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基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注]: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基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现代诗歌赏析
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①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道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
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
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
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
不过我认为徐氏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
现抄录如下: “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
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
……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
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
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
……”(《“新月”的态度》)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
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 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
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
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
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从这一点上,我们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一层积极的意义。
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认作了“风月”诗人。
然而,当我们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们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我们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
现代诗赏析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思念”本就是一个极其美好的词。
古往今来,无数的骚人墨客都曾写下流芳千古的华章丽句。
“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如哀似诉、凄婉低徊的诗句穿越了时空的局限,千百年来在无数的读者中引起共鸣。
在当代女诗人的笔下,“思念”依旧以其纯美真率让多少人伤怀落泪。
诗的第一节,便以独特的构思和形式展现此诗与众的不同。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能感其美却无法触其形;“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能晓其情却无法觅其果。
如此无奈和悲哀不正是如烟似梦的思念所在吗?琴弦孤身只影,琴声破碎欲绝,希望与失望在若断若续“檐雨的念珠”中闪现。
有桨却无法致岸,有情却无法会面,不正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痛楚吗?缠绵悱恻的相思愁苦满溢诗里行间,令人不忍触摸。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默默”一词使“蓓蕾”这个意象更加形象突出,等待的热切和希望的深切之情溢于纸上;“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遥遥”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两个意象把人们思念的心定个在这暖和而温暖的画面里。
而心的深处,是海洋。
泪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
最终翻腾不息的海语,溢满了两汪深湖,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映现了世间一切的真情。
思念的真切,在此从内到外,由浅及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思不是简单之物,诗人表现也从多角度多侧面出发,用形象帮助思维说话。
四个意象虽无逻辑关联,但每一意象的本质都能让人联想起意味相似的相思。
此时,诗作的思维是跳跃的、抽象的,找不到明显的逻辑痕迹,但给人情感感受空间是立体的,回味是深远的。
王晓维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
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
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
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
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王晓维)
现代诗歌及赏析
雨 巷 撑 着 油 纸 伞 , 独 自 彷 徨 在 悠 长 , 悠 长 又 寂 寥 的 雨 巷 , 我 希 望 逢 着 一 个 丁 香 一 样 地 结 着 愁 怨 的 姑 娘 。
她 是 有 丁 香 一 样 的 颜 色 , 丁 香 一 样 的 芬 芳 , 丁 香 一 样 的 忧 愁 , 在 雨 中 哀 怨 , 哀 怨 又 彷 徨 ; 她 彷 徨 在 这 寂 寥 的 雨 巷 , 撑 着 油 纸 伞 像 我 一 样 , 像 我 一 样 地 默 默 行 着 , 冷 漠 , 凄 清 , 又 惆 怅 。
她 静 默 地 走 近 走 近 , 又 投 出 太 息 一 般 的 眼 光 , 她 飘 过 像 梦 一 般 地 , 像 梦 一 般 地 凄 婉 迷 茫 。
像 梦 中 飘 过 一 枝 丁 香 地 , 我 身 旁 飘 过 这 女 郎 ; 她 静 静 地 远 了 , 远 了 , 到 了 颓 圮 的 篱 墙 , 走 尽 这 雨 巷 。
在 雨 的 哀 曲 里 , 消 了 她 的 颜 色 , 散 了 她 的 芬 芳 , 消 散 了 , 甚 至 她 的 太 息 般 的 眼 光 , 丁 香 般 的 惆 怅 。
撑 着 油 纸 伞 , 独 自 彷 徨 在 悠 长 , 悠 长 又 寂 寥 的 雨 巷 , 我 希 望 飘 过 一 个 丁 香 一 样 地 结 着 愁 怨 的 姑 娘 。
现代诗及赏析 急需,不要太长
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穆旦的《春》赏析徐贤友春穆旦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
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
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
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
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
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
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如何赏析现代诗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
此话不无道理。
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
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
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
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
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
诗言志。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
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
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
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
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基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
