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形容观点很多的成语

303 坐标: 162958 目录:/xing/

【百喙如一】: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标同伐异】:标:标榜;伐:声讨。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表情见意】:表达感情,申述意见。【别置一喙】: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别别扭扭】:说话、作文不通顺,彼此意见不投合。亦指争执之事。【摈斥异己】:摈斥:排斥;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冲突的人。【不宾之士】:宾:客人。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形容以主人翁的面目出现的人,敢于提意见,提建议。现多指实事求是,不客气、不虚伪的正直人士。【不吝赐教】: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不谋而同】: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不谋同辞】: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不能赞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不易之论】: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承颜候色】: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善如流】: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从善若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同“从善如流”。

表达“有想法”或“有主见”的诗词有哪些?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____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____杜牧《泊秦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____屈原《国殇》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____陆游《病起书怀》

形容观点很多的成语

形容观点很多的成语

【百喙如一】:犹言众口一辞。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

鸣,发表见解。

【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标同伐异】:标:标榜;伐:声讨。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表情见意】:表达感情,申述意见。

【别置一喙】:插一句嘴。

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别别扭扭】:说话、作文不通顺,彼此意见不投合。

亦指争执之事。

【摈斥异己】:摈斥:排斥;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冲突的人。

【不宾之士】:宾:客人。

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

形容以主人翁的面目出现的人,敢于提意见,提建议。

现多指实事求是,不客气、不虚伪的正直人士。

【不吝赐教】: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

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不谋而同】:谋:商量;同:相同。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不谋同辞】: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不能赞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

提不出一点意见。

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以人废言】:废:废弃。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不易之论】:易:改变。

不可更改的言论。

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承颜候色】: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

指公正的意见。

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充耳不闻】:充:塞住。

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

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

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从善如流】: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从善若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同“从善如流”。

【大发议论】:发:表达,传达。

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大鸣大放】:鸣:有所发抒;放:发出,开出。

指群众在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妒异】:犹言同伐异。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同伐异】:伐:讨伐,攻击。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独断独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形容作风不民主。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形容作风不民主。

【独行独断】: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形容作风不民主。

同“独断独行”。

【独行其是】:是:对的。

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发言盈庭】:盈:满。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伐异同】:伐:讨伐,攻击。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反听内视】: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

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废耳任目】:废:放弃;任:信任。

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

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

【纷纷不一】:纷纷:多又杂乱。

意见多而且各不相同。

【傅纳以言】:傅:陈述。

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采纳。

【扞格不入】: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

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

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敢不承命】: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

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刚戾自用】: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同“刚愎自用”。

【各持己见】:持:抓住不放。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各抒己意】:抒:表达,表达。

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各抒所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各抒己见”。

【各执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各执所见】:执:坚持。

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各执一词】:执:坚持。

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

形容意见不一致。

【公听并观】: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孤行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孤行己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固执不通】:固:顽固;执:坚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变通。

【固执成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同“固执己见”。

【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

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

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

用来表示非常认同,说到人心坎里了的古诗词有哪些

用来表示非常认同,说到人心坎里了的古诗词“英雄所见略同”1、【解释】: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

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

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2、【出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3、【语法】:作宾语;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4、【成语释疑】:英雄:特殊或杰出的人物。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

略:现大多人习惯解释为:大略,大致、大体,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解释,如张云风在《俗语趣话》一书中就指出:“当两个人的意见、主张不谋而合时,常用 ‘英雄所见略同’这句俗语。

‘略’,谋略、方略、策略、战略的意思,有人释之为‘大略’、‘大致’、‘大体’,实属误解。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 杜 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

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类A. 形象[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

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B. 意境[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指津]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山居秋瞑 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三、语言特色类[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 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思想内容类[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

怎样鉴赏诗词

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

语文:诗词鉴赏一共有哪些角度?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

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

”(《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

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

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http://blog.xhedu.sh.cn/blogweb/more/detail.asp?id=1758 详细解释参看该网页

表示彼此想的一样,没什么区别的成语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标同伐异】:标:标榜;伐:声讨.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不谋而同】: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车同轨,书同文】: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同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鸱鸦嗜鼠】:比喻嗜好各不相同.【臭味相投】: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臭味相依】:臭味:气味;相依:互相依赖.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臭味相与】:臭味:气味.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出处殊途】: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出处殊涂】: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亦作“出处殊途”.【出于一辙】:一辙:同一车辙,喻相同的趋向.形容先后出现的情况、人与人的言语行动很相似.【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大有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等价交换】:相同的价值进行平等交易.【地北天南】:一在地之北,一在天之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迭矩重规】: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叠矩重规】: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方圆殊趣】:殊趣:不同的志趣.方形和圆形不同,其意趣就大不相同.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类: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征分别归入各种门类.【纷纷不一】:纷纷:多又杂乱.意见多而且各不相同.【各有所见】:见:见解,对于事物的看法.各自有各自的见解.指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各不相同.【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公诸同好】: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功同赏异】:功:功绩;赏:赏赐;异:不同.功绩相同但赏赐却不一样.【贡禹弹冠】:指贡禹与王吉(字子阳)友善,见其在位,亦愿为官.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古今一揆】:揆:道理.指从古至今道理相同.【行合趋同】:行为志趣相同.【行同能偶】:品行相同,才能相等.【好恶不同】: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和思想感情各异.【好风好雨】:好:喜欢.有人喜欢刮风,有人喜欢下雨.比喻每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各不相同.【好尚不同】:好:情趣和爱好;尚:所推崇的事物.指所喜欢的和所推崇的各不相同.也指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风尚不相同.【好汉惜好汉】:惜:爱惜.指才能品行相同的人互相敬重.【和光同尘】: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花样不同】:原指丝织品的式样花色各不相同.后指同类产品的花色式样不一样.也指技艺的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五花八门.【节同时异】:季节相同,但时间已不是那个时间了.多用于表达时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慨当以慷】: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口有同嗜】:每个人在口味上嗜好都相同.【哭岐泣练】:指人的本质原本相同,只是由于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差异.【苦乐不均】: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类聚群分】: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六亲同运】:亲族、亲戚都有共同的命运.指亲族和亲戚们的遭遇相同.【龙生九种】: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同“龙生九子”.【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名同实异】: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你唱我和】: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①指用诗词相互酬答.②指双方意见相同,互相支持.【歧出歧入】:歧:不相同.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处所.【气味相投】:气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千古一辙】:指自古相同.【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染丝之叹】:把绸缎放在颜料里,颜色发生了变化.比喻本来相同的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成不同的事物.【人同此心】:大家对某事有相同的看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人心如面】:心:指思想、感...

在语文阅读题中有时会问:文章中引用诗词的作用是什么?谁帮我回...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这首诗作于宋朝灭亡的那一年。

示儿(其四)【宋】陆 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基情。

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课本中已经学过,不作过多介绍。

摸鱼儿【宋】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有哪些古文或者古诗词最能表达你对君子的看法

战国四公子: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贾谊《过秦论》何为君子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 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 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 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 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 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 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 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 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 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 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 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 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 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所谓 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 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处事,如果能以八正道为原则,也不会有差错. 打造君子团队 由名匠温浙涛总经理倡导,成立装饰业界第一个企业"君子团队". 名匠有一批忠诚,勤奋,厚道的中坚力量,有一大批愿意为名匠建设贡 献力量,有才智的年轻的设计师队伍,有一大批踏实勤劳肯干的工人理 团队. 名匠的文化,个性,修养已经到了一种较其他品牌所不同的境界!...

推荐阅读