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著名诗人秦观以酒来发泄对现实的极端不满,他一边饮酒,一边执着蟹螯,边饮边吃,边吃边醉,配雷州半岛的蟹佐酒,洗掉了他多少忧患和烦恼。秦观在海康写下饮酒诗四首,其中”左手执蟹螯,举觞属云汉,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又作海康书事十首其中:”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一日三四迁,处处售虾鱼“。好一幅海鲜之乡图帛。
南宋高宗建炎宰相李纲上疏抗金,但遭弹劾,被移海南万安军。后奉德音蒙恩听还,北归经海康时与儿子李宗之在海康天宁寺宝华堂对饮。并写下了“九日与宗之对酌怀梁溪诸季”诗作其中:“且把红醪尝紫蟹,何须白发对黄花。”又“山果海鲜多不识,却须传与北人夸。”将他与儿子在当地把酒吃红蟹,及所见所闻的本土海鲜及果子都写进了他的醉诗里。抒怀尽表,真恨不得立即将这些海鲜和岭南佳果告知远方的亲朋戚友。
位于雷州半岛东侧的吴川临海地域物种优良、衍生各种海鲜名食。其中“芷寮醉蟹”尤为著名,芷寮红蟹盛产于附近海域,是吴川最佳海蟹。邑中百姓捉回红蟹,便用酒糟存入土坛内,浸至逾月取出即可食用,饶有风味,谓之醉蟹。岭南状元林召棠为此作了醉蟹诗一首,其中“执杯持螯螯,足了一生事,况此酒兴蟹、酝酿使之醉”。之佳句,脍灸人口,足见醉红蟹之风味,沁人心扉,吃后真是“乐不思蜀”。
邑中孝廉吴河光竹枝词云:“恰好墟期逢廿四,芷寮红蟹胜南三”,道出醉蟹之风味,为吴川之美食佳肴,闻名乡邻。
关于“海鲜”的诗句有哪些?
1,《莆阳歌五绝 其一》元代 何中 两两筠篮湿暖烟,窄衫短鬓袅行肩。
到门迎著郎来早,待向街头卖海鲜。
译文:热气中成双成对的竹篮已经浸湿,身着短袖鬓发细长及肩。
到门前迎接早来的郎君,等着一起去街头卖海鲜。
2,《送丁太初温州蒙古字学正》元代 吴当 荐豆登霜柚,充庖载海鲜。
洞箫吹月下,玉树立风前。
译文:草里都是豆子和成熟的柚子,载着供作食用的海鲜,在明月下吹奏着短萧,树木挺立在微风中。
3,《述怀 其二》元代 唐桂芳 战北多人醢,时危乏海鲜。
将军闻号令,警急要戈船。
译文:因为北方战事死伤无数,时局危机海鲜食物匮乏。
将领听到军号声,紧急的出动战船。
4,《福安书事 其七》明代 何乔新 去年赈济仰官储,今岁官储半粒无。
捕得海鲜将换米,可怜孤溆遇强徒。
译文:去年赈灾的救济粮是官粮,今年的官仓却没有一点储粮。
捕捞到海鲜去换大米,可是却在河边遇到了强盗。
5,《捕蟹辞 其五》明代 屈大均 扶胥多蟹况霜天,不独河豚甲海鲜。
春蜕何如秋蜕好,拾来螯跪软于绵。
译文:扶胥城里有很多的螃蟹,河豚并不是海鲜中最美味的。
春天蜕壳的螃蟹不如秋天的好,捡来螃蟹爪子像棉花一样软。
...
求:与海鲜有关的成语或者诗词歌赋。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关于“虾”的诗句有哪些?
