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世界孤立

liuzhengfeng 坐标: 111100 目录:/zhong/

中国祝福语: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精选的中国祝福语: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1.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2.中国红,红太阳,太阳红,红中国,红红火火的中国,红红火火的太阳,红红火火的生活,红红火火的事业,红红火火的人,中国红!
3.七十年建设历程硕果累累,新世纪创业道路前程锦绣。
4.金秋十月鲜花艳,红旗飘扬秋菊香;唱响红歌颂祖国,祖国华诞万民贺;盛世太平百姓安,家家户户笑开颜;齐声恭祝祖国好,千秋万代国运昌!


5.太阳从东方升起,希望从东方升起,巨龙从东方升起,中国从东方崛起。
6.真的绝望了,花果山被国家开发成旅游区;师父前两天也和白骨精结婚了;昨天我把金箍棒也卖了。真怀念我们取经的日子,二师弟你还好吗?
国庆快乐!
7.祖国就是母亲,只有母亲强大,我们才能发展。愿我的祖国繁荣昌盛,愿每个公民都昂首阔步,开创未来。
8.首先祝你和你家人和所有的朋友国庆快乐!再者我要罚你一辈子快快乐乐!永远不准悲伤。如果不听罚,我会把你丢到人间天堂!哼哼!


9.送你一缕阳光,两束鲜花,三阳开泰,四方财神,在加上我真挚的祝福,合成了一句:十一快乐,开开心心过国庆!
10.像雨后的彩虹那样多娇,中国好风光。
11.抬起头,看,牵挂就在这问候间!给你我特别的祝福,愿它每分每秒都带给你健康好运和幸福,但愿这是你渡过的最夸姣的国庆节!
12.江山多娇,无数英雄竞折腰,万马奔腾,张显国力强盛,未来一片光明,生活更加充满着意义,人民更加富裕,祖国更加强盛。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13.我热爱我的祖国,愿我的祖国繁荣昌盛。中国巨龙,东方崛起!
14.祖国母亲经沧桑,几度悲凉永难忘,苦已尽来甘也尝,幸福花朵悄开放,慷慨激昂唱赞歌,热血沸腾欢乐颂,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15.我们要热爱祖国,认真学习。今天我以祖国为傲,明天祖国以我为傲!


16.中国,正以龙的姿态腾飞,愿您越飞越高,与日月同辉,像恒星一样永存,像星星一样闪亮。
17.我爱我的祖国,在祖国生日到来之际,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18.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五星红旗,我愿意在五星红旗下茁壮成长!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我一定报效祖国。我向国旗敬礼!
19.祝福祖国母亲六十载征程磨砺,造就康庄神州


20.风雨苦难我们一起走过,辉煌成就我们一起创造。
21.对你的思念像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如潺潺的流水伴随一生一世,国庆放长假,何不一起出去happy?

22.今年是您岁大寿,我仅代表我校名团员青年向您敬礼!感谢您含辛茹苦对青少年的培养,今日我们以祖国为荣,明日我们将成为祖国的荣耀!
23.中华儿女心连心,遇到困难共打拼,和谐社会同携手,祖国母亲少烦忧!


24.祝福我们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25.我热爱祖国,我愿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26.天空是蔚蓝的,云彩是洁白的,阳光是明媚的,空气是清新的,我对你的祝福是真诚的——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愿你国庆快乐,每天开心!
27.祝福祖国母亲七十载征程磨砺,造就康庄神州
28.为了您的尊严,祖辈浴血奋战;为了您的繁荣,父辈挑起重担;为了您的和谐,我们无私奉献;为了您的辉煌,后辈勇往直前!


29.数十载奋发图强,东方巨龙傲苍穹,数十载励精图治,中华民族挺脊梁;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幸福安康,各民族大团结,携手共创新辉煌。
30.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
31.国庆节到了,我的裹着吉祥,映着祥和蓝天,迎着喜庆阳光,乘着温馨清风,踏着幸福云彩,祝福亲爱的朋友,国庆节快乐!
32.我在祖国怀里成长,祖国在我心中扎根。


33.希望祖国越来越兴旺,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青少年!
34.真挚的友情如同美酒,浓浓如醇芳香似溢,秋色的美景带给美的享受,美的流连忘返。朋友,在这幸福的时光里,让快乐和美好永远陪伴着你!国庆快乐!
35.在给我们共同的母亲送上祝福时,别忘记了也给家中亲爱的母亲送去问候,国庆节了,祖国要快乐,我们更要快乐!


