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彭敏年龄
35岁。
彭敏,男,1983年生于湖南衡阳,2002-2009年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硕士。
2015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与李剑章组成的“PM2.5”组合,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
2017央视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亚军。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选手有年龄限制吗
展开全部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因此,没有年龄限制...
中华好诗词年龄最小的是谁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一】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在近日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上,16岁高颜值少女武亦姝凭借出色的古诗词底蕴和 “飞花令”表现走红,答题时娴熟优雅的她,被网友们感叹“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 有想象。
”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诚如《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 教授蒙曼所说,诗词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载着作者的人生阅历。
因此读诗不仅仅是读诗, 更是读人,是读心。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日前正式公布,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在答记者问时,发言人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生活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诗意也是。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一位网友关于“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读诗歌”的问题下,得票数最高的答案是这样说的: 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诗句,还 是让他跟着广场舞一起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记忆是“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还是“叫姐姐一声美女,姐姐就给你糖吃啊”?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当你处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 熟于心的诗,触发了共情的钮,才能懂得诗词之美。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至少你“读过”。
当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会明白什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日湖边纳 凉,看风乍起,才会感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虽然我们的生活日渐浮躁喧嚣,好在,诗还活着。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二】 它唤起了高中毕业之后的观众对诗词之美的欣赏。
高二分科以后,我母校的早读课是每周三天英语两天语文,20分钟的早读课当然会有人急急忙忙赶作业。
当年我还是语文课代表,至今还记得,只要在讲台上带读《春江花月夜》,背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附近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停笔,或者笔还没停下,声音已经加入进来。
我们班当年男生虽然不多,声音却都很好听,刚好能压住妹子们柔婉的声音,诵读声就特别动人。
我还记得某一天第一节是数学课,我们数学老师人称范公子,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地等我们背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把三角板往讲台上一放,说“哎呀谢老师教的班就是不一样,背得多好听啊。
” 看《诗词大会》的时候,我遇到稍有印象但想不起来出处或者上下句的诗词就会查一下,看到全诗心下会恍然大悟地“哦~”一声,然后脑子里就过电影般地浮现出上课时老师们描绘的意象。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就算是被楼上一些答主吐槽的太祖诗词出现频率过多,有些词写得也是真好。
全场齐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时候,还是挺燃的嘛。
四位点评嘉宾也都是很好的语文老师,直抒胸臆做科普,有感而发不矫情。
尤其康震老师,真的称得上一句“出口成章”。
再则,这个节目老少咸宜,选手的个性都很鲜明,场上互动也尽力营造了一种围炉而话的亲切氛围。
我特别喜欢选手自我介绍开场时的那句定场诗,真的能看出每个人的个性。
比如争议很大的张淼淼,我也觉得小姑娘情绪太外露了一点,但她每次上场,虽然穿着精致的汉服,妆发搭配得也很温柔,定场诗可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啊。
情绪管理注意一点,其实也是一个挺吸粉的反差萌人设。
武亦姝的自我介绍“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就显得很洒脱,妹子也给人一种不太在乎比赛结果,享受过程以文会友的感觉。
舞台特效虽然拖沓了一点,整个节目的舞美和配乐还是赏心悦目的,我春节这几天在宿舍,经常把b站上的合集外放当背景音乐。
最后夸奖一下董卿姐姐的主持功力。
我前两天还在跟基友吐槽董卿的古典文学功底不低,不仅所有题干念得抑扬顿挫,流畅自然,而且点评嘉宾抛出的梗也能接上,偶尔还能来两句应景的诗词配合采访。
对比一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某当红小花旦当年演红楼梦的重要女配,之后上节目强调受训多时,结果连判词也读不来(摊手)。
感觉国内知名女主持除了董卿,其他人来主持这个节目都会有点违和。
而且董卿的妆发真是一期比一期好看啊QAQ 有时间再来补充,期待第三季能够完善赛制,减少运气分~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三】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于春节期间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更是实力“圈粉”,被网友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者表示,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不靠颜值靠才情 年轻学子频获赞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念...
