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断东南战未休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精选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兜鍪”一词原指士兵的头盔,诗中用其指代士兵,万兜鍪则指代千军万马;不仅表现出孙权率领千军万马征战的战争景象,更渲染出孙权少年英雄的英姿。

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
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被休,两个原因,一个很现实
想知道《孔雀东南飞》刘兰芝被休,两个原因,一个很现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每次读到这句诗的时候,都会一番感慨,焦仲卿和刘兰芝那么相爱的一对人,为什么就被分开了呢? 大部分人觉得刘兰芝被休是因为她没有儿子,在封建社会这是大忌。还有就是焦仲卿愚孝,不敢反抗母亲。所以最后才会酿成悲剧。其实刘兰芝被休的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原因可能会出乎你意料。

焦母觉得刘兰芝配不上焦仲卿 诗歌开头说道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在这里用了排比句的形式来说明了刘兰芝多才多艺。但是刘兰芝被休的时候,去拜别婆婆,又说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结合前面的推测,刘兰芝的家庭应该是属于那种有点钱,但是社会地位不高的家庭。

刘兰芝织布 焦仲卿是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官阶有点低,但也是个官,所以焦仲卿的身份要比刘兰芝好一点。当初焦仲卿娶刘兰芝的时候,焦母应该是没有反对的,要不然焦仲卿也娶不成了。焦母没有反对娶刘兰芝,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焦仲卿还没有做官,身份上没有占据优势。其次就是刘兰芝优渥的家境可以帮助焦仲卿和焦母改善生活。

刘兰芝弹箜篌 后来,焦仲卿做了官之后,生活变好了,身份地位也高了,刘兰芝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焦母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找了各种借口要休掉刘兰芝,然后给儿子娶一个更好的妻子。如果真的是因为无子的话,焦母大可为焦仲卿纳妾。毕竟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繁育子嗣。但是焦母没有为儿子纳妾,而是选择了休妻。

刘兰芝打扮离家 刘兰芝无所出,焦仲卿也没有妾,那么无子到底是谁的问题?谁也不确定。但是焦母却用了这个理由来休刘兰,所以这个理由只是焦母用来休妻的借口。她觉得自己的儿子是做官的,刘兰芝已经配不上自己的儿子了。

刘兰芝拜别小姑 焦母有恋子情结 在整篇诗歌中,都没有提到焦父,所以我们可以猜测焦父已经不在了。如果焦父是在焦仲卿长大后才去世,那焦母应该会遵从礼教“夫死从子”听从焦仲卿的话。但是她没有,她习惯了按照自己的想法替焦仲卿做主,而焦仲卿对母亲也是一种愚孝的态度。所以焦父很有可能在焦仲卿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剩下他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

刘兰芝被休回家 当儿子渐渐长大的时候,焦母慢慢老了,没有丈夫的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儿子。在刘兰芝没嫁到焦家之前,焦仲卿都是听母亲的话,对母亲言听计从的,他的生活重心就是母亲。刘兰芝出现之后,焦仲卿的生活重心就开始偏移了。

刘兰芝和焦仲卿互诉衷情 焦仲卿在做了小吏后,一直很忙,刘兰芝空守闺房,夫妻两人经常是聚少离多的。但是从诗歌的描述中,我们又可以看得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感情是很好的。那焦仲卿回家的时候,肯定是和刘兰芝呆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的,毕竟小别胜新婚。

刘兰芝投河自尽 那相对的,焦仲卿侍奉母亲的时间就少了。原来是儿子生活重心的焦母,一下子被忽视了,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儿子是她带大的,如今却要去疼爱另一个女人,把自己撇在一边。焦母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

刘兰芝和焦仲卿合葬 刘兰芝越能干,焦仲卿就越疼爱她,焦母就越接受不了,所以她要休掉刘兰芝,为儿子再娶一个。她知道儿子喜欢刘兰芝,所以再娶一个,儿子肯定是不喜欢的,那么新人就不会和她争夺儿子了。多了一个侍奉自己的人,少了一个和自己争儿子的人,这才是焦母打的好算盘。

双双化孔雀 其实自古以来,婆媳问题就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今天也一样。婆婆会觉得自己的儿子是全天下最好的儿子,所有女人都配不上他,一方面希望有个最完美的女人配自己的儿子,一方面又怕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而刘兰芝的悲剧也是这样矛盾的产物。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