咏虾诗100首 一 戴盔披甲舞长须,刀剑随身一勇夫。
莫道弹腾方寸地,自凭豪气走江湖。
二 诸友生来志趣同,洞庭湖里练刀功。
有朝一日归东海,化作吞云吐雾龙。
三 共死同生三结义,随携刀剑五湖游。
寻源探底常求索,他日成龙志可酬。
四 怪事咄咄费琢磨,江边随见钓虾多。
谁知我却遭虾钓,俘得诗人唱赞歌。
五 早年家住近江河,识得龙虾智慧多。
欲倩丹青为画相,常从梦里苦缠磨。
六 河虾自有成龙志,苦练江湖不记年。
今日舞须腾股海,为将牛市向人传。
七 无论江河浊与清,自凭求索历征程。
纵然风浪添三尺,亦不逢人叫不平。
八 利刀时带有玄机,强受恭维弱受欺。
漫道吾身腰不挺,挺腰刺破霸王衣。
九 须舞刀挥勇向前,困时即在草边眠。
追求数载缘何故,他日成龙可上天。
一○ 滩干水浅暂栖身,苦里求生不计春。
他日随涛归大海,便和龙女喜相邻。
十一 节自先天志自高,不图称霸也操刀。
欲成翼手无他顾,一跃冲将万里涛。
十二 本是江湖自在身,弹腾柱壁有由因。
清泉接过齐翁笔,视网捕来纸上陈。
十三 昨宵几个江湖客,结伴玩缨舞短。
今日池塘无觅处,原来栖在纸中央。
十四 潜入江湖岁月深,谁能解得化龙心, 风波历后刀犹利,不向人前诉苦音。
十五 琳珑小巧志尤尊,敢向狂涛恶浪奔。
养得匣中刀剑利,欲随红鲤跃龙门。
十六 无论在河在海中,终归桌上立殊功。
他年有幸油锅死,赢得人夸第一红。
十七 养殖场中我有名,网箱环绕合同声。
欲知些小通神处,闹市摇身变孔兄。
十八 一杯酱醋一杯醇,我不登台枉自陈。
谁道区区无用处,当年宴款晋和秦。
十九 生存安乐应知足,甘与汀兰共洞庭。
曼舞招来天外鸟,徐行摇动水中星。
二○ 漫言手腕弱如弦,水里轻摇可动天。
只剪沿途羁绊草,不捞权势不捞钱。
二一 不善吹牛不善歌,敢朝腐败动干戈。
只求刺处刀儿准,岂怕生风起恶波。
二二 成龙去海不辞劳,世代相传袭战袍。
自侍弯弯双剪利,拓开羁绊逞英豪。
二三 邀得二三便出征,灵犀通处自无声。
同归大海缘何事,愿护龙宫作一兵。
二四 往日雌雄总叫公,恐缘动辄斗刀功。
今朝知是和谐世,礼貌当先爱鞠躬。
二五 不甘寂寞在池塘,求索新途着武装。
大志藏怀不肯说,劈波斩浪到南洋。
二六 青虾曾似细商量,结队成群出小塘。
腾跃清泉萱纸上,好期善价挂中堂。
二七 一甩长缨欲缚谁,江边横眼展雄姿。
挥刀怒指烟囱处,污染源头是惩时。
二八 个个成龙志不迷,欲奔东海顺山溪。
今朝得与清泉伴,都说从兹不姓齐。
二九 志欲成龙果是真,缘何流落洞庭滨。
无言犹自投横眼,未得机缘莫问津。
三○ 细细草尖栖八友,区区岩缝度三冬。
休凭体小评无用,浅水滩头敢戏龙。
三一 漫道身微不可珍,成龙大志更何人。
寻源探底无伦比,最是心肠洁似银。
三二 知君善忍利名轻,深浅由来未作声。
今日哪桩看不惯,还将两眼向谁横。
三三 闻得几多清说浑,常承委屈把声吞。
恐因口舌生横祸,苦把缄藏教子孙。
三四 小心谨慎世人知,未见兴风作浪时。
终日周旋为底事,串通百万组雄师。
三五 舞缨携剑走沧浪,不厌江湖岁月长。
怜得鱼翁三日饿,疗饥愿作一杯汤。
三六 盔甲吴钩绶带长,江湖岁月总茫茫。
此身正惑堪何用,桌上攻关破铁墙。
三七 江湖出入自从容,天赋刚柔节似筇。
剖腹休言未见胆,敢从浅水戏骄龙。
三八 月趁河清浴影时,未防龙仔觑幽姿。
更携刀剑悄悄近,欲夺蟾宫第一枝。
三九 为护龙宫海域巡,浪中拼搏不知春。
偶然罹难沙滩上,赤胆犹存死后身。
四○ 一身老茧世间奇,苦练江湖志不移。
誓信工夫成就日,便为换骨化龙时。
四一 昔年白石堂中挂,今日清泉笔底迷。
四海为家君未解,杜鹃归去向谁啼。
四四 不慕人间蜀锦新,年年唯把战袍珍。
随身带着针和线,未见何时补甲鳞。
四五 对虾细细作商量,奥运新闻到岳阳。
能否双双须剪短,恐传火炬不宜长。
四六 持针带线欲何之,莲叶荫前苦构思。