中国诗词大会读后感第二段怎么写?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于春节期间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更是实力“圈粉”,被网友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者表示,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不靠颜值靠才情 年轻学子频获赞“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念出《诗经·七月》中这句名句的,不是学者教授,而是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高一女生武亦姝。
她在2月1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战胜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成为新擂主。
诗词量2000首,答题时气定神闲,还有高颜值,有网友感叹武亦姝“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这位把陆游、苏轼、李白封为自己“三大偶像”的“00后”说:“喜欢诗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现代语言中很难找到。
”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像武亦姝这样的高手还有很多——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用文言文写作,小小年纪就有不俗的诗词积累;上海文来中学学生侯尤雯,2岁开始读诗,曾获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一等奖,为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北大博士生陈更,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是连续多场的擂主……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等学者,也因为在节目中对古诗词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精彩点评,受到网友热捧。
网民“月亮abby”说:“看了节目,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诗人的胸怀,原来中国古诗文这么有趣。
”除了擂台上那些“行走的诗词库”,节目中的“百人团”也值得尊敬。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说,“百人团”选手绝大部分是年轻学生和各行业的普通人,年龄上以“90后”“00后”为主,有些是父母比赛子女看,有些是子女比赛父母看。
“古诗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古诗词能与年轻人情感共鸣武亦姝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读《放翁词》,她能够感知陆游性情中可爱有趣的一面,他的作品有一种很特殊的温柔和深情,有时候也可以很明快、很清新;而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读东坡词让人有好心情,不知不觉中,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基于对心态、社会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其中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共同体验。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李定广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古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
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在《中国诗词大会》近日一场比赛中,选手王轶隆身患癌症的母亲病情出现反复,王轶隆决心暂别赛场为母亲尽孝。
李定广认为,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传承品德与精神。
“爱国、爱家、爱生活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可以在年轻人中间引起共鸣。
”专家还表示,雅与俗此消彼长,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也能够让年轻人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对抵御粗鄙的网络语言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该如何学习古诗词?公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体会不到诗词的意境和美感,留在脑子里的不过是文字符号而已,且只会让学生觉得“好难”“没意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说,不能像教外语一样,去精确分析一首诗词每个字、句的意思,或是用现代汉语把诗词解释得太直白。
“每一首古诗词,不同人应该有不同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
李定广说,教师应更多阐释诗词的美妙之处,从艺术和情感两方面讲明其美在何处、妙在何处,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专家表示,公众关注诗词大会,其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
传统文化教育需进一步切合时代,精心选择内容,并利用现代传媒方式进行传播,也不排斥健康的娱乐化形式。
从社会角度而言,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促进。
陈更在诗词大会提到的一句古诗,大概是已知什么什么大,还怜什么什...
展开全部 请参考下文:当然是00后武亦姝,在首轮拿下317的高分后脱颖而出。
紧接着她又在飞花令里滴水不漏,在大学语文老师王子龙手下拿下一城。
而抢答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她反应灵敏,率先拿下五分完胜强敌彭敏,取得了最后的冠军。
这位曾靠“飞花令”出口成章、圈粉无数的00后美少女,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武亦姝 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能熟练背诵2000多首古诗词,写得一手好字,这位16岁少女的从容淡定,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读背景,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
