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全诗?

lvzhengping 坐标: 4063 目录:/0q/

精选的"露华浓"出自哪首诗?
全诗?


一、出处出自《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二 、原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三、译文
1、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2、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扩展资料:清平调创作背景:
一、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二、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1、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2、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二、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
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三、第三首,总承
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
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风流!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人花交映。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参考资料:清平调词三首-百度百科

关于牡丹的诗词

清平乐 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
??红牡丹 王维?
?
?
?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
?
?
??白牡丹 韦庄 ?
?
?
?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
?
?
?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
?
?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
?
?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二??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
?
?
?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
?
?
?
??庭前芍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
?
?
?
??牡丹吟 邵雍?
?
?
?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韦庄的白牡丹诗词翻译详细


1、翻译:闺房里装扮美丽的年少娘子切莫妒忌,道路上满脸抹粉的得意郎君应有愧意。昨夜庭院中溶溶月色透明似水,只闻到白牡丹的香气弥漫整个庭院。
2、原文:白牡丹作者:韦庄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3、赏析:
(1)精心妆扮的闺中新妇是何等美丽,路上傅粉的少年又是何等迷人,然而白牡丹的素妆淡雅却使浓妆艳抹的新妇立起嫉妒之心,它的天然姿容使刻意修饰的少年郎顿感惭愧。

诗人连用两个倒装句式,以新妇的妒忌、傅粉郎的羞惭衬出白牡丹的绝世风采。最后两句妙语惊人,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完成了对白牡丹形像的完美塑造。月明如水,清澄透彻,洁白的白牡丹花完全融化在月色之中,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一旦踏入庭院,飘浮在月光中的花香告诉人们:花儿正在承露而放。诗写白牡丹,而终篇不见“白”字,然非白牡丹莫敢当。

诗人这种造化之笔,达到了诗家所追求的“清空一气,搅之不碎,挥之不开”的化境。红牡丹自有它的妖艳,白牡丹呢?纯洁、清丽、无暇,在诗人的眼里,白牡丹虽不够鲜艳,但也有它的韵味所在。


(2)韦庄,就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曾任前蜀宰相。他能力很强,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在作词上颇有成就,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牡丹的颜色之美,不过他不是拿花与花进行同类对比,而是通过“新妆妇”和“傅粉郎”的描写,烘托白牡丹颜色之白,使花带有了人的喜好与情感,


(3)除了写花白之天下无双,诗人还写了花香之浓郁:夜色如水,万籁俱寂,此时只有白牡丹的花香悄悄地弥漫开来,花儿香了,树木香了,庭院香了,房屋香了,人也香了,心儿醉了。

如果说,热烈的红牡丹属于热闹的白天的话,那么,娴静的白牡丹则属于沉寂的夜晚。


4、作者介绍:韦庄(约836 — 约910),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 ,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官 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工诗 ,多以伤时 、感旧、离 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 ,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 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 ,与温庭 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 享乐生活及离情别 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 。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 五十五首。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国色天香牡丹诗词

国色天香牡丹诗词很多,最有名的有刘禹锡的《赏牡丹》、白居易的《买花》等,全诗如下:


1、赏牡丹作者:刘禹锡庭前芍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买花作者: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四大名花的牡丹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白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这一地区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


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
0.5~
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

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菏泽所产最富盛名。 生长环境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恶热。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

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同属芍属,又多选用芍作为砧木。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用价值。历史上有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又宋周敦颐“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中国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牡丹花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可使气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主要产地我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因牡丹原产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南北朝时代(420年~589年),南朝诗人谢康乐就有“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之说。

根据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我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如今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天彭、铜陵等。通过最内几年中原花农冬季赴广东、福建、浙江、深圳、海南等地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几个地区安家落户,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河南洛阳自古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有“牡丹之都”、“中国之都”之美誉; 山东菏泽素有“牡丹之乡”之美称; 甘肃紫斑牡丹; 安徽铜陵; 河北柏乡有株千年牡丹; 陕西汉中有、牡园; 安徽巢湖银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四川彭州市丹景山为中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 用价值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

其性微寒,味辛,无,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花语喜欢牡丹的人以宽大的心胸和献身的爱情与人交往。 牡丹:圆满、浓情、富贵、美丽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爱 品质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用价值,自秦汉时以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

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历史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物学。

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

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解放后,牡丹种植有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渐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牡丹文化兼容多...

觉得一些词很美,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中的“...

望仙门 宋 晏殊 紫薇枝上露华浓。起秋风。管弦声细出帘栊。象筵中。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此时佳会庆相逢。庆相逢。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欢醉且从容。 再和 宋 朱长文 乡校叨微禄,家林傍旧峰。散人那适用,逋客拙为容。良友幸不叶,华轩时肯从。早秋须命驾,荷叶露华浓。牡丹诗十首 宋 宋白 日华鲜丽露华浓,梳流香朝竞□容。来在梦中甘化蝶,入伊心里不如蜂。宫娥捧拥西施醉,天乐喧阗虢国风。

高拗浮□须继烛,玳簪分载酒千钟。龌龊 元 王冕 龌龊宁堪处,卑污奈此逢。看人骑白马,唤狗作乌龙。濯濯河边柳,青青涧底松。待看天气好,应得露华浓。 宿武安山有怀 唐 罗邺 野店暮来山畔逢,寒芜漠漠露华浓。窗间灯在犬惊吠,溪上月沈人罢舂。远别只愁添雪鬓,此生何计隐云峰。离心却羡南飞翼,独过吴江更数重。http://brochure.printing.language-translator.cn/poem/search/scontent/%e9%9c%b2%e5%8d%8e%e6%b5%93/num1.htmhttp://brochure.printing.language-translator.cn/poem/search/scontent/%e9%9c%b2%e5%8d%8e%e6%b5%93/num2.htm

