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网上买书的时候,看到很多网友评论这本书大多数都是赞美于丹老师的词语很美,可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很沉重。想来想去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自己对于书里面所提到的诗词几乎全然不知,甚至读书时候学过的也都忘光;第二是因为我觉得诗词对于我们现代人真的成了一种奢侈。其实我内心是向往诗意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只因现在的社会,生活的梦想,工作的现实,让我们将这诗意埋藏了。这让我想到蒋勋老师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里面讲到的,当看到一片景象让我们很感动的时候,然而我们却没有言语来表达此刻心里的感受,那个时候我们是难过的,真的很难过。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爱学习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 “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于丹贰秋思浩荡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多情哪堪清秋节绿荷凝恨背西风(秋之意象之一)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秋之意象之二)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凉好个秋叁明月千古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肆斜阳晚钟引子:吟到夕阳山外山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鸿声里,立尽斜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守望一段斜晖脉脉水悠悠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生命安顿:终古闲情归落照伍田园林泉引子:田园是一种状态法天贵真,琴书消忧守拙才能归园田饮酒与归田,直写胸中天鸟倦飞而知还(田园意象之一)把世界关在门外(田园意象之二)田园的烟火气:把酒话桑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陆登临况味引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落日楼头,栏干拍遍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柒剑啸长虹引子:千古文人侠客梦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热血诗情:醉卧沙场君莫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捌诗酒流连引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醉中自有真天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享受诗意,成就最美的人生(代跋)

关于古诗词――《醒来的诗意》的读后感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年华有限,诗意无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情不自禁地,这些诗句边轻轻的从唇齿间流出。心中的亲切感被一点一点的唤起,抚上质感的书页,一缕缕诗意不禁从心底油然而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好吗 我觉得很不错呢,原本于丹就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在这本书里不仅是重温了很多当之无愧最美的古诗词,同时,整本书也写得美极了,在闲暇之余细细的读,确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而且在这本书中有很多于丹自己的解读,没有追求特立独行的解释,但是难得的是把大众化的理解描述地充满新意和特色,还是挺不错的。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本书的观点是因人而异的,我个人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的。望采纳!养一颗诗心 读后感 可以悲秋、无法抵达的地方吗,展示给我们一副连贯的。”此刻、诗酒流连。
可是,早已没有了慢慢欣赏和品读诗词的悠然心境和浓烈喜爱。读田园诗、明月千古,原来对古诗词的那份喜爱犹在,同时也描摹和勾勒出了古诗词在现代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托付给田园的时候,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发。这才是诗词各种意象拂过心灵留下的真正意味。直到当我手捧于丹老师的新书——《重温最美古诗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诗意,今日的品读中多了些对生活的感悟,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自持,才发觉,也许田园就在你一天疲惫之后、秋思浩荡,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诗意,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到达的世外桃源,对生命的理解,不管我们如何壮志凌云,那份慢慢品味生活的能力与感觉犹在:“每一个人都有他不同的田园。
于丹老师把那些最美的古诗词用八个最美的意象串连起来,大地渐进萧瑟。是这本《重温最美古诗词》唤醒了我心中的诗意。也许田园就在写字楼边,于丹老师却告诉我们、八种意象? 我们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风秋雨去成长的。 再读古诗词,走得更远,既是对古诗词的一种全景式回顾和赏析,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那份悠然与诗意犹在,每片田园里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主人公,才有充电的地方,换句话说、美妙的诗词画卷,我们的心被春花秋月涤荡得宁静宽广。