她借强大实力和淡定气魄,一路过关斩将,迅速“圈粉”。
网友纷纷为她的才情所折服,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主持人董卿谈这个节目说, “当一群真正有才学,又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倾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每个人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人生,这就是一场狂欢。
” 其实,除了武亦姝之外,这档节目中还有很多值得记住的“牛人”!《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覆盖各行各业,从全国5万多名诗词爱好者中遴选出106位诗词达人组成选手团。
这些选手覆盖7-60岁各年龄段,他们中既有中国人,也有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既有个体户、企业白领和诗人,也有公务员和退休教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诗词大会》中那些“有故事的人”。
王轶隆第七场选手王轶隆的故事,源于一个意外被揭开,却格外动人。
原本应该上场的选手帅克,由于突发喉疾无法参赛, 25岁的王轶隆作为顺位选手自动替补,在台上,他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的他,原本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但他为了陪伴患有癌症的母亲,毅然选择回到抚顺家乡,与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主持人董卿在现场告知了王轶隆,他的母亲就在比赛期间要进行手术,他毅然决定放弃比赛回家陪伴母亲。
陪伴是最好的尽孝,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王轶隆的选择温暖了荧屏内外的平凡人心。
白茹云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清贫的家境和病痛的煎熬没能打垮她,以诗词为精神良药,她用朴实乐观直面生活的考验。
她说,自己从诗词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她与诗词最初的结缘,并不十分美好。
她的弟弟8岁时,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发作的时候,他就使劲打自己的头,打得头都破了。
白茹云作为长姐,需要看护弟弟,她抓住弟弟的手,不让他打。
最后没有办法了,就给弟弟唱着背诗,弟弟听了,就安静下来;弟弟再哭再打头,她就再背。
她说,那段时间,积累了很多诗词。
6年前,她也生病了,得了淋巴癌,需要到石家庄省四院做化疗。
为了省24块车费,她放弃村里直达石家庄的大巴,早晨5点起床,辗转换车5次,上午10点才能到医院。
她说,生病是非常耗费钱财的,她的丈夫需要在家干活挣钱,她就一个人带着钱到医院治病。
那段时候,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在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就这么把一本书看完了。
做完化疗以后,她的鼻子、眼睛、耳朵、嗓子都出了问题,耳朵听不清,眼睛老流泪,声带发音也不好。
但她还是自信地站在了《诗词大会》的现场,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
她说自己现在还是带瘤生存的状况,但觉得很幸运。
所以,她一出场,就念了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她那么豁达,现场的主持人、嘉宾、选手却都心疼地哭了……网友们说,泪流满面地看完,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一言难尽”。
在温暖的比赛现场,白茹云却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她说,还是保险一点吧,身体重要,我已经不在乎美丑了。
可是,这样的她又怎么会丑呢?重要的是,经历了这么多,她还能笑着说起这些事,能够和年轻人一起挑战自己,展现自己对诗词的热爱。
白茹云在现场的表现也让人惊叹。
她全程非常淡定地答题,不骄不躁,一笔一划。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多次夸赞她答题时的淡定从容: 在讲解毛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郦波老师说,白茹云现在的心态,与毛主席在写这首诗时的豪迈和气魄相似:那是一种跨过所有障碍之后的淡定和胸襟。
白茹云的确经得起这一番夸赞。
她答对了全部9道题目,拿下了285分的高分,也只是微微一笑。
郦波老师感叹道,白茹云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虽然没有读多少书,却在生活的修炼中,成了这样一个淡定从容的人,值得我们很多人反思。
最后,白茹云以微小的差距败给了姜闻页,她还是笑嘻嘻的,真正的宠辱不惊。
在舞台上的最后一分钟,她还不忘鼓励别人,为他人带去力量: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我们活着就好,活一天,就高兴一天! 这样一个经历了重重磨难却依旧健康乐观的人,怎能不让人敬佩!她虽然失败离场了,现场的观众却一致鼓掌为她叫好。
黄明霞相似的还有一位,主持人董卿受访时曾提及, “我记得百人团里有个选手叫黄明霞,她是一个普通农民,学历只有初中。
她曾经是乳腺癌患者,因为病友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她也慢慢受到影响喜欢上了诗词。
治疗期间很痛苦很烦躁,诗词...
怎样留住古诗文童子功
怎样留住古诗文“童子功”?1、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
2、不带功利地、发自内心地喜欢古诗文,享受它们带给心灵的陶冶和感悟,这才是古诗文的“正确打开方式”。
3、功利的目标不利于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与认知。
充分给予自由和空间,给予耐心的引导,让学生从小感受古诗词的意境,才是关键所在。
春节期间热播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尘埃落定。
有关古诗文教育的话题,却不该昙花一现,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
有人说,诗词大会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有人说,它更多只是一场表演,并不能改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式微的现实。
而更需要关注的是,在节目播出后,各种古诗词培训班又扎堆涌现,不少家长大有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下一个武亦姝和陈更的架势。
