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青鸟代表理想的古诗词

zhuosanniang 坐标: 164704 目录:/qing/

青鸟代表理想的古诗词

‘鸟’在古诗文中常常代表哪些意义

转具体的鸟: 鹤,隐者的伴侣。

凤凰,高贵者的象征。

鸡,庸者的象征。

鸳鸯,夫妻的象征。

喜鹊,报喜者。

乌鸦,报丧者。

麻雀、燕雀,无志者或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鹰、鸿鹄,志向高远者。

鹞、鸱,凶猛者。

鸮、猫头鹰,恶狠或凶暴的人。

雁,信使。

泛写的鸟,属于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的感情。

或愉快,或伤感,或离愁,或相思,要根据诗文具体来看。

各种诗词古文中提到的鸟所代表的意思

青鸟,送信,传递情意大雁,南飞,思乡燕子,双飞,热恋鹤,飞升,得道,仙家,事业有成大鹏,高飞,事业大成乌鸦,寒啼,落寞,失意鹰,搏击长空,进取,励志鸭子,呱噪,心烦,报春夜莺,美妙,美女杜鹃,寂静,忧伤鸡,清晨,时间鸳鸯,伴侣,爱情鸿鹄,志向远大燕雀,平庸,自得其乐凤凰,尊贵的女性,凤栖梧,非常吉祥,凤仪,典雅尊贵的气度还有就记不得了,发诗句上来看就能看出

一般古诗中的意想一般指代什么样的感情?

一般解释 意象:料想,猜想。

具体解释 1. 想象。

《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 唐 李商隐 《杂纂》:“意想:冬月著碧 衣,似寒;夏月见红,似热。

” 2. 料想。

参见“ 意想不到 ”。

在古诗中 一般是指诗人看到某些事物、景物,从而联想到别的什么事,从而进一步抒发诗人的 情感;从表达手法上说,是借景抒情,借物言志。

举例说明(有点多)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

古诗词无题翻译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代 |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 一作:蓬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223 2、刘学锴 李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1-182 3、钱荣涵·《无题》九首分析·安徽大学·2006年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参考资料: 1、钱荣涵·《无题》九首分析·安徽大学·2006年 2、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53-155 .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

求具有传统典型意象的诗词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整理字号 [大 中 小]分类:高考在线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 美好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

古代诗词中有哪些意象,代表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一、古诗词常用意象 月:思乡,怀人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伤春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 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牡丹:寄寓富美好.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人常用它表达哀怨、愁苦、思归的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悲凉等.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蟋蟀:又叫促织,跟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有关. 猿猴:古诗词常借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表达了伤感的情绪. 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鸿雁、红雁、雁书、雁足、鱼雁:指书信、音讯.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鸿鹄: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鹧鸪:思念、惆怅、落寞,离愁别绪. 沙鸥:飘零、伤感. 鹰:刚劲、自由.,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骏马:喻指志向. 鱼:自由、惬意.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破晓:初现希望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或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 深夜:愁思、怀旧.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船:表现漂泊之感. 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表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梅雨:悠悠愁绪.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金风:秋风.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云:游子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古诗中所有意象的的概括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

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

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

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朋友参考。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

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

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

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

”(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

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诗句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

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

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

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

[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

[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

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下] 《长亭送别》全文翻译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

(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

诗的意像具体有哪些?

折柳——送别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雁——书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梧桐——孤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莲、蝉——高洁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人信高洁,谁为标予心。

还有很多,举不完的。

古诗有常表现得物象有哪些? 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