闻说人间风雪冷,缝成锦绣送贫姬。
四七 君山岛畔数年栖,记得湘妃抱竹啼。
今日莫非尧舜至,新桥盛景使人迷。
四八 自从得令卫宫畿,警戒之心世所稀. 时记当年鏖战日,终身不肯解鳞衣 四九 更深独自卧河床,伴草和衣绶带长。
闻说人间多色鬼,多年不敢解罗裳。
五○ 小隙冬来可共潜,数年同处未生嫌。
偶争一草便相斗,买断朋龄不惜廉。
五一 一弯新月落桥边,惊煞群虾未敢前。
恐是钓钩凭晚下,人间骗局令心悬。
五二 天旱沟渠水渐空,群虾流落小坑中。
并非贪耍忘生死,誓作苍龙唤雨风。
五三 摸爬滚打志藏胸,那管溪流泻势汹。
恐是小塘留不住,终归大海化苍龙。
五四 长江此去海还遥,为底辛劳志不乔。
因见农夫提水苦,化龙吐雨润禾苗。
五五 望子成龙代代传,顺溪求索路三千。
斑鸠莫唱天阴苦,雨打风吹志更坚。
五六 日凭桃瓣觅仙津,夜伴沉江月一轮。
天上人间全识得,无非名利重红尘。
五七 岂知宏愿已成空,犹自奔劳大海中。
记否当年湖汊里,还余几友志相同。
五八 江湖漂泊梦难香,昨日楚中今日湘。
但得成龙如素愿,不辞辛苦到南洋。
五九 闻说海鲜胆亦寒,成龙未遂命归盘。
应知美味撩官企,枉怨攻关桌上餐。
六○ 平日携刀仗义行,几多豪气在横睛。
今朝且...
下雨天三五好友在一起吃火锅的诗词有哪些?
一三五围炉热气腾,肉蔬海鲜煮香浓,窗外尽情淋漓雨,盘空杯尽酒无踪。
二围炉而坐皆需暖, 无关四季热与寒。
管它王旗插谁山, 只顾汤里寻仙禅。
麻辣生猛除积淤, 鲜香入骨脱俗凡。
谁说江湖无豪客? 挽袖捞衣远近来。
三红汤锅里捞世界, 九宫格里分乾坤。
不谈春夏秋冬事, 遣兴纵情任胡来。
涮三烫四随你便, 吆五喝六图自在。
只缘佳人身边坐, 谈笑声声乐高台。
四两江灯火终无眠, 山外城里香入怀。
桌前总有碟成山, 炉火处处时时燃。
火锅都说重庆好, 最喜古法尚自然。
满屋皆是四方客, 鲁祖含笑送福来。
五白秫新收酿得红,洗锅吹火煮油葱。
莫嫌倾出清和浊,胜是尝来辣且浓。
描写琼州海峡的诗句
南海明珠——海南岛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蜜等,在不同 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等名贵海产品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蕴藏量也非常丰富.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有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 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游泳胜地牙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 手.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有关莲的诗词歌赋?
这里有三十七首 《姑苏诗草》 丙戌新正,余适姑苏。
金粉福地,今又胜昔。
寒冬寂寂,山茶夭夭。
微蒙时来,艳阳时开。
老街飞檐,掠数朝繁华,新街金壁,映一代盛世。
老号新张,店列香飘,吴侬软语,水韵在耳。
余流连观前,徜徉十全,登沧浪名亭,步角直古镇,品得月楼,尝陆稿荐,饮三万昌,享采芝斋,虽耳如瞽而心意甘。
其间,趋古吴轩置小白云笔、澄心堂册、苍佩室墨各一,凡有吟咏,辄记笔墨,逾旬而归,竟成小集。
翻阅前后,姑苏几日仍历历在目也。
一(上平七虞) 春寒料峭谒古吴, 艳艳山茶傍路铺。
无限妍姿无客驻, 俱接旧纸换新符。
二(下平七阳) 得月楼中鱼味美, 采芝斋里果干香。