36.**年的风雨历程,让落后成为过去。**年的风雨历程,让春光永驻华夏。**年见证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年见证了一个走向辉煌的中国。**载的坎坷,**载的风雨,**载的奋斗,**载的改革,使您更加坚强富强!
37.对祖国的深情,渗透在我滚烫的血液中,跳动在我火热的心中。
38.祖国之树屹立不倒,祖国之花永不凋谢,祖国之水万古长流。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39.用七十年的沉淀,铸就今天的辉煌。愿祖国母亲明天更好!
40.用七十年的沉淀,铸就这天的辉煌。愿祖国母亲明天更好!
41.国庆国庆,一起欢庆,十一十一,快乐第一。祝福中国,国泰民安,祝福亲友,欢聚温柔!国庆喜洋洋,长假好风光!
42.建国周年英语祝福语怎么写 新中国成立周年英语祝词加翻 时间:


43.十月的阳光,弥漫着喜庆;十月的微风,翻阅着心情;十月的天空,展现着美好;十月的烟花,绽放着快乐。国庆佳节,愿幸福住进你心上!
44.我把所有的祝福都塞在这条里,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送到你的身边,愿你生活幸福,与我们的祖国一起蒸蒸日上!
45.春有希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宁静,祖国四季皆似锦。


46.国旗是祖国的骄傲,我们向国旗敬礼。看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我们对它敬礼。我爱你祖国!我爱你五星红旗!
47.**年,从新生到繁荣,是见证沉睡千年的东方巨龙苏醒的**年,祝愿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
48.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祝福语句
49.我们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我们。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祝祖国更加美好!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中国祝福语_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语英文

立志故事: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精选的立志故事: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1)
1、《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2、《朱元璋放牛读书》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3《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4、《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5、《屈原洞中苦读》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2)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6、《王十朋苦学书法》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7、《王羲之吃墨》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8、《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9、《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10、《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3)
11、《张三丰创太极》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神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
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12、《诸葛亮喂鸡》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13、《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4、《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15、《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立志故事_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15则

张振涛:一鼓立中国

精选的张振涛:一鼓立中国

“上覆羽葆垂苏,下置盘龙底座,立柱上下贯通,中间悬置鼓腔,鼓腔饰以华图,鼓面涂以飞龙。”这就是历史久远的“建鼓”,这种特殊造型的鼓至今仍在各地的大型民俗仪式中多有所见,它的由来承续,它的象征寓意,它的视觉意味,且听此文分解。
一鼓立中国文|张振涛

(《读书》2019年8期新刊)

