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描写结合实际学习的古诗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暂时想到这些.
中国现代古诗
鲁迅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毛泽东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四言诗 祭黄帝陵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胃衍祀锦 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 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 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 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 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 汉何多 以地事敌 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 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 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 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 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 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 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 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 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 各各界 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 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 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 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 皇天后土 尚飨 四言诗 妇女解放 ---题>之出版 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 妇女解放 突起异军 两万之众 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 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 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 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 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 如早望云 此编之作 伫看风行 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七律 有田有地吾为主 一九四五年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柳亚子原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宣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七律 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6月3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千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譬摇 借...
10首关于历史的古诗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表达“有些时候现实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古诗词有哪些?
1.《题临安邸》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咏柳》宋代: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官仓鼠》唐代: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4.《玄都观桃花》唐代: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5.《过华清宫》唐代: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
与现实有关的名句1、幸福如同虚幻,痛苦才是现实。
——叔本华2、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百年孤独》3、(在某些地方)总是没有梦想照进现实,常有的倒是妄想照进现实,或现实击穿梦想。
——史铁生4、每个人都有梦想,然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的梦想依旧是梦想,只因为他们为梦想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他们坚持的时间不一样,最终才有这样的结果。
让自己做一个敢想敢做的人吧!5、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6、嗜好和一时的爱好不是基本的快乐之源,而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是把不堪正视的痛苦暂时忘记的一条途径。
——罗素7、我喜欢做梦,因为梦可以替我完成一些我在现实中做不到的事。
8、人际教会你什么叫虚伪,现实告诉你什么叫不择手段。
9、现实教会我不痛不痒不在乎,不闻不问不动情。
10、难道全世界的鸡蛋联合起来就能打破石头吗?所以做人还是要现实些。
急需50首古诗急急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
推荐十首经典的古诗,附带鉴赏(字数不求多,但求精!!)高分悬赏...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充满蓬勃高昂气势的战争题材的诗歌,要数唐朝前期的边塞诗了。
这些诗气势宏伟,乐观激昂。
以上两首是这些诗中的名作,而尤以后一首为高,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前一首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显示出战士们誓扫楼兰的决心,至今读来,犹有黄沙扑面之感。
后一首起笔不凡,引起人们对秦汉以来边塞征战年年,无数将士战死沙场的无限沉思;因有前两句,所以后两句所表达的愿望就更加含蓄深沉,耐人反复寻味。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诗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锦瑟”,既是取首句开头两字为题,又含有以琴瑟喻夫妇之义。
首联叹华年之易逝,思旧而神伤;颔联借庄生、望帝故事,写出生离死别的无穷之悲;颈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既追忆忘妇生前的明眸、美色和悲欢离合之情,又隐写现在已是可望而不可及、幻灭不可复追之痛;尾联言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怅恨,即在当时已是令人不胜怅惘,语意沉痛之极。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中写景佳作。
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结尾一句,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意欲乘舟东下的打算。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凝举袂, 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