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文天祥狱中诗词:狱中家书

67 坐标: 150877 目录:/wen/

精选的文天祥狱中诗词:狱中家书

吟涌着文天祥在狱中的诗句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酹江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

文天祥正气歌

文天祥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文天祥(1236~1283),字天祥,号文山,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文天祥在狱中做的什么是为后世传诵的

1、简介:《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

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原诗:正气歌文天祥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1、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3、译文: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

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

(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表现为张雎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

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如果能...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比较著名的诗句有哪些?我记得他有一首...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狱中写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就义诗有几首,请告诉诗词

多了去了《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过零丁洋时所写,虽然表达了视死如归的情结,但和就义诗并无瓜葛,秋瑾仅留下一句诗,是引用而来的,其中《狱中题壁》和《正气歌》都是诗人在狱中所写,严格来说并不是那种临刑而吟的诗词。就义诗(明)杨继盛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就义诗杨超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就义诗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就义诗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就义诗佘英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死不甘。我本为民兼为国,拼将热血洒红毡。别云间(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秋瑾遗言秋风秋雨愁煞人。引自陶澹人《秋暮遣怀》人生天地一叶萍,利名役役三秋草。

秋草能为春草新,苍颜难换朱颜好。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出门拔剑壮槃游,霜华拂处尘氛少。朝凌五岳暮三洲,人世风波岂能保。不如归去卧糟丘,老死蓬蒿事幽诗。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正气歌(宋)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历史上十大绝命诗词

林世功绝命诗句为报琉球一剑吞,直将碧血染都门。原期社稷同魂在,百载竟无尸骨存。秋瑾绝命诗“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顾我于今归去也,白云堆里笑呵呵----袁枚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袁崇焕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和珅找到的有这些。...

简述文天祥生平主要事迹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编辑本段]生平概况 文天祥十九岁时获庐陵乡校考第一名,翌年(宝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开庆初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咸淳六年(1270年)因得罪相贾似道而遭罢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

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七月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后入清流境过国母岽作《吊惠利夫人》诗: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强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冬十月,文天祥转移到汀州,莲城等地,派使参赞吴浚取雩都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汀关,文天祥欲据莲城拒敌,汀州守将黄去疾闻帝驾下海,拥郡兵有异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转到龙岩。二月,文天祥率军攻复梅州,四月斩杀跋扈大将二人后.至夏,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此时各地豪杰响应抗元,号令通于江淮.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转战至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残部,奉老母再入莲城,请命益兵再举,后转战至循州。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

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 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展开

文天祥的故事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

”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

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

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

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

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

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兵败被俘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

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

”《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后面称《纪年录》亦云:“庐陵文氏来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五世(八世—编者)祖正中徙富田。”所以现在有人把文天祥认作是客家人,是不确实的。 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有《文山先生集》传世。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

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


1.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文天祥狱中诗词_狱中家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