汉代画像石上最多的“建鼓”,形状独树一帜。上覆羽葆垂苏,下置盘龙底座,立柱上下贯通,中间悬置鼓腔,鼓腔饰以华图,鼓面涂以飞龙。“建鼓”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鼓腔正中穿堂而过一根颇有高度的柱子?何以在离身体不算近、伸着胳膊才能够得着的地方安置一个体积不算小的鼓腔?下置底座与上覆羽葆象征了什么?何以在形形色色的“千面鼓”中鹤立鼓群、独领风骚?
一、一根柱子撑起信仰
一、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世界各地的大型民俗场地,中间多有树立一根木桩的习俗,中国民间称为“鬼桩 ”“傩柱”,典籍称为“社树”(司马光:《资治通鉴》),藏族称“玛尼堆”,蒙古族称“敖包”。古代,巨树是崇拜对象和通神媒介,是一个族群与另一族群的划界标志。电影《阿凡达》那棵插入云端、树冠如云、整个族群围绕一圈手拉手传递生命能量的巨树,既是仪式中心,也是族群标志。
既然巨树是为聚族而居而存在,那么这个“理念”如何传达?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回答另一个问题。那根穿堂而过的柱子象征了什么?这个与音乐无关,似乎超出乐器学范围的问题,必须从信仰谈起。
涂尔干说:“事实上,如果仪式不具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性,它就不可能存在。某些语词、表达和惯用语只能出自圣人之口;某些姿势和动作是任何人都不可做的。”现今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民俗仪式,依然保持着围绕“鬼桩”“傩柱”“建鼓”跳芦笙舞的习惯。
难得一见民俗中保持古老建鼓式样的社柱
“社树”四周,堆积石头;“社树”上面,缀满经幡。见此景观,简直会以为围舞者把舞步踏进了汉画像石。“芦笙舞”场地还存在另一个“柱体”与“响器”结合的“构图”。场地中心,数支五六米高的低音芦笙,围成圆圈,每根笙苗上都捆绑着扩大音量的粗竹竿,构成一簇高高的“柱体”。几名吹奏者,迎面相向,背面朝外。外圈是手持短小高音芦笙旋转的吹奏者,再外圈是人群围舞。低音芦笙,扎堆中心,从外看,就是“一束”高竿。集“声音”与“柱体”于一体的“构图”,不但令人“耳聪”,而且令人“目明”。那当然是一种无需解释的象征。
族群需要仪式,仪式需要标志,标志需要宣召,宣召需要响器。“话不说人不知,鼓不敲神不知。”建鼓已非“鼓砰砰以轻投”(陆机:《鼓吹赋》)的敲打响器了,社区祭礼,率皆专断。
当然,“社树”在原始意义上还有一层实用功能。近亲结婚,子嗣不健,需要异族通婚。然而,哪里可以成为一眼便知、足以辨认族群、不会混淆血缘的交往地点?当然是各族群都能看得到的界标——高大的社树和堆砌石头的玛尼堆、敖包。所以后世便有了《敖包相会》的歌声。
学术界强调艺术由巫术制约并认同巫术与艺术浑然不分的说法,坚信史前艺术 “无疑具有审美的价值,但这种艺术很少是自由的和无利害关系的;它们一般说来总是具有实用意义的——真正具有实用意义或被设想为具有实用意义——并且常常是一种生活的必需”(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
汉代画像砖建鼓统领乐队
问题可以回来了。怎样把视觉标志与听觉标志合二为一,拼为一物?高高挺立的 “桩”,与声闻十里的“鼓”,怎样合成至高无上的“社”?插入云端的“桩”与响彻云霄的“鼓”,怎样合为祭祀主体?鼓之于柱,于何施措?于是,作为聚集中心的“社树”,渐与传达信息的响器“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合二为一。一面式样独特的鼓,被郑重其事设计出来了。悬于中梁,只手擎天,一声震地。至高无上的象征标志,呱呱坠地。这就是“建鼓”!
二、一根柱子托出中国