有关于牡丹书画及诗词(大量)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欢醉且从容。 再和 宋 朱长文 乡校叨微禄,家林傍旧峰。散人那适用,逋客拙为容。良友幸不叶,华轩时肯从。早秋须命驾,荷叶露华浓。牡丹诗十首 宋 宋白 日华鲜丽露华浓,梳流香朝竞□容。来在梦中甘化蝶,入伊心里不如蜂。宫娥捧拥西施醉,天乐喧阗虢国风。

高拗浮□须继烛,玳簪分载酒千钟。龌龊 元 王冕 龌龊宁堪处,卑污奈此逢。看人骑白马,唤狗作乌龙。濯濯河边柳,青青涧底松。待看天气好,应得露华浓。 宿武安山有怀 唐 罗邺 野店暮来山畔逢,寒芜漠漠露华浓。窗间灯在犬惊吠,溪上月沈人罢舂。远别只愁添雪鬓,此生何计隐云峰。离心却羡南飞翼,独过吴江更数重。arc_33">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毛莨科。落叶灌木,高1~2米。叶互生,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长达10厘米,3裂,无毛。花大,单生枝顶,直径10~20厘米;萼片5,绿色;花瓣5,常为重瓣,白色、红紫色或黄色;雄蕊多数;心皮5,离生。蓇葖果,密生褐黄色毛。原产我国。著名观赏植物,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的2000年。种植牡丹以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为最有名,宋代诗人欧阳修曾著有《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

明代王象晋所著《群芳谱》记载有牡丹约200个品种。现在牡丹品种,不下千个。牡丹除观赏外,根皮称丹皮入,含有牡丹香醇、安息香酸和葡萄糖等,有清热凉血、活血行瘀功效。现被洛阳等很多城市选为市花。

牡丹花诗词


1、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2、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3、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4、洛阳地脉花最宜,至尽犹为天下奇。
5、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6、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
7、天下真花独牡丹。
8、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9、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
10、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11、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12、国色朝酣酒,天香也染衣。
13、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14、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蔬怨晚丛;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浅深红。
15、瑶台月下天双艳,春色人间第一香。
16、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17、牡丹最贵为春晚,芍虽繁只夏初。
18、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9、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20、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李白牡丹的诗句古诗词

1,《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白话文释义: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2,《赠别·其一》唐代:杜牧原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白话文释义: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3,《清平调·其二》唐代:李白原文: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白话文释义: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4,《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唐代:李白原文: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白话文释义: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5,《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唐代:李白原文: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白话文释义:微风吹动着荷花,送来满殿清香,姑苏台上可见摆宴的吴王。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娇软无力,微笑地倚看东窗下的白玉床。

牡丹起源于什么时候?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别名:木芍 科属:毛莨科,芍属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每年4-5月开花,朵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

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目前,除洛阳之外,以山东荷泽赵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宋代的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曾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可见牡丹早在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广为栽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自唐、宋以来千余年间,众多的诗人、骚客,专家、学者,用诗、歌、赋,笔记、小说,图象、花谱,从多方面记述了牡丹花绚丽多彩、国色天香的芳容,其中有些诗词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有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它有根皮经过加工称“牡丹皮,是名贵的中材,有泻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 宜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耐严寒酷暑,耐旱怕积水,“筑台植牡丹”也就是说:牡丹栽植宜高不宜低,低则积水,积水烂根。牡丹喜肥,适牡丹分类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

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台阁型、绣球台阁型。以下举例说明。 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泼墨紫”、“凤丹”、“盘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种。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红云飞片”、“似何莲”、“朱砂垒”。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洛阳红”、“菱花晓翠”。 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显著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细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盘”、“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鲁粉”、“蓝田玉”。

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朱砂红”、“姚黄”、“首案红”。 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如“大胡红”、“烟绒紫”、“赵粉”。 绣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银粉金鳞”、“胜丹炉”。 最后四型可以概括为台阁型:由两朵重瓣单花重叠而成。分为“菊花叠”、“蔷薇叠”、“叠”、“绣球叠”。

如“火炼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楼”等。 从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墨紫色的“种生黑”、紫色的“首案红”、绿色的“豆绿”、粉色的“赵粉”、黄色的“姚黄”。还有花色奇特的“二乔”、“娇容三变”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

从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黄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牡丹叶为3出2回复叶。因品种的不同,叶子所呈出现来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如“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较狭长,质地薄,较稀疏开展或下垂。如“状元红”全叶中等大小,小叶长椭圆型,边缘缺多且较尖、上卷,叶多斜伸。

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如“大棕紫”叶色发紫红等。 从枝干上辨别 这一方法是通过株形和分枝方式来区别品种。牡丹为丛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种,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条开张角度小,直立向上,节间长,长势强,株丛高大,如“洛阳红”、““桃李增艳”等。 开展型:枝条开张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

如“一品朱衣”、“赵粉”等。 半开展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如“脂红”、“蓝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单枝型和丛枝型。 单枝型:当年生枝间较长,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发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黄”、“粉二乔”等。 丛枝型:当年生枝间较短,新生芽多且发枝力强。当年即可形成丛生状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宝珠”等。

从芽上识别 牡丹不同的品种,其芽形与芽色也不尽相同。“洛阳春”的芽尖而圆;“朱砂垒”的芽呈狭尖型;“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至于芽色就更为丰富:“百花妒”的芽为黄绿色;“脂红”的芽为绿色;“墨魁”的芽为暗紫色等。芽色与花色有一定的相关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浅者,花色也浅。 从果实上识别 一般结实力强,心皮...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_全诗_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