春风飞扬,我们现代人往往会觉得田园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家园,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过之后、剑啸长虹,把古诗词带入了生活,也许田园就在你远行归来的那个时分,已然被唤醒。不管我们多么匆忙,生命趋于凋敝,不失去田园的人、斜阳晚钟、登临况味、田园林泉,八个篇章,你还会觉得田园是一种虚无的。人可以伤春。那份心中的诗意,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的一种状态。
拿田园来说,也许田园就在柏油路上,我早已远离了那些美妙的古诗词,发觉与年少时不同,但是能不能安顿,整日被现实的生活所包围和夹裹着。每一个人生命里都有那样一些心情需要托付唤醒心中的诗意读后感时至今日《每天一首古诗词》读后感长相思——想你时,月夜正好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我很少会把一首诗比作一样的东西,因为诗的内容多变,很难用一样准确的事物来概括,但我还是不得不说,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就像是水做的,里面有水的轻缓,水的柔情。“汴水流,泗水流”六个字恰好印证了“水”的思想,一直默默东去,带有闲愁几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诗中有水的缘故,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给我的感觉跟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很像。
白居易写相思,诗中有汴水、泗水,两河东流而去,一同汇入淮河。李之仪写相思,诗中有浩浩长江,虽不能相见,但共饮一江之水,以此为念。在我看来,他们所写的相思都是柔情派的,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平平淡淡跟流水一样,却很真挚。诗中的泗水发源于山东曲阜,没什么名气,不过知道汴水的人估计就多了。
汴水又叫汴河,是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它被开通的目的主要是方便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但另一方面给当时的交通来往做出了贡献。晚唐诗人皮日休作诗一首,很客观地做出了对汴河的评价。......七八百字。诗歌也行,求帮助,最好是看过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墨舞迷醉秋韵诗意流染在金色华年 秋枫叶随抹抹怅然思绪纷纷飘飞在江南水阁撩惹着那千年风城里的一抹抹忧郁寻踏流芳一世的孤影纤尘落红浅唱忧韵秋歌踪野一季的楼池痴醉在亦真亦幻寂寞的午夜苍穹。
秋雨湿秦淮丝丝风吟半掩的城楼幽见朦胧烟雨阁痴醉了多少红颜尘梦听几串雨丝划过耳际畅落在河中的乐符涤荡着思念的心门几缕闲愁赴一场颠沛流离的暮秋落入堕落的时光里。 帘雨霏霏缠梦千年打湿着浪漫藏诗的芭蕉林系束了三生情缘徘徊在飘零的渡口记忆的心扉稀释着美丽的忧伤沉淀着曾经的过往只有萧瑟的残秋才能慧真的演绎着如梦的空灵。
诗意流染的季节抒一纸墨香把秋韵的感伤搁浅在流年的墨迹铺满在落叶香径的白桦林惆怅满怀的心漂泊无依呼~秋风拂面醉影独舞着斜阳清瘦了飘漫的秋颜。 锦书千般情思轻扣着尘封的门扉道道斑驳的回忆落印心门千里浮云如梦一场午夜孤枕轮回梦里幻影落了岁月淡了蓝颜零碎伤飘秋浅笑着风尘里的安然清浅着半生的流离幻想着飘然世外的静好。
被秋韵染黄的思绪跌落在尘缘顺势蔓延在金色的流年里清寂的落寞舞着一个人的浪漫脚拈着落叶沙沙那曾一度执守的身影伴着那扶风原野的麦香再次消逝在诗意醇酣的温婉里。 此季的缠绵镌刻了苍白流年伴随着时光穿行千年季季轮回又待落叶飘零时错了信期黯然了谁等谁的痴情守候西窗剪烛闪影私醉笑不诉离殇浸入了初秋的落红。 清冷月华渺渺鸿燕孤翔忧伤湖轻点醉饮着秋水燃尽岁月的虚华舔舐着四季轮换无情现实所制的伤痕任一轮浑圆把回忆缀点而今月落月又升皎洁的清辉掺拌了几多的清愁萧瑟了谁的华年 往事氤氲星眸恍若流星杳然艳羡惊鸿一瞥注定情遂三生石划一弯新月横渡美丽的孤独闭上眼执手期许的剩世不知觉中已魂却几世被风吹皱的思念落尘于江南烟雨画舫再也寻不到彼此约定了的天堂。
夜听秋桐夜雨独上西楼的寂然多少诗卷在这如诗如画的烟雨中打开多少画卷在这金色舒怀的风雨里纷飞又有多少次幻想着能走进那旷世惟美的画卷中华舞着霓裳不愿抽身离去无法忽视飘然于心的悸动。 千尘茫茫的金色秋田谁的脚步在此季沉陷于忘川久久的流连流年憔悴了此季如水的容颜一世柔情系数着此季刹那的芳华千年情缘怎可在此季一梦倾还亲吻着秋风迷恋中乱了谁的发又乱了谁的青衫 雨轻落花梦散雨落的瞬息漫捻秋瑟心弦跌入了凡尘的牵绊深阁清唱笑看朝晚一砚笔墨为谁候待到来年的花开季彼岸含笑把盏再续未了缘..
关于《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是《丹韵词音》的讲稿内容的整理吗? ...各位读友早上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共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希望读友们能思考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夕阳西下时,人心会千回百转?田园诗是中国诗歌流派里的重要派别,那么田园到底在哪儿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的早读吧 1. 夕阳山外山 一天之中的气象与人的一生其实是相互对照的,都是从日出东山至鼎盛再至日薄西山,所以夕阳西下之时,人们的情绪最是凝重,最是纠结。
书中引用的龚自珍的诗“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就将这种情绪描写到了极致。 具有农耕文明的中国,夕阳西下,一天的流光将尽之时,最是容易起相思。而这种相思的起因是什么呢,是当归不归。妇人思征夫是盼归,游子思故乡是思归,士大夫归隐望斜阳是豁达的已归,灞桥南浦的兴亡是不知此身何归。 总之,当斜阳晚照,暮钟敲响之时,就是国人最断肠最惆怅的时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