音乐的“樂”字,按照音乐学家的解释,就是“社树”类器物的象征。下面的“木”字,是树干象征,上面两边“丝”字,是经幡的抽象,即后来演化为羽葆、民间至今保持在大树上系红布条祈祥的飘状物。甲骨文的“鼓”字,右边描摹的是一人敲击姿态,左边中间的“口”字,是鼓腔,下面是鼓座,上面是羽葆状的盖。重要的是学术界对这个飘状物的解读。
一九六三年陕西宝鸡发现的“何尊”,中有一百二十二个铭文,其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一词。阿城先生在《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中解释道,“中”字是建鼓象形,中间“口”字,就是鼓腔,上下一竖,就是立柱。铭文“中”字上面,有两条飘扬羽带,与建鼓所系“羽葆”形状一致。“中”字下面,也有底座。可见现在的“中”字,是经过简化的。现代“中国”一词,也并非原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古代人的祭祀中心。祭祀中心在哪儿,哪儿就是方国中心。换句话说,“中国”是个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现代国家地域的概念,最早指的就是一个社区、一个方国的祭坛中心。后来,渐至转化为朝廷、国家乃至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按照这个顺序向前推,祭坛在哪里,社树在哪里,建鼓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中擎一柱,兴于社仪,达于方国,著于朝廷,彰于国家。逐层递进,势不可挡。
这种解读与音乐学家对甲骨文的“鼓”字和“樂”字的解读逻辑一致。无论音乐学家对“樂”字的解释还是文化学家对“中”字的解释,都可以看到建鼓的中心作用。音乐学、文字学、民俗学连接,使“中”“鼓”“樂”概念,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羽葆源自“社树”飘扬的经幡。张衡《东京赋》谓之“树羽幢幢”。建鼓羽葆之 “葆”,执掌仪式的太保之“保”,均附“衣”字边。甲骨文的“丧”“哀”,均藏“衣”,寓意移“灵”入“衣”,从“衣”显“灵”。目前所见最早的汉代“御龙帛画”,绘的也是丧葬“引魂幡”。所以,建鼓上的头盖,当是故俗。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社树”上飘扬的经幡,随着“社树”演变为“社稷”,逐渐演变成迎风飘扬的旗帜了。瓢状物的意义,陡然转高。“社树”演绎为“华表”,布条演变为“国旗”。中心广场上树立的旗杆与高高飘扬的旗帜,最终演变为国家象征。
曾侯乙墓出土建鼓复制品
有了夺目的“头盖”,“根底”也不能寒碜。曾侯乙墓“建鼓底座”青铜盘龙的“大制作”,后代宫廷木质高脚的虎座,是势所必然。从冠到靴,梳妆完毕,中心一立,俨然权威。羽葆、底座,双双达到繁华糜丽的程度。上下两端的“观赏价值”甚至超过中间的实用价值。不难看出,乐器一旦进入与祭祀相关的礼乐话语系统,势必一身雍容。于是乎,祭祀,合而为一;神圣凡俗,合而为一;礼器乐器,合而为一;视觉听觉,合二为一;“冬冬鼓敲,忽忽旗摇”,合二为一。鼓纛凝体,旗鼓相当。真是超级创意!建鼓竟然引出了这等大事。事有奇变,承托国名。

三、一根柱子擎起王国
建鼓的创造,大概结合了许多族群的智慧。《隋书 ·音乐志》载:
“建鼓,夏后氏加四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近代相承,植而贯之,谓之建鼓……又栖翔鹭于其上,不知何代所加。”
八面的、六面的、四面的、两面的,上下、高低、大小不等。祭祀不同方位的各路神仙,名称千奇百怪,一般人听来都有点晕。其实,说到底就是简单式样面向不同方位而已。另一方面,这也透露了乐官的心思。单面鼓转为不同方向,用到底,用到死,创造出一系列鼓型,就是宫廷乐官花费心思将祭器神秘化的一套说辞。不过,这还真让老百姓愿意亲近。西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至今保留着许多“面相不同”的鼓式。