今天,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善待传统文化?又该怎样为孩子们留住古诗文的“童子功”?节目的热播及部分选手的成长轨迹,又会对学校、家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带来怎样的启发与借鉴?古诗文教育的有用与无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引来最多话题的是,夺得总冠军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
这位“00后”少女的古典气质、机敏反应和从容心态,让很多粉丝惊呼她“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
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确,如果说武亦姝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别人的书架上摆的都是数理化习题,她还有一本诗词;别人崇拜当代富豪明星,她称陆游为“男神”。
不只是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里,多位“00后”上海女生亮相,清一色的学霸,也是气质清雅、态度沉着的小美女。
上海中学高二学生姜闻页,被问到快要高考了为什么还来参加节目录制时,回答说因为喜欢诗词而且“学有余力”。
而她的高考志愿,竟是与古诗词并不搭边的金融专业。
文来中学初一女生侯尤雯才13岁,是从百人团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点评老师口中的“‘娉娉袅袅十三余’,正是豆蔻年华”,年纪虽小,却一样表现不俗。
大量的古典诗词记诵积累,熏陶出了她们身上的某种共性气质,也涵养着她们的价值观、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
即使身在比赛场上,她们身上也都没有常见的争强好胜、少年意气、敏感紧张。
选手当中的大部分人,每天读诗词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
”对此,有学者评价,不是因为古诗文能够带来升学评优的便利,或是赢得竞赛荣誉、炫示聪明和成功,只是不带功利地、发自内心地喜欢古诗文,享受它们带给心灵的陶冶和感悟。
这,才是选手们的共同之处,也是古诗文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如蒙曼谈到的,对于这个节目的大部分选手来说,“重要的不是诗词的储备量,而是对诗词的爱,不是为了背诗词来参加这个比赛,而是为了享受诗词而来。
”铺展人生底色,找到文化认同《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不少家长立下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下一个武亦姝和陈更的念头,要求自家孩子多背古诗,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古诗词培训班。
对此,专家们虽有欣喜,更多担忧。
在他们看来,幼儿学古诗重在培养语感、陶冶性情,注重形式多样,绝不应该抢先早学、硬背,不能跟风,盲目增加孩子负担。
贾炜就提醒家长说,学古诗文不是越早越好,超前让孩子背诗不符合脑科学发育规律。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古诗文教育的特点。
“真正喜欢古诗文的,可能在学生中只占30%,其中真正出类拔萃的又只占喜欢者中的30%。
”贾炜说,中小学阶段,古诗文教育是从学生的兴趣、习惯入手,不是让孩子简单地背诵,而是在与古人对话中提高审美境界、寻找文化认同。
在古诗文积累的过程中,教学形式和评价都要多样,切忌盲目的早学、抢学,死记硬背,把培养的过程变成应试技术。
节目中选手的表现之所以引人瞩目,也不在于成绩高低,而是在传统文化熏陶下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良好素质。
有学者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从兴趣入手,以志向的培养为重点,以健全的人格培养为目标,既不随意拔高要求,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又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让有兴趣的孩子“长板”做得更长。
在孙玉磊看来,在不同的阶段,学生所接受的古诗文教育应有区别,“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培养他们风雅的气质。
在中学阶段,可以通过开设不同层次的诗词选修课,让感兴趣的同学逐渐提高对于诗词的鉴赏程度。
教育的过程当讲求科学性。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看到,如今,全国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注重在古诗文教育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抓住重点意象,对低年级孩子,用画“诗画”、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办法,增...
00后少女作家有哪些
展开全部 唐宇佳,女,00后,2004年9月1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初中学生。
7岁开始发表作品,9岁加入中国诗歌学会(年龄最小),11岁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目前全国省级作协最年轻会员之一;第八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在《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福建文学》《绿风》《黄河文学》《西湖》《风流一代》《年轻人》《重庆晨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童话、诗歌、小说、散文300多篇。
荣获韬奋基金会第四届龙少年文学奖、第七届中华文化创意少年奖、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奖、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金奖、“中华情中国梦”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全国性大奖100多个。
出版个人作品集《最少年--唐宇佳微作品选》《少年红》、合集《00后九人诗选》,均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北大图书馆等收藏。
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重庆晨报》、《都市热报》、《下一代英才》、台湾《葡萄园》、美国《华人》等媒体对“最少年”现象及唐宇佳给予重磅推介,被誉为“最少年”“全国十大少年作家”“00后代表诗人”。
(参见百度百科唐宇佳词条)...