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
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
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
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
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
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
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
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
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
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短篇经典现代诗和赏析
王晓维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
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
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
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
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王晓维)
中国现代诗歌评析
以下是中国的十首经典现代诗歌点评: 点评影响中国的十首经典现代诗歌 一 郭沫若 《女神》 之序诗 我是个无产阶级者: 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 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
《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 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 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 所以我把她公开了。
《女神》哟!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
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 把他们的心弦拨动, 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1921年5月26日 一句话点评:打响了新诗的第一。
二 徐志摩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句话点评:新月派代表作,流传最广,同他的爱情一样。
三 戴望舒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一样的颜色, 一样的芬芳, 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纸油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地, 像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一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句话点评:诗歌中的《易》,唱一首历史的挽歌。
四 余光中 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句话点评:一代人的风云际遇,可以与于右任的《国殇》媲美。
附原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五 田汉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一句话点评:让我想起了国歌,也是田汉的作品。
和平年代,居安思危,奋斗才能成就! 六 曾卓 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象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象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一句话点评: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许巍) 七.顾城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注定要用它寻找光明 一句话点评:文革一代人的伤痕,选择完美的诗人。
八 北岛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
一句话点评:有了这些人,中国也就有了希望与未来! 九 洛兵 晚钟 晚钟敲响从城市那边 飞来宁静的翅膀 有家的人请回你们的家 没家的人请走进那夕阳 晚钟敲响从夕阳的眼中 流出宁静的凄凉 爱我的人请过来一起唱 恨我的人请躲开那月光 晚钟敲响从新月的梦里 落下宁静的忧伤 生者依旧习惯地擦去泪水 逝者已矣请返回你们的天堂 晚钟敲响从天堂上面 传来星空的回荡 醒来的人,请守好你们的梦想 沉睡的人,请把一切遗忘 一句话点评:一副人生的清凉散,放下就好了! 十 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句话点评:只要心怀光明,死亡也是美丽的!
励志现代诗带赏析
普希金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普希金的诗篇很多,但最容易记,最能唤起人回忆与共鸣的是一首短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
心儿憧憬着未来,现在却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逝去了的,将重新变为可爱。
这首诗肯定是普希金的瞬间之作,灵光一闪。
最早读这首诗还是少年时代,感受还不怎么深,对人生,对世界,只是觉得这诗很美,蒙着一层淡淡的忧伤,音节铿锵,富于韵律,令人向往。
但当时觉得整首诗味道有点怪,似乎太消沉,对“忧郁”这样的词不理解,象太灰暗。
经历了很多年,才觉得这诗深刻。
原因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幸,古往今来,谁不曾被生活蒙蔽过呢?认识生活是那么容易吗?而人是个永远的矛盾体,社会人生又常常是另一个迷。
历尽创伤,伤痕累累……谜底揭开,我们看见了世界的真相。
少年时在一张寄自苏联的明信片后面,看过用俄文写的这首诗。
那张有海蓝色风景的明信片从此一直藏在我记忆深处。
我爱原苏联,爱那慷慨辽阔的国度,爱那最初发现新生活的熠熠辉光!今天万事纷飞,事物自相矛盾。
……早年读普希金,记得他曾哀叹:在他还没降生,那些美丽的城堡和风景就早属别人占领!多少年过去了,连我“新中国接班人”这一代也已快要老去,生活欺骗了我们耶?生活没有欺骗我们耶?!……这一首有很多译本,有戈宝权的,查良铮的,还有,我个人比较喜欢戈宝权的早期翻译。
但以上引自我的小学记忆,不一定太准,可我还是怀恋最初印记。
1980年左右的文学“沙龙”岁月,我数次在女诗友的笔记本上看到,和朗诵会上听到这首诗,“沙龙”参加的人不多,少则三五,多则七八个,很随便的场合,觉得这首诗似乎适合一切情境:单独,入众,快乐时,忧伤时……它是写爱情的吗?似乎是。
又似乎不全是。
一首诗适应的越广泛,它的反响效果越大,反之亦然。
从具象过度到非具象,从单一事物过度到宇宙万物……。
现代诗歌赏析怎么写
1.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一 揣摩诗的意境.意象包括两方面的范畴: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写诗总是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咏怀.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抒情个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表现自己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的.2.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二深入解剖诗的形象.不同的时代因素给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而欣赏新诗中的抒情对象就不能不注意时代的亮色.同时还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涌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我们既要看到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苍老悲凉.一句话,不同的主人公有着各自独特的精神个性.3.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三充分分析诗的感情.4.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细细品诗的语言.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性和图画美.找警句
摘抄简短现代诗进行赏析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