雷鼗(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
战场上能够传达强大信息的只有鼓。建鼓是调兵遣将、发号施令的指挥棒。“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鼓为敲击者派生出一套身份附加值。杀声一片、呼声震天,谁能听见其他动静?嗓音早被湮没于鬼哭狼嚎中了。唯有响器,可以让冲锋陷阵、置嗓门于罔闻的战士听到。“一鼓作气”不是随便敲着玩的,是决定方国命运的“集结号”。命悬一刻,命悬一鼓!“四面疾攻,一鼓拔之。”所以,建鼓拥有专车,专设“司机”,掌鼓的就是掌军的。“吴起将战,左右进剑,起曰:‘将者提鼓挥桴,临敌决疑,一剑之任,非将军事。’”军中之事,皆决于鼓。恰如《定军山》中老黄忠所唱:“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决定身份的不是乐器,也不是制梆撑皮的工匠,更不是鼓点飞扬的乐工,而是令其发挥功能的场合!执仪人一锤定音。他们是什么人?巫师、萨满、释比、和尚、道士、乐师、族长、将军、元帅、诸侯、国王,一级级往上涨。一旦跃升礼法层面,鼓槌的分量,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日本鼍太鼓正面
日本鼍太鼓侧面
日本“太鼓”,韩国“建鼓”,图漆满体,通身华丽,底座繁复,羽葆庄严,不禁让享有原创权的中国人生出“且宜如此之丽”的感叹。中国业已失去的“华服”,“邦亲”依然壮丽!敲来敲去、槌来槌去的蓬蓬鼓膛,在异邦大礼上,依然承载皇室重托。古人把鼓称为“金鼓”“画鼓”“警鼓”“社鼓”,寄予重托,“喧天画鼓要他听”(辛弃疾:《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容不得素颜,容不得俯视,容不得委屈。
韩国国家博物馆展品建鼓
韩国建鼓与宋代陈旸《乐书》图录一模一样,说明宋代送给朝鲜宫廷的一套乐器,一仍其旧。天坛“神乐署”与故宫复制的建鼓,均以清代的《皇朝礼器图式》《律吕正义续编》为底本。而在日本和韩国,还是中国老式样,让人怀疑是否健在的建鼓——一眼望去没有被缺失感的古代绘画碾压变形的式样 —在异国他乡,依然腰杆挺壮。
结语:敲击心灵的点与面
二、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如果把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中心屹立的古埃及“方尖碑”,“旺多姆广场”由一千二百门青铜大炮铸成四十四米高的“凯旋柱”,日本京都“六月祭祀”五十米高的中心柱,印第安人通体雕刻图案、三十多米高的“傩柱”,基督教教堂的高大十字架,伊斯兰清真寺周边的尖顶塔楼,与秦始皇融六国青铜铸成的铜柱,唐武则天倾天下之财铸造的“通天柱”连接起来,就会意识到一根高大柱体的非凡意义。然而,只有中国人把这根柱子与另一个象征权威的响器连接起来,构成一件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合二为一的乐器。
伊斯坦布尔大清真寺的高大柱体
法国巴黎凯旋柱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古埃及方尖碑

作为乐器的“鼓”(艺术)、作为礼器的“鼓”(制度)、作为法器的“鼓”(宗教)、作为兵器的“鼓”(军事)、作为报时的“鼓”(工具),都有不同面向和不同维度的解读。用之于国,则社稷昭然;用之于军,则整齐划一;用之于礼,则纲纪辨明;用之于仪,则信仰皈依;用之于艺,则锣鼓喧天。各取所需,兴会淋漓。器物在不同场合,转换功能,是礼仪大于,还是信息大于功能,抑或快乐高于一切,全看语境。
乐器上的每个部件都有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一个权力构图,这样的响器不多。汉族有三件每个零部件都有深刻寓意的乐器:编钟、古琴、建鼓。三件乐器的每个部件,都有专有名词,都有文献注疏,都有历史内涵,都有特殊寓意,成为超越音乐、独享尊宠的器物。这些解读点就是古代知识系统与现代乐器学的最大不同。
动静差不多的鼓,千姿百态,值得一说再说,盖因背景不同。汉代之后退出历史舞台的建鼓,于二十一世纪再次敲响了警钟。二〇〇一年和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雅乐”由韩国和越南申报,而雅乐指挥,就是建鼓。孔子以及祭孔仪式毫无疑问属于中国。这让中国文化部门意识到“文化安全”问题。捍卫遗产,重整雅乐。建鼓被重新树立起来了。山东曲阜孔庙、天坛神乐署、中国音乐学院、杭州浙江音乐学院等机构、学府,相继组建“雅乐”乐团,就是这样国际背景下的回应。一个话题,因时而异。建鼓于先秦与汉代高度发达后逐渐退出舞台,说明帝国权力的衰落乃至不得不让位于各式响器的平民化追求,反过来说,它的重新登场也说明了中国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符号并将其重置中心的聚力意义。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越南民族博物馆展出的民间社柱
越南民族博物馆展出社柱的中部
故宫仿制建鼓
天坛神乐署仿制建鼓

将单个的鼓置于系统,满足了民族志书写中追求的点与面的连接。敲敲打打是件简单的事儿,要把敲敲打打说出个所以然来,也并非易事。这样的滚动性敲打,抵消了历史叙述中雅乐的沉闷,体现出置响器于历史话语系统的连接思力。人类学在鼓皮上敲打的就是心灵的点与面上的不同凡响。
*文中图片未注明出处者均为作者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张振涛_一鼓立中国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