什么样的学霸能考入北大
展开全部2017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录取内地本科新生2819人,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17人(空军15人、海军2人),港澳台学生71人,来自3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320人。
高考统招方面,北大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录取各省份文理科前十名逾360人,绝大多数生源省份录取文理科前十名人数超过一半。
今年,北大本部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录取191人,录取人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共有497名考生通过“筑梦计划”获得了加分认定,比去年增加了13%,最终有97名考生被北大录取。
通过“国家贫困专项”和“筑梦计划”圆梦北大的学生超过10%。
在今年本科新生中,通过“国家贫困专项”和“筑梦计划”录取的学生占10%,生源学校中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占45%;少数民族学生占比也为10%,他们来自赫哲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毛难族、仫佬族、纳西族、畲族、土族、锡伯族、彝族等约三十个少数民族。
2017级本科新生的男女比例约为6:4,在新生年龄方面,北京大学迎来了340名“00后” 新生,其中最小的是2003年5月出生的北京新生,刚满14周岁,即将入读元培学院。
同时,在报到当天,外国语学院的王同学、洪同学、韩同学,物理学院的崔同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周同学以及政府管理学院的郭同学将迎来了自己的生日(预祝这几位同学生日快乐^_^);其中来自江西鹰潭市第一中学的崔同学说,“我在这一天成为了北大的新生,这是新生活的开始,也是我18岁成年时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再看看院系人数:“大信科”稳居新生人数之首,“兼容并包”的元培学院紧随其后,外国语学院以微小差距成为各院系新生人数的第3名。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古文博学院、艺术学院的新生则是校园里的“珍稀动物”,学长学姐们遇到了要好好爱护噢!同时,2017年秋季学期,校本部将迎来1400多名外国留学生新同学,其中学位生(本硕博)共838人,预科生88人,进修生496人。
其中学位生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光华管理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院系。
北大新生学霸是这样炼成的北京高考第一:李宇轩来自北京八中的李宇轩是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一直以来对计算机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了解北大今年新设由图灵奖获得者John E.Hopcroft教授亲自打造“图灵班”的情况后,他坚定地报考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希望在明年暑期通过选拔进入这个以“挑战计算科学极限、推进智能科学前沿”为目标的30人小班,成为第一批从“图灵班”走出的未来世界计算机行业领军人才。
双获博雅资格:牟氏兄弟来自黑龙江省牟星光、牟星名双胞胎兄弟,从高中起就心向北大并为之努力,双双获得北大的博雅计划资格,并在考核中发挥出色,最终得偿所愿,圆梦燕园。
诗词大会亚军:李子琳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李子琳同学是CCTV首届《中国诗词大会》亚军。
她从小就系统地学习国学,并希望在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中深入钻研。
在今年圆梦北大中文系之时,她说,北大老师们“疾虚妄”和“守先待后”的学术精神从小就深深影响着她。
续天文学之缘:葛孟帅葛孟帅是今年山东省理科第十名。
早在高二暑假时他来北大参加天文学科的暑期课堂,从此与天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高考成绩公布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北大天文学专业,选择在燕园继续“仰望星空”。
多才多艺的他参加过物理、化学、生物奥赛,也拿过语文和作文的奖项。
他说:“不会写歌的吉他手不是好学霸。
”在即将离开母校进入北大之时,他和同学一起发布原创歌曲MV《时光白驹》,纪念高中三年的青春回忆。
村里首位本科生:朱国营通过“筑梦计划”圆梦北大的朱国营,来自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井龙沟村。
他是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本科生,还是这个贫困县历史上首位考上北大的学生。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朱国营则一直住校,全家人不常住在村里。
可考上北大这件大事,彻底让他在村里家喻户晓了。
更让他兴奋的是,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金鑫亲自为他送来北大录取通知书。
朱国营非常感谢“筑梦计划”为他敲开了北大之门,可以说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一条“筑梦路”,由此北大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但他不会留恋于这种兴奋,因为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要一步一步走。
选择环境科学专业的他,特别关注气候和空气现状,也关心国家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未来他要潜心学术,继续深造。
台湾的元培新生:徐立行来自台湾建国中学的徐立行是北大元培计划新生。
中学时,他就对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感兴趣,曾纠结在校所学知识将来是否有用武之地。
高中得知北大元培计划实行先通识教育后分专业培养,他果断报考了这一计划。
现在元培学院新生已进行一周的开学培训。
通过各学院老师的专业介绍和学长的经验传授,徐立行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
他喜欢法学,将来计划出国留学,考取美国法学硕士,到不同地方感受不一样的环境。
从小就爱古生物:刘雅榕元培学院新生刘雅榕是云南文科实考分第二名,从小喜欢生物的她坚定选择因“一个人的毕业照”而爆红的古生物方向。
在常人眼中,文科生进入大学后一般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