观玄妙观无玄妙, 转运无非转肚肠。
三(下平八庚) 阔路往东又往东, 姑苏城外有新城。
莲香荷韵满天地, 楼宇尽言欧美声。
四(上平七虞) 何缘岁尾访姑苏? 为伴新人拜舅姑。
燕赵吴中千里远, 转天冻柳嫩芽呼。
五(下平八庚) 斯文百代见遗风, 文正公仍有笑声。
此校姑苏冠古吴, 竹拥桃李育文亨。
七(下平二萧) 香烛云烟红泪烧, 一丛更比一丛高。
新正百姓宗祠聚, 叩罢诸神叩祖祧。
六(上平一东) 漫度人生卅夏冬, 崎岖情路海天同。
衡阳雁去无留意, 巴蜀人归少信通。
诗笺重重星似泪, 前缘历历月如弓。
姑苏此夜添新岁, 新妇此生可意中? 八(七虞) 楼群如浪破城出, 郊舍村居次第无。
列祖迁居寻罅隙, 残砖片瓦算归途。
九(下平一先) 青裤香烟舞粉衫, 新正庙宇打金莲。
金钟击节神魂净, 吴语踏歌日月鲜。
十(七阳) 山茶古竹微蒙暖, 春水孤亭草木张。
沧浪新正登远客, 濯缨濯足濯新觞。
十一(十一真十二文) 单层花似靥, 双叠瓣如唇。
艳艳燃冬至, 羞春唯此君。
十二(四支) 寒村冬寂寂, 小院日迟迟。
数点腊梅花, 隔墙香有时。
十三(七阳) 桂花金嵌玉颜光, 松子核桃赤豆镶。
粘友粘亲新岁至, 姑苏户户作糕忙。
十四(五微) 糯米黄糖百果堆, 大锅旺火汽蒸扉。
沈家今日春闺嫁, 如磨巨糕馈四围。
十五(六麻) 舞爪张牙颐气发, 今朝恶女回娘家。
可怜远客家千里, 夜半寒灯映泪花。
十六(十蒸八庚) 淫雨凄风侵客舍, 薄衾冷壁瘦孤灯。
寒山寺远空门近, 醉梦如霜覆新正。
十七(去声一送) 连夜风声连夜雨, 一番春梦一场空。
三十尘土功名去, 一世悲欣逝水中。
十八(十四寒) 隔窗咫尺阴风吼, 共枕三更薄被寒。
夜雨滴阶频碎梦, 故园遥念怎凭栏。
十九(十蒸) 连天夜雨润新正, 自古姑苏稻米兴。
此岁留恋思次岁, 与谁共醉看花灯? 二十(六麻) 姑苏夜雨放山茶, 暗渡幽香醉万家。
此日霖铃惊客梦, 人生处处是天涯。
廿一(十灰) 春阴乍霁春风起, 新岁新天一并开。
已过新正谋事业, 茶香渐散少人来。
廿二(二萧) 阿婆宠爱外公娇, 姨舅呵呼自幼刁。
无赖无端狮虎吼, 一家节庆一时消。
廿三(四支) 子畏乡邻云角直, 虹桥漫架各合时。
飞檐旧幌清波绕, 船头散客是鸬鹚。
廿四(下平一先) 角直迎门距角端, 四方洞晓镇河川。
日巡一万八千里, 福水寿山财路坚。
廿五(去声八霁) 地旷斜塘人且稀, 手机车上袋中离。
应知无友温新岁, 借我百多短信睇。
廿六(下七阳) 枇杷雨打腊梅香, 阔叶绿肥数点黄。
几日留恋栖黛瓦, 千般景色过儿墙。
廿七(上七虞) 新正好雨润姑苏, 烂绿扑眸戏碧湖。
北望神州千里外, 茫茫大雪覆津沽。
廿八(一东) 针肤砭骨新正雨, 冷魄寒魂夜半风。
俱道姑苏金粉地, 何如燕赵酒香烘。
廿九(下平七阳) 始悟并州是故乡, 姑苏城外望渔阳。
河鲜不比海鲜亲, 吴语难及赵语刚。
三十(上平七虞) 故土并州今始悟, 姑苏城里望津沽。
河鲜不比海鲜亲, 吴姝难及燕赵淑。
卅一(下平七阳) 姑苏傍路尽香樟, 风雅无边霸四方。
过客岂知一步绿, 银钱六步阔街当。
卅二(上七虞) 漫漫雨飞别古吴, 茫茫雪舞返京都。
回眸几日他乡事, 半喜半忧欲语无。
卅三(入十五合) 沈女财迷泡饭吧, 直奔自助散沙拉。
小盘建塔凌云起, 尽是青瓜贱果杂。
卅四(下平一先) 绚烂无极七整年, 窈窕淑女忆当年。
当年多少青春事, 俱伴秋凉到眼前。
卅五(去四置) 沈女今朝学建筑, 沙拉抹缝果砖积。
餐厅自助争多取, 高塔凌云皓手出。
卅六 毕竟盘中鲈味鲜, 樱桃小口舞翩跹。
中秋更有良人伴, 举箸两三已半边。
卅七(下一先) 沈园风色自无边, 娴静香樟映睡莲。
好雨知时温黛瓦, 运斤造化辟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