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紫砂诗词:关于紫砂壶的诗词

Sanai 坐标: 3165 目录:/zi/

精选的紫砂诗词:关于紫砂壶的诗词

紫砂诗词_关于紫砂壶的诗词

提紫砂壶的诗句

百和丹砂百炼陶,印床深锁篆烟销。奇觚不数宣和谱,石鼎联吟任尉缭。诗出自清代吴骞〈陶山明府仿古制茗壶以诒好亊〉白甀生涯,红泥作活,乱烟细袅孤村,春山脚下,流水浴柴门。紫笋碧炉时候,溪桥上,市贩争喧。推蓬望,高吟杜句,旭日散鸡豚。田园淳朴处,牵车鬻畚,垒石支垣。看鸱彜扑满,磊磊邱樊。而我偏怜茗器,温而栗,湿翠难扪。

掀髯笑,盈崖绿雪,茶亊正堪论。词出自清.陈维崧〈満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宜兴妙手数供春,后辈返堆时大彬。-种粗砂无土气,竹炉馋煞斗茶人。〈论瓷绝句〉.清.吴省钦陶出玲珑豌,供春旧擅长。团圆双日月,刻画五文章。直并抟砂妙,,还夸肖物良。清闲供茗亊,珍重比流黄。敢云一器小,利用仰前贤。陶正由三古,茶经第二泉。

欲听鱼眼沸,移就竹炉边。妙制思良手,官哥应并存。〈无锡买宜兴茶壸〉清.冯念祖其实赞美宜兴紫砂壸的诗词数不胜数,仅抄录几首以慰你心,希能邦到你吧。

希望一些明清时期!!关于紫砂或紫砂器的诗词,或者在字画中...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紫砂壶的起源 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

到了明代饮茶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 “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 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

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 “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现在流传的供春壶多是仿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2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龚春传时大彬、李仲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 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

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 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动。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 杨彭年首创捏嘴新工艺,他不用模子,信手捏来,随意而成,颇具天趣。

乾隆以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颓势,紫砂壶的制作也愈来愈不景气。 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

其余如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徐秀棠、李昌鸿、沈蘧华、顾绍培、汪寅仙、吕尧臣、徐汉棠、蒋蓉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编辑本段]紫砂壶原料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

有没有以紫砂壶和茶为主题的古诗词?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六首·其一》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九日齐安登高》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1.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佚名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取金杯作照凭。


2.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上元夜六首·其一 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4.九日齐安登高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于 瓷 的形容词或者诗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明.陈凤鸣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 自临钓合吸深情。 大飘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犹作泻时声。 本能饱食禁三碗, 卧听江城长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灺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山家雅供称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清 ·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解炎方溽。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

有关于青瓷,瓷器类的诗句!

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 自临钓合吸深情。 大飘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犹作泻时声。 本能饱食禁三碗, 卧听江城长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灺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山家雅供称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清 ·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解炎方溽。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D1%EE%C8%E7%C7%E0/blog/item/80468488ea8bb096a4c272dd.html 展开

周桂珍紫砂壶

百和丹砂百炼陶,印床深锁篆烟销。奇觚不数宣和谱,石鼎联吟任尉缭。诗出自清代吴骞〈陶山明府仿古制茗壶以诒好亊〉白甀生涯,红泥作活,乱烟细袅孤村,春山脚下,流水浴柴门。紫笋碧炉时候,溪桥上,市贩争喧。推蓬望,高吟杜句,旭日散鸡豚。田园淳朴处,牵车鬻畚,垒石支垣。看鸱彜扑满,磊磊邱樊。而我偏怜茗器,温而栗,湿翠难扪。

掀髯笑,盈崖绿雪,茶亊正堪论。词出自清.陈维崧〈満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宜兴妙手数供春,后辈返堆时大彬。-种粗砂无土气,竹炉馋煞斗茶人。〈论瓷绝句〉.清.吴省钦陶出玲珑豌,供春旧擅长。团圆双日月,刻画五文章。直并抟砂妙,,还夸肖物良。清闲供茗亊,珍重比流黄。敢云一器小,利用仰前贤。陶正由三古,茶经第二泉。

欲听鱼眼沸,移就竹炉边。妙制思良手,官哥应并存。〈无锡买宜兴茶壸〉清.冯念祖其实赞美宜兴紫砂壸的诗词数不胜数,仅抄录几首以慰你心,希能邦到你吧。

希望一些明清时期!!关于紫砂或紫砂器的诗词,或者在字画中...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紫砂壶的起源 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

到了明代饮茶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 “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 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

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 “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现在流传的供春壶多是仿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2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龚春传时大彬、李仲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 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

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 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动。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 杨彭年首创捏嘴新工艺,他不用模子,信手捏来,随意而成,颇具天趣。

乾隆以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颓势,紫砂壶的制作也愈来愈不景气。 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

其余如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徐秀棠、李昌鸿、沈蘧华、顾绍培、汪寅仙、吕尧臣、徐汉棠、蒋蓉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编辑本段]紫砂壶原料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

有没有以紫砂壶和茶为主题的古诗词?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六首·其一》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九日齐安登高》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1.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佚名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取金杯作照凭。


2.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上元夜六首·其一 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4.九日齐安登高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于 瓷 的形容词或者诗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明.陈凤鸣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 自临钓合吸深情。 大飘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犹作泻时声。 本能饱食禁三碗, 卧听江城长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灺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山家雅供称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清 ·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解炎方溽。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

有关于青瓷,瓷器类的诗句!

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 自临钓合吸深情。 大飘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犹作泻时声。 本能饱食禁三碗, 卧听江城长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灺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山家雅供称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清 ·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解炎方溽。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参考资料:arc_34">周桂珍是三位女大师之一,其作品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一件好的紫砂壶,在形象上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富于生活,千变万化、精思妙想,不但要讲究形式的完美,还要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件好的紫砂壶,在做工方面是非常讲究的。

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代清楚与流畅外,还要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泥,指制壶用泥的品质,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形,即壶的形象,紫砂壶的造型应以能表现“古拙”气氛的为优选;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二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功,指壶艺的功能美,是使用功能的艺术升华。

一件好的紫砂壶,在实用方面一定是很优秀的。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都是壶艺爱好者所关注的,因为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一般情况下,紫砂壶根据其制作者的身份——助理工艺师、工艺师、高级工艺师甚至国家级大师,紫砂壶的价格从数十元、数百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