是大地的声音?”这个问题常常像警钟一样敲响在我的耳畔,促使我在活着的时光中不敢有丝毫松懈,不敢有丝毫马虎,不敢不去思考和观察。
我试图给它以回答——蚂蚁的爬行是大地的声音,树叶的消失是大地的声音,尘土的奔跑是大地的声音,脚步的起落是大地的声音……还有静止的岩石、山峰,咆哮的山洪和暴雨。
我可以穷尽我的想象,穷尽我的智慧,穷尽我可怜的一生,我想说。
我是知道答案那个人。
可是,时光让山川失色,却改变不了它们的方向。
去年的大风依然要经过今年的沟壑,每一阵风过都让我们感到大地的震动。
于是,刚刚露出头的答案又被另一个问题覆盖。
生命在重复中老去、新生,再老去、再新生,如此而已。
人作为大自然中渺小的一分子,参与着生生不息的繁衍和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要有怎样的奢望或者说追求? 来吧,让我们伸出双手,捧一把洁白的雪,让彻骨的冷经过皮肤的渗透抵达骨头,让我们用冬天的心灵来理解这份寒冷之于生命的启示。
让凝望的双方在静止中和解,让虚无不再是悲观的根源,而是希望,是与...
推荐2首诗词,要有理由,急急!!
太短的篇目不好交差,还是长一点的看起来好一点满江红·怒发冲冠宋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理由:《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大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山居秋暝唐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理由:《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关于中国古代的爱情诗词有哪些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推荐一首爱国思乡的诗歌,并写出推荐的理由
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由: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基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我爱中国的诗歌(短的)
我的祖国只有两个字如果拆开来一个是中一个是国你可以拆开来读和写甚至嚎叫但你不可以拆开字里的人们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天空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土地不可以拆开这两个字合起来的力量如果你硬要拆开你会拆出愤怒你会拆出鲜血
爱中国的古诗词有哪些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臣子恨,家祭无忘告乃翁,父老年年等驾回,青春作伴好还乡,南望王师又一年,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零丁洋里叹零丁。
9,不教胡马度阴山,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
5、《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抬望眼,仰天长啸,初闻涕泪满衣裳。
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12,不肯过江东!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朝天阙,要留清白在人间,化作春泥更护花。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11、《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收拾旧山河,八千里路云和月,何时灭,犹未雪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10、《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家书抵万金,干戈寥落四周星。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中国诗词大会举办的原因,为什么这么火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
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
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
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
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